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9-23 09:24:09
原標題:產業之城:追新逐高向未來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產業之城:追新逐高向未來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秒針在表盤轉動一圈,“青島造”高速磁懸浮列車可以行駛10公里;一輛智能網聯汽車將從奇瑞青島超級工廠下線;3塊鐵板在海爾青島洗衣機互聯工廠“變身”成內筒,它們將嵌入定制的智能洗衣機,發往全球用戶的家中……
如此令人驚嘆的速度、如此高強度的生產節拍,正是如今“青島智造”的真實寫照。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
這組從流動的時間中凝練出的數字,濃縮著一座“產業之城”的奮斗歷史。
75年前,青島工業門類單一,民族工業發展緩慢。194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僅為2.2億元,發電量僅有1.2億千瓦時。
75年來,青島產業持續實現跨越式增長。2023年全市工業增加值3937億元,發電量達到225.4億千瓦時;擁有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多項產品產量領跑全國、全球,在眾多產業賽道輸出全球領先的創新成果;一、二、三產呈現齊頭并進、加快發展的強勁勢頭。
當下的青島,面對加速演進的產業變革,始終篤定地追新、逐高、求變,努力構建更具比較優勢的產業競爭力,面向未來的產業體系加速形成。
追 新
回溯青島75年來的產業躍遷,人們會發現,這座城市始終面向未來,在與時代的同頻共振中搶先布局,不斷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這種新,是持續優化的產業新結構。
75年前,紡紗、印染、機械制造等產業形成了青島基礎的產業體系。在那個早期工業化的時代,它們就如現在的“大廠”一樣,占據著產業的高地。
75載風雨征程中,青島產業發展經歷了一次次脫胎換骨的變革。青島工業總產值于1985年、1996年、2009年先后突破百億元、千億元、萬億元大關。服務業從輔助地位逐步成長為支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先后于1993年、2005年突破百億元、千億元,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實現9999.2億元,占GDP比重達到63.5%,比1949年提高43.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從1949年的41.5:38.3:20.2調整為2023年的3.1:33.4:63.5。
這種新,是在產業競爭中不斷進階的新追逐。
如今的青島,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7位,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擁有2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6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1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球或國內第一,“青島造”高速動車組整車、城軌地鐵車輛分別約占全國市場的60%、25%……這組數字,勾勒著青島的產業畫像,也標定了青島在全國、全球的產業地位。
與產業能級提升互為表里的是這座城市中蓬勃生長的創新主體。2023年青島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9家、工程研究中心22家,總數分別達到239家、129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5%;企業承擔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專項38項;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達到7900家、9300家、190家;新質生產力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8.6%。
逐 高
一座城市產業格局的進化,不僅在于量的增長,更在于質的提升,不斷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迭代。
這種高,是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帶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攀升。
回溯青島產業發展的來路,“上青天”曾高度概括了青島半個多世紀的產業驕傲。彼時,坐擁與上海、天津齊名的中國城市紡織業,青島擁有輝煌的城市產業名片,也為全國產業的升級不斷提供著“細紗工作法”等實踐樣本。
如今,這一產業已經有了全新的面貌。走進剛剛建成投產的即發10萬紗錠數字化紡紗智能工廠,沒有一排排的紡織女工,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精密先進的紡紗設備,幾名工人駕駛小型電瓶車穿梭其中,時刻觀察調試設備運轉。作為青島首個智能紡紗項目,項目智能化水平居世界前列,萬錠用工人數減少至10人,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同樣在即發,其創新研發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使得染色環節不用水就能完成,實現全過程污水“零排放”。這一技術也因其具備的突破性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紡織行業十大顛覆性技術之一。
不只是紡織,在更多看似傳統的青島產業中,由創新驅動的“不傳統”的故事正在發生——海信激光顯示技術全球領跑;青島啤酒在國內首創“啤酒高濃廢水與市政污水協同處理減污降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2萬噸;海灣化學高品質聚氯乙烯產能位居國內高端聚氯乙烯工藝流程乙烯法首位,成功實現對國外高端品牌的替代……在推動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價值鏈高端邁進、技術工藝高峰攀登中,青島的傳統產業正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這種高,是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高度嵌合。
今年5月,一項由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與青島中微創新電子有限公司協同推出的“智能家電自主核心場景芯片數字底座研發及應用”成果,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頒發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認為這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涵蓋12項關鍵技術,構建了智能家電核心電子部件開發服務平臺、智能家電芯片級質量驗證服務平臺,研發出完全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用智能控制單元和智能功率控制芯片,已成功應用于智能空調產品中,實現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飛躍。
一個是青島智能家電產業承載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一個是來自青島集成電路產業的領軍企業,在國內芯片創新的共同愿景中,兩個分別來自青島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創新主體深度合作,在產業的跨鏈交織中,為城市產業體系的未來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近年來,青島以新興產業專業園區為載體,加速布局集成電路、虛擬現實、新型顯示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創新要素向園區聚集,不僅以龍頭企業集聚優勢產業資源,還在產業落地中密織了屬于這座城市的全新產業體系。
這種高,是站在更高的視角,以未來的發展布局今天的產業。
青島把目標落在打造全國重要的創新發展策源地和未來產業增長極,努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在基因與細胞、未來網絡、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技術、海洋物聯網等“未來產業”領域超前布局,在更多前瞻領域形成“從0到10到100”的創新鏈。
求 變
身處產業變革急速發生的時代,青島深知,要想領跑于時代,必須主動求變。
這種變,是前瞻擁抱數字經濟,讓制造變智造。
產業數字化向來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青島底蘊深厚的產業基礎為數字經濟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品牌價值突破千億元,兩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雙跨”平臺,全球“燈塔工廠”增加到4座、數量居全國第3位,創建國家級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標桿企業4家、數字化創新場景9個、智能工廠10個,4家企業入選國家軟件百強,海灣、澳柯瑪、雙星等工業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100%。
隨著產業數字化腳步的深入,青島把設備、生產線、產品編織進了一張張互聯互通的數字化巨網,海量的數據被制造出來。在人工智能的驅動下,數據要素的乘數價值正亟待被發掘。青島再次站在變革的前沿,正加快建設曙光、移動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臺,加速海洋、制造等領域垂域大模型的落地,數據要素產業園已經引育數據商和第三方服務機構80家,培育省級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27家。
青島還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斷突破,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已獲國家批準即將開工,建成后將大力提升青島國際網絡通信能力,刷新數字企業在青島的成長環境。
這種變,是加速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高產業“含綠量”。
在智能家電產業,海爾在青島萊西建立的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依托再循環產業數字化平臺,實現了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全流程再循環。為降低橡膠產業污染物排放,雙星集團牽頭打造“共享綠色密煉中心”,創新實現“1個密煉中心+N個輪胎企業”生產新模式,在生產效率提升15%的情況下,能耗降低20.1%,帶動了當地橡膠產業中小企業綠色轉型、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青島共有國家級綠色工廠5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1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1家;在企業向綠向新的領先實踐中,青島綠色制造體系正加速構建。
這種變,是串珠成鏈、聚鏈成群,以集群化提升產業能級。
在位于青島市新型顯示產業園的青島燦恒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建的廠區拔地而起,作為顯示屏幕的驅動元件,一批以一天一條線2500片的速度生產的PCS條正在打包入箱,準備發往下游廠家——距離廠區不過千米的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這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顯示模組制造單體工廠。近年來,青島新型顯示產業加速項目集聚,以京東方為“鏈主”聚合了產業鏈多家優質企業。2024年上半年,青島市新型顯示產業園內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03億元、同比增長13%,新儲備重點項目近30個、總投資近1800億元。
集群是產業集聚演進的高級形態,不僅帶動新興產業的壯大,更提升著優勢產業的能級。作為中國最大的原油口岸和油品集散地,青島董家口港可停靠世界最大的原油船舶。青島正在將這種稟賦變為產業集聚優勢,在這一區域規劃建設更具產業競爭力的全新基地,加強與全球領軍企業合作,發展從石油煉制到高端化學品的完整產業鏈,打造世界級化工新材料產業集聚區。
抓住歷史發展的新機遇期,青島正縱深布局融入全球產業鏈,持續增強城市產業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潛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