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4-07-13 14:50:07
原標題:中國經濟向“新”力丨火箭“走幾步”就能去發射 這短短“6公里”不一般
來源:央視新聞
原標題:中國經濟向“新”力丨火箭“走幾步”就能去發射 這短短“6公里”不一般
來源:央視新聞
產業興則百業興,要想經濟活力強,必然要產業強。今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活力凸顯,進一步壯大了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根基。
在這當中,作為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興產業,商業航天的發展活力加速釋放。日前,記者來到山東煙臺東方航天港這一海上發射母港,在短短“6公里”的一條大道上,就感受到不少新變化和新活力。
一條“6公里”大道就是一條產業帶 新訂單不斷
當記者來到東方航天港時,沒想到遇上了一場臨時交通管制。
原來,又一場海上火箭發射任務即將拉開大幕——長約20米的一枚商業火箭,穿過廠區,來到港口,登上大船。
中國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項目現場主管 李濱:和陸上發射不一樣,海上發射把船作為一個發射平臺,把火箭從海上送到天上去。
然而,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海上火箭發射無船可用,每次只能臨時改造貨船等其他船舶來完成任務。眼看發射訂單越來越多,急需“專業的船來干專業的事”。
就在今年,有著開闊甲板、“加強版”避雷針的發射船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是我國第一艘專業的海上火箭發射船。
“東方航天港號”總設計、總調度滕瑤:今年發射測試的總量是過去4年的總和,尤其是新客戶越來越多,新訂單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好。
記者發現,不光是發射場,生產車間里也是新訂單不斷。
在一家商業航天公司的廠房內,3枚火箭的艙位在6個月前就已被6家商業衛星公司預訂一空;而在另外一個企業里,同時有3枚火箭已提前完成一系列基礎測試。
某火箭公司裝配測試組組長 姜仁杰:過去是“星等箭”,現在是“箭等星”,衛星來了之后,馬上就可以開始走發射流程,今年訂單很多,靈活發射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今年,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以東方航天港為例,上半年,商業航天產值同比增長23.03%。
某商業火箭公司技術副總裁廉永正:今年各層面在財稅、金融、人才,尤其是技術創新方面給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給整個商業航天產業都注入了新活力,整個產業的集約、集聚發展也在加快。
在東方航天港探訪時,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從火箭制造車間開車到海邊發射場,一刻鐘都不用。如果放到地圖上,對這個距離可能會看得更清晰。
一條長約6公里的航天大道,由內陸向近海不斷延伸,串起了沿途不同的功能區,包括火箭制造組團、衛星產業組團、海上發射組團等。這就意味著,衛星在“家門口”就能“搭上車”,火箭“走幾步”就能去發射,大大縮短了以往長達上千甚至上萬公里的轉運路程。
中國東方航天港集團董事長 高中前:在短短6公里的道路上,我們構建起了商業航天的完整產業鏈條,把生產制造、發射和應用都壓縮到一個空間里,其目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環節流程能壓縮多少,釋放的市場活力就有多大。
“打開大門”造火箭 建筑機械企業也做“太空生意”
把生產制造和發射都放到一起,的確大大提高了商業航天的運行效率。不過,商業航天公司們還遠遠不滿足于此。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家家民營制造業企業,正在不斷叩開航天產業的供應鏈大門。商業航天進一步降本增效,不斷釋放創新活力。
在煙臺,有一家專門生產打樁機、升降機等產品的老牌企業。但有意思的是,當記者來到這里時發現,廠區門口豎起的模型竟然是一枚火箭。原來,憑借現有的大型數控設備和幾十年來沉淀的加工工藝,這家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建筑機械企業,也將自己的生意做上了太空。
方圓集團建設機械二廠車間主任 張偉:我們主要負責數控加工,把鋁材加工到薄厚一致,再拉到下一站去。
而下一站,就是一家10公里外的商業航天配套企業。在這里,建筑機械企業加工好的零部件正式成為“封頭”,簡單來說就是火箭燃料貯箱的前后“底”。然而三年前,包括箱體和箱底,民營企業都還不掌握生產技術;但現在,一枚商業火箭的燃料貯箱,可以從民營企業采購。
某火箭貯箱制造企業生產計劃部副部長 王海龍:接下來的目標是,把生產周期壓縮一半,生產成本再降低一半。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個大數:目前,在商業航天的供應鏈體系中,估計民營企業數量占比超過70%,并且在逐步提升,這個趨勢在今年格外明顯。
海陽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 初娜:我們在機械、航空、汽車、消費電子等這些行業中,也在不斷尋找合適的企業,告訴他們我們對落地航天企業的一些需求,引導他們不斷提檔升級、提高技術能力,讓商業航天產業徹底向民營企業打開供應鏈的大門。
在一家商業火箭公司的車間里,記者看到,火箭穿上了保溫防風防雨的“充氣外衣”,確保火箭在海上發射途中安然無恙。其外形靈感來自兒童充氣城堡。而這個背后是一家原本做氣膜體育館的民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進入了航天供應鏈。
在另外一家企業里,記者又看到,技術人員已經給火箭核心部件噴上了特殊的泡沫狀保溫涂層。這是一家民營企業針對高性能和降成本的需求,通過改良升級日常建筑用的保溫材料研發出的航天級新產品。
在局部創新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集成創新,也正在商業航天的產線上發生。
某商業火箭公司結構技術部副部長宮釔成:這是火箭四級的1個“大腦”,原來是4個,現在整合成了1個;這個支架,用的是輕量化碳纖維復合材料;這個噴管,是3D打印的。這些新技術、新材料,都是我們和民營企業一起做的。把這些技術放到一起,能讓我們的產品成本和周期降低30%以上。企業負擔輕了,活力自然就強了!
“毛衫城”里“長”出了航天港 街頭巷尾看活力
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商業航天的供應鏈,他們逐漸開始在東方航天港附近聚集。然而,大家不一定能想到的是,東方航天港所在的海陽,實際上是一個人口不到60萬的縣級市。毛衫制造是這里的傳統優勢產業,正加速轉型升級,進一步擦亮招牌;與此同時,因為海上發射和商業航天,海陽現在也有了新名片。這座小城的角落里,正涌動著新的活力。
去年年底正式開通運行的海陽站,眼下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暑運。當地人告訴記者,和前幾年的暑假相比,小城里省外口音的客流在增長,大人帶小孩的組合在變多。
海陽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 隋儷榮:海陽夏天的平均溫度一般都在30攝氏度以下,非常涼爽,所以避暑游一直都很火。這兩年隨著海上發射母港的建設,研學游的熱度也上來了,為我們這座城市增添了活力,也帶來了新的人氣。
一張旅行社的行程單,見證了海陽航天文旅產業的興起。記者發現,在比較受游客歡迎的兩日游產品中,其中有一半時間都安排了和航天相關的內容,可以觀看海上火箭發射的連理島、新建成的航天科普館等等,都成了這座小城里的航天新地標。
毛衫制造,是海陽的富民產業,平均方圓5公里內就有一家毛衫相關企業,他們進行設備更新、產品創新、品牌煥新,擦亮這個城市傳統產業的底色;與此同時,在海陽的街頭巷尾,航天產業的相關元素變得越來越多,為小城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在當地一條馬路上,記者發現,路的一邊是新建成的航天人才公寓,而路的另一邊是幾家毛衫廠的老廠房,路的兩側恰好代表了這座小城一新一舊的兩面。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海陽就在傳統“毛衫城”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個全新的“航天城”。
海陽市發展和改革局重點項目分管負責人 管鵬:對海陽來說,我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還不夠強,經濟發展的后勁還不夠足。建設東方航天港、發展商業航天產業,剛好可以補齊這一短板,有助于我們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目前,作為一個縣級市,海陽擁有三個火車站、三個院士工作站、兩個核電站、一個智算中心。去年,海陽GDP同比增長6.6%,全年引進各類人才3000余人。這座海濱小城正煥發出新活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