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4-02-20 12:47:02
原標題:城市解碼丨新晉萬億之城 煙臺何以躍上新臺階?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城市解碼丨新晉萬億之城 煙臺何以躍上新臺階?
來源:經濟參考報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煙臺生產總值為10162.46億元,經濟總量歷史性邁上萬億元臺階,成為山東省第3個萬億級城市,也是全國第26個GDP過萬億元的城市。
位于煙臺市漁人碼頭以東海域的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2023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系列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經濟大省的沿海開放城市,煙臺取得這些成績背后折射了哪些新變化?在全國的經濟版圖里,煙臺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后又付出了哪些努力?背后有哪些啟示?
搭臺培土 厚植經濟發展土壤
走進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各式機器人引人注目。一家成立僅5年的企業,就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品應用到煙臺港、青島港等,提高船岸交互作業效率。“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與當地的支持密不可分。”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控制部研發經理秦超說。
近年來,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成長一批、壯大一批”的原則,煙臺黃渤海新區建立專精特新種子企業庫,形成梯度培育格局,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給予5-600萬元的獎勵,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擴規提質。
2023年初,煙臺推出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攬子政策,提振市場信心。根據春夏秋冬消費季節元素,煙臺每季突出一個消費亮點、每月確定一個消費主題,發放住房、汽車等購物消費券,開展消費擂臺賽,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每月召開經濟運行聯席會議,分析短板弱項、研究對策……一系列組合拳收到了明顯成效。煙臺2023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260億元,增長6.7%、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經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大項目是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也是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抓手。2023年煙臺對上爭取項目485個、數量超2022年全年的63%,爭取政策89項、數量超2022年全年的20%。
煙臺市發改委綜合科科長張寶介紹,爭取到好項目,還要有好的管理措施。煙臺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為項目有序推進夯實基礎。比如,萬華蓬萊新材料低碳產業園項目二期工程一次性解決土地指標6500畝。
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為煙臺經濟發展韌性提供了堅實支撐,為市場活力釋放提供了肥沃土壤。
打開煙臺萬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宗廣的微信,搜索工信、發改等關鍵詞,顯示有數十個好友。他說:“這些人我都打過好幾年交道。咨詢政策、解決難題等,他們都給企業提供過服務,但絕大多數我并沒有見過面。現在的政務服務真是大不一樣了。”
為了減少對企業的打擾,煙臺還搭建了“涉企聯合檢查平臺”,建立起“線上備案、自動匹配、掃碼入企、線上檢查、結果互認、實時監督”六位一體的涉企檢查工作機制,大大減少了檢查頻次,實現了涉企檢查“陽光運行、無事不擾”的目標。
不久前,全國工商聯發布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煙臺入選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前十名。
2023年,煙臺新增“四上”企業2389家,是2022年的4.4倍,總量達到9959家;凈增經營主體8.4萬戶,比2022年翻了兩番,總量達到113萬戶。
扶上馬送一程 “鏈長制”助推新躍升
近些年,我國航空、核電、海工裝備領域成就顯著,煙臺萬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創新產品就運用在這些大國重器的重要領域。
成立于2002年的萬隆真空專注“特銅”研制,在煙臺工信等部門的支持幫助下,2020年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次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
盡管如此,企業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風險挑戰。煙臺會在關鍵時期將其扶上馬、送一程。“公司2022年一季度訂單同比上漲30%,流動資金卻不足以支撐生產。好幾千萬的‘訂單貸’到賬后,幫了企業大忙。”李宗廣回憶說。
煙臺推出全國首創全額貼息“備貨貸”“訂單貸”“庫存貸”等金融服務,特別是對瞪羚、獨角獸、專精特新等“輕資產、高成長”科技型企業,將技術創新、智力資本等作為授信重要考慮因素,減輕對抵押擔保的依賴,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等類信用貸款業務,讓更多優質中小企業享受到政策扶持。“備貨貸”“訂單貸”“庫存貸”金融服務政策已惠及600家企業。
讓企業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離不開煙臺產業鏈的長遠布局。作為工業大市,煙臺擁有國民經濟41個工業大類中的37個。同時延伸拓展16條重點產業鏈,實施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推進招大引強育優。
一家龍頭企業帶動一條產業鏈。德國漢高、美國富樂等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前三,在煙臺化工產業園形成完整的電子裝配膠、半導體封裝膠、工程膠、航空膠、汽車膠等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鏈條。
“從發展階段看,煙臺化工產業園已初步實現規模化、集群化、標準化,正邁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計劃5年內產值突破2000億元。”煙臺黃渤海新區經發科創局副局長周世忠說。
聚焦產業鏈激活人才鏈,煙臺形成以產聚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的發展格局。16條產業鏈組織開展“名校直通車”“名企名校行”“校園招聘”等線上線下引才活動近500場次,8條產業鏈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
2023年,光電及磁性材料、生物醫藥、食品、航空航天等5條產業鏈新引進產業基金9支,全市產業鏈基金總規模超過300億元,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投入產業鏈。
從單體項目到16條重點產業鏈,再到互融互通,延伸拓展的產業面,“鏈”式發力正在重塑煙臺的產業格局。
乘“數”而上 向綠向新向未來
風電軸承的直徑多為2-4.5米。一串小小的AI代碼,與它能產生怎樣的關聯?
在煙臺天成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沒有實現數字化之前,這些“大家伙”的質檢工作需要肉眼觀察。如今,應用人工智能算法,公司風機軸承質檢的準確率越來越高。
數字正在代替人工,“智造”正在代替“制造”。越來越多的煙臺企業主動加入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不少企業紛紛走上節能降耗、能源挖潛的綠色轉型之路,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等綠色制造成果加速涌現。
在煙臺東方電子零碳智能產業園,通過光伏發電、儲能輔助、智慧運維,園區整體年碳排量為-369噸。
站在煙臺萊山區的一座高樓上,離岸六七公里的海面上,一個“漂浮島嶼”隱約可見。這是我國首個海上浮式光伏電站,比4個籃球場拼在一起還要大,1小時可發電400度。
向海圖強,“風光”無限。發出了山東第一度核電、第一度海上風電、清潔能源裝機總量全省第一,煙臺海陽成為全國第一個“零碳”供暖城市……煙臺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著力構建“核、風、光、氫、儲、LNG”協同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打造中國北方清潔能源中心。
“2024年煙臺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1300萬千瓦,力爭1400萬千瓦,占比超過56%。”煙臺市發改委能源發展科負責人邱琳說。
不久前,煙臺市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煙臺)有限公司與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共同創建的全國首個海上浮式光伏實證基地揭牌暨運營啟動儀式在煙臺舉行。
“實證基地主要是試驗各種海上光伏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包括驗證海上光伏組件在海洋環境中能否長時間高效可靠運行,試驗海上光伏漂浮式平臺技術等,相當于海上光伏產業有了‘試驗場’。”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煙臺)有限公司海上光伏負責人孫忠濤說。
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未來產業也正在崛起。自2019年我國首次火箭海上發射在煙臺海陽取得成功以來,截至目前,東方航天港已成功組織保障海上發射任務10次。國內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的百億級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站在新的起點上,煙臺又有了新的奮斗目標,正錨定2035年躍升成為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的目標,加快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記者 邵琨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