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4-07-25 08:55:07
原標題:跟著晚報記者丈量“黃金岸線” 探尋“碧海銀灘”背后青島實踐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跟著晚報記者丈量“黃金岸線” 探尋“碧海銀灘”背后青島實踐
來源:青島晚報
無限春風海上來。在我國,約有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對沿海城市來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憑借營造優良的生態和人文環境,可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依托與保障。擁有882.92公里海岸線的青島,一直把發展海洋經濟擺在突出位置。今年恰逢青島獲批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周年,作為山東的經濟中心、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青島在全省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持續貢獻力量。
今起,由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青島晚報掌控全媒體、逢時科技共同發起的“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訪活動正式啟程,全媒體采訪團將從青島西海岸新區董家口港出發,沿著蜿蜒的海岸線自西向東行進,用直播、視頻、文字、圖片等全媒體形式,帶領市民丈量黃金海岸線,探尋“碧海銀灘”背后的青島實踐。
聚焦青島斑斕岸線
關于青島的海岸線,你了解多少?記者從青島市海洋局獲悉,截至去年年底,青島市所轄海域面積1.17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82.9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60.02公里,海島岸線122.9公里。青島擁有海島120個,其中有居民海島7個,無居民海島113個。近年來,青島市組織實施15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入資金130億元,整治修復受損岸線110公里,修復濱海濕地2300余公頃,修復海島5個。這一舉措極大改善了海洋受損生態功能,拓展了海洋空間,“海藍、岸綠、灘凈、灣美、島麗”成為青島常態。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意義何在?放眼全國,三亞、廈門、溫州等地均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在浙江溫州東岙沙灘,隨著清淤、沙礫灘修復、海洋生態廊道岸線修復等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的開展,直接帶動了旅游業發展。藍色海灣整治成為發展的轉折點,周邊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最美岸線對美麗經濟的杠桿撬動作用,并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共同富裕的通道。
在青島,黃金岸線回歸天然,讓金色沙灘熠熠生輝。堅持河海共治,已累計對11條入灣河流50余公里河道進行治理,河流水質全部達標;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新增海岸帶植被面積24.8公頃,增殖放流3000余萬尾,本土物種大葉藻等逐年增多,灣內海域棲息著260余種動物、28種植物,魚鷗成群,生機盎然。靈秀海島風情也更加凸顯。靈山島森林覆蓋率達80%,島體及周邊2500公頃海域生物多樣性豐富。通過海島生態修復,開展垃圾集中處置、污水集中處理及蓄水涵林、岸線整治、陸島交通碼頭改擴建工程,完善了島上的基礎設施,居民生活便利性得到明顯改善。通過新改建城市綠道22.4公頃,新增親海廣場2.85公頃,配套完善公共服務設施1.17公頃,“車行觀海、騎行慢道、親水步道、觀景平臺、休憩驛站、視覺通廊”的沿灣要素在青島的岸線上集中顯現。隨之而來的便是帶動產業繁榮,生態經濟結構初見雛形。如今,影視、會展等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東方影都、世界博覽城等百億級項目成功入駐,“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成為青島落實經略海洋戰略的重要支點。據悉,2023年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再創新高,達到5181.3億元,同比增長6.5%,居全國第三位。
走進海洋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建設海洋強國,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凸顯了海洋在國家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也體現了我國深化對海洋資源價值的認識、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加速海洋科技與經濟融合的堅定決心。近年來,青島聚力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海洋經濟,向海圖強、逐浪前行。此次“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訪活動將用融媒視角,見證青島在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崛起。
在海洋漁業方面,“國信1號”首創游弋式“船載艙養”模式,掀起第六次海水養殖浪潮。全球第一座全潛式深海智能網箱“深藍1號”成功收獲我國首批深遠海三文魚,開創全球溫暖海域三文魚養殖先河。船舶海工方面,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海葵一號”等大國重器完工交付。落地中船船舶設計研究中心總部,海工裝備進一步向“高端、深水”邁進。海洋生物醫藥方面,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國際公認的16個上市海洋創新藥物中,有兩個來自中國、來自青島,自主研發的抗腫瘤新藥BG136完成一期臨床試驗,抗乙肝病毒藥物LY102獲得臨床試驗批準。海洋交通運輸方面,青島港常年“不凍不淤”,是國內外不多見的天然深水良港。2023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居全國第四位,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連續9年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
在山東省公布的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中,深海極地開發產業集群作為未來產業集群落戶在青島。南極磷蝦產業作為典型的深海極地型產業,是山東省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由于青島云集了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黃海所)、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對南極磷蝦的研究與應用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產業端,逢時科技等企業則深耕南極磷蝦產業,為產業的深度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因此也將作為本次采訪活動的重要一站。
匯科創資源與智庫同行
55家涉海科研機構、61個部級以上高端研發平臺、海洋高端科創平臺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在青島雄厚海洋經濟發展的背后,海洋科創“大腦”可謂功不可沒。科技創新平臺作為集聚創新要素、匯聚創新人才和開展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是原始創新的“策源地”。在海洋高端科創平臺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的基礎上,青島正進一步推進一批海洋高能級平臺建設,通過支持嶗山實驗室高質量發展,推動部、省、市共建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等國家深海三大平臺,努力突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形成更多現實生產力。“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訪活動將前往嶗山、即墨等地,進一步了解海洋科創領域的“青島智慧”。
近年來,青島市推進“海創計劃”“沃土計劃”“碩果計劃”,加快科技創新,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體系。2023年,青島涉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38家,同比增長27%;涉海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9.35億元,同比增長約70%。同時,制定出臺《青島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動計劃(2023-2025年)》《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試行)》,全市海洋人才總量達37.65萬人,擁有涉海“兩院”院士23人,海洋創新綜合能力位居全國首位。專家智庫是“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訪活動的中樞大腦,記者將邀請青島海洋領域的專家學者一道,把脈海洋經濟發展,前往靈山島觸摸獨特地貌,以前沿學術研究解讀未來藍色海岸發展,為此行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深讀新區
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瞧,碧海藍灣“繡出”亮麗海岸線
青島西海岸新區是“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訪活動的首個目的地。坐落于黃海之濱、膠州灣畔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有著309公里綿延曲折的海岸線,2129平方公里陸域和5000平方公里海域相互輝映,沿海分布23處港灣、42座島嶼,賦予了這里海、灘、島、灣渾然一體的浪漫濱海風情。
岸線景觀是新區一張亮麗名片。馳名中外的金沙灘、銀沙灘、城市陽臺砂質岸線風景如畫,鳳凰島基巖岸線與市區隔海相望,海天一色渾然天成。唐島灣人工岸線被評為山東最美岸線。岸線景觀是新區提升城市品質和發展旅游經濟的良好基礎。
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獲悉,自2016年開始,新區在全國率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圍繞“拆違建、清岸線、調項目、修慢道、植綠化、保文化”六大任務,在新區全面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通過持續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強化陸海統籌的“城、灣、島”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和源頭治理,在大力推動海洋產業集聚發展的同時,著力推進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書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如今,綿長的海岸線是新區最不容錯過的景致,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已讓生態生金效應顯現:藍色海灣旅游定制專線成為新區的“最美公交線路”;鳳凰山公園成為備受游客喜愛的房車露營地;“嘉年華彩虹橋”“后岔灣觀景臺”“石雀灘野花組合”“連三島棧道”成為新區市民的“第一會客廳”、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鳳凰音樂節等重大節慶活動均因魅力藍色海灣增色添輝。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還實現了生態升級、產業升級和居民幸福感升級。新區把生態轉化為帶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聚焦“車行觀海、沿海步道、濱海慢道、觀景平臺、休憩驛站、視覺通廊“六要素”,按照“注重自然、依托原貌”的原則,實施慢道、綠化、景觀、節點建設,讓藍色海灣綠道不僅是一條生態大道、景觀大道,更是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大道、旅游大道,最終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最美海岸行”大型直播采訪活動將用鏡頭記錄新區的藍色海灣綠道,從不同維度展現這條岸線玉帶和新區的城市之美。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于波 璩驪儒 實習生 王祉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