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4-17 09:39:04
原標題:沂蒙山有個“金蛋村”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沂蒙山有個“金蛋村”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濟南4月16日電 題:沂蒙山有個“金蛋村”
新華社記者邵琨
臨近傍晚,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上冶鎮水湖村村民陳丕青才放下手中的石膏,開始準備晚飯。門口的街道上晾曬著剛做好的“金蛋”。村道上,快遞物流車穿梭而過,時而停下,將村民放在門口的快遞箱裝上車。
水湖村地處沂蒙山區,縣道田石公路穿村而過,村莊有1800人,其中1300多人從事“金蛋”工作。
“金蛋”是以石膏為原料做成的蛋,蛋殼可涂成金色等顏色。制作“金蛋”時,先將水和石膏粉按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后倒入模具,人工或者機械搖晃,初凝后重復3次,“金蛋”定型,再自然晾曬2-3天。
“金蛋”做好后,工人通過蛋殼下面的小孔,把“金花”等放進去。這些“金蛋”通過快遞物流發往全國各地,用于慶典、促銷活動等。
2月19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上冶鎮水湖村拍攝的“金蛋”。新華社記者 邵琨 攝
水湖村年產約3億枚“金蛋”,目前擁有6大類產品、300多個規格樣式,年產值5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以上。相關文創產品還出口至俄羅斯、日本、緬甸等國家。
水湖村黨支部書記孫云介紹,村里大部分人從事“金蛋”制作、上下游產品生產和服務。在水湖村的影響帶動下,周圍十余個村子也有很多村民從事相關產業。
20世紀80年代初,以孫允兵為代表的村民從江蘇無錫購買了第一批石膏生產模具,開始手工生產石膏像,走街串巷售賣。2006年,一檔有“砸金蛋”環節的電視綜藝節目熱播。一家慶典業務公司打來電話問:“你們能做‘金蛋’嗎?”
那時候,水湖村還沒有生產“金蛋”。孫允兵把訂單接了過來,水湖村村民自主研發“金蛋”生產模具,開始做起了“金蛋”。
2月19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上冶鎮水湖村拍攝的“金蛋”墻繪。新華社記者 邵琨 攝
有了機器的幫助,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孫云介紹,村里自主研發的機器一次能做70個,一天能做1000多個,并且“金蛋”制作過程中產生的余料和廢料少,少量出現的殘次品也能進行無害化處理。
為提高“金蛋”的附加值,上冶鎮將傳統文化、工藝美術融入“金蛋”制作,推出手繪“金蛋”等特色文創產品。“金蛋”從純粹的一次性消耗工藝品變成了承載文化意義、體現藝術價值的藝術品。
在水湖“金蛋”創意產業園里,記者看到桌子上擺放著白色的石膏蛋,旁邊還有畫筆和顏料供兒童進行彩繪創作。還有為兒童設計的考古玩具,孩子們可以用小錘子將石膏輕輕敲破,將石膏內“埋藏”的恐龍、石頭等挖出來。
“金蛋”、彩繪娃娃、考古玩具、教學模具……如今,在水湖村,石膏制品有了更豐富的品種。
2月19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上冶鎮水湖村拍攝的石膏蛋特色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邵琨 攝
在水湖村,圍繞“金蛋”產業的分工日益細化。從原材料供應、加工制作,到配套產品研發、包裝、銷售以及物流配送,整個生產鏈條已趨于完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年銷售額5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50多家。
“金蛋”制作工藝簡單,技術門檻較低,同質化競爭問題日益顯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成立了中國水湖“金蛋”協會,統一原材料供應、商標、包裝、價格、銷售、售后,實現抱團發展。
中國水湖“金蛋”協會會長徐慶友介紹,他們設計了區域公用品牌“中國水湖”商標,通過集中連片實現“點石成金”,讓全村走向“共富、共美、共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