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10-23 09:57:10
原標題:青島:打造人才“磁場”,讓人才“活水”競相涌流
來源:青島觀客戶端
原標題:青島:打造人才“磁場”,讓人才“活水”競相涌流
來源:青島觀客戶端
青島以更實舉措更大力度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做人才的避風港、圓夢地——
打造人才“磁場”,讓人才“活水”競相涌流
得益于青島豐富的海洋科研資源,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每年都要來青島幾次。這里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實力強勁,為深耕海洋產業的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青島,像桂建芳一樣的人才有很多,他們被這所城市,更多的是被城市所能提供的發展資源所吸引,在往來交流中把智慧和成果惠及到城市建設中。同時,在青島還有更多的人才被城市的產業、科研等資源吸引,屬意城市的發展前景,扎根這所城市,在付出與收獲中創造價值。
城市要發展,人才是根基。多年來,青島始終堅持敞開懷抱廣納四海英才,做人才的避風港、圓夢地,全力實現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今年以來,全市吸引集聚人才12.56萬人,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71萬人。
招才引智有高度
牛耀齡是海洋地質與海洋地化研究領域國際知名學者,曾參加過3個大洋鉆探航次。當前我國的大洋鉆探事業處于快速發展期,這給了牛耀齡回國發展的信心。
決定回國的時候,有很多城市向他拋出橄欖枝,最終他決定落戶青島,“中國有條件、青島有優勢,在全球重要的深海地質和地幔動力學問題上,給出符合地質地球物理觀察、符合物理和化學過程原理的正確答案。”在青島,他將致力于推動中國的大洋鉆探計劃,建設一支有創造力、有勇氣、有敢于向權威和傳統挑戰的大洋巖石圈研究團隊,助力中國在國際大洋鉆探領域獲得更多話語權。
引進牛耀齡的事例就是青島招才引智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引進一位人才,帶來一個團隊,支撐一個項目,做大一個產業”,對青島的廣大人才工作者來說,這是普遍共識。
在以往招引人才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的發展大勢,今年,青島選擇發揮海洋科教資源富集優勢,選題“海洋”,下大力度集聚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從路徑來看,全市部署實施海洋人才集聚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政策措施,讓海洋平臺和海洋產業發展成為人才到青、留青的強大“磁石”。
“我出生在安徽皖西,為了溫飽,小時候吃過很多紅薯。其實特別想吃魚,更希望我們整個村的人都能吃到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楊紅生回顧自己的海洋牧場研究之路的初心,樸實無華。在以他為代表的眾多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推動下,“建設海洋牧場,構筑‘藍色糧倉’”的夢想最終在青島如愿以償。在楊紅生背后,是一個人才團隊,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以創新支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全面升級,推動我國海洋牧場建設從2.0向3.0階段邁進。
當前,嶗山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海洋所、黃海所、海洋一所等“國字號”海洋科研院所云集,海洋平臺建設、海洋產業發達吸引了大量海洋人才慕名而來。目前青島的海洋人才總量已達37.63萬人,是名副其實的海洋人才高地。
對青島而言,要實現“人才強青”,除了引進、培養像牛耀齡、楊紅生一樣的高層次人才,實現帶起一個團隊、做強一個產業的目標,青年人才也是吸引的目標,其充沛的創新活力可以為城市發展助力。
“青島的城市氛圍很好,不管是產業前景、企業活力,還是城市面貌、生活氣息,都挺吸引人。”孫揚是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的博士,被青島的產業活力吸引,選擇到青島求職,通過參加招聘會、與相關行業的企業家交流,他“留在青島”的想法也越來越深。
為了吸引孫揚這些青年人才,青島推出了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周、藍洽會、千山峰會、青聚英才、惠才賦能等系列活動,吸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走近青島、攜手青島、擁抱青島。在中國海洋大學等22所在青高校密集舉辦65場線上線下招聘雙選會,3000家用人單位累計提供崗位5萬余個。2000余家用人單位將赴上海、西安等15個省外重點城市,以及濟南、煙臺、濰坊等11個省內城市的高校招才引智,預計向青年人才提供4萬余個招聘崗位。
瞄準海外歸國人才,青島一方面發揮傳統引才品牌“藍洽會”的作用,今年首次推出“青聚英才”海外人才現場招聘活動,組織100家用人單位現場提供1500余個崗位;另一方面,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會,從就讀于國(境)外著名高校(全球TOP200高校)的山東籍在校學生以及新錄取學生中招募“海外引才特派員”等舉措,筑起城市招引海外人才的“蓄水池”。
“海外引才特派員們利用學習之余,對青島市的留學人才招引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同學不僅自己學習青島市的一些人才政策,也利用各自的途徑在周圍同學中積極宣傳,對我們開展的一些海外引才活動,大家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人才服務有溫度
當前,國內一二線城市人才布局趨向年輕化,高層次人才年輕化趨勢尤為明顯,如何吸引年輕人成為每個城市的“必答題”。
細數各城市的舉措,首先是出臺落戶安置、資金扶持等政策,包括低成本安居政策、起步資金扶持政策、落戶獎勵政策以及落戶創業服務政策等,此外則是從城市環境的打造上,推動子女教育設施、文化體育設施、時尚休閑設施、職業培訓等更完備,讓城市更具吸引力。
從青島來看,出臺的各類政策也涵蓋了補貼、服務、生活等各方面。例如,“真金白銀”補貼來青安家的青年人才,對在本行政區域內購買唯一商品住宅的研究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15萬元、碩士研究生每人10萬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安家費;在“人才服務”方面,青島提升青年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平臺效能,集成人才落戶、學籍確認、補貼申領等13項畢業生來青就業高頻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全程網辦”。
“青島的人才政策對我來說還是蠻有吸引力的,再加上青島的產業環境,我也想留下來打拼打拼。”今年,青島農業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宋韻決定留在青島發展,一系列政策為他在青島安家、發展提供了助力,這是這座城市的溫度。
“溫度”不止于此。青島還通過創造多種供給,提升綜合性人才環境和人才成長生態,滿足在青人才的生活、精神需求。
日前,西海岸新區首個城市青年人才成長平臺“蛤蜊青年磁場(GALA HUB)”啟用,該平臺圍繞青年行為特點和社交模式,開發青年社交場景,通過興趣愛好鏈接青年群體,打造新區青年共享交互“強磁場”。在這里,有集時尚演出、創意分享、社交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青年主陣地,還有潮流運動、極客科技等十大類社交場景,讓青年人才參與城市生活的路徑極大豐富。
在城陽中心城區,總建筑面積1.1萬余平方米的“優徠青年社區”為解除青年人在住宿生活、就業創業、城市融入等后顧之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個社區的公共區域面積達1180平方米,包含咖啡吧、書吧、健身房等多個功能區,可以一站式、全鏈條綜合服務青年人才。
未來發展有厚度
實現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最重要的是創造條件實現產業鏈與人才鏈的高度契合,為人才發展打造良好的生態。為此,青島下大氣力解決人才政策與產業發展緊密度不夠、人才創新創業難、產學研銜接有鴻溝等難題。
創新推出自主薦才、按薪定才機制,每年遴選20余家人才密集、經濟貢獻大的頭部企業,賦予企業“自主薦才權”配額,可直接推報人才納入青島市“拔尖人才”管理,賦予企業在人才工程評選中的“話語權”。同時推行“按薪定才”,只要企業給予的薪酬達到一定額度,可直接認定為青島市高層次人才,享受相應人才服務。
得益于自主薦才機制,青島立博汽車零部件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柴葉飛和副主任王樹軍獲評高級工程師職稱。“創業多年,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們的技術水平也不斷提升,但一直沒有參評過職稱。這次通過‘專精特新’企業職稱舉薦制讓我們成功取得了高級工程師職稱,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柴葉飛高興地說。
“揭榜掛帥”是為了解決不少企業面臨的“卡脖子”難題而出臺的。企業在政府打造的平臺上將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誰有本事誰揭榜,為企業、高校、院所等提供了榜單平臺對接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揭榜掛帥”平臺上線以來,實名注冊使用超1.6萬人次,企業發榜285個,榜單金額達13.49億元;223個人才團隊成功揭榜,金額達8.25億元;有88個項目進入實質簽約,32個正式簽約,合同金額達9064萬元。
“人才貸”機制也是青島為解決人才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而創新推出的新機制。這包括一系列的人才金融賦能政策,有“人才金”育種、“人才貸”墩苗、“人才板”加速、“人才險”兜底等舉措,接續助力產業發展的金融賦能鏈條。目前,已考察對接人才項目200余個,1億元“人才金”帶動3.8億元社會資本,累計實現利稅1.78億元、帶動就業1600余人。
“我們推出各種舉措,就是為了創造良好的人才生態,推動全市人才隊伍結構日益完善,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搭建更為廣闊的‘舞臺’,讓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讓越來越多的‘千里馬’在青島這片創新沃土上競相奔騰。”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青島市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書記吳學新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萍)
青島日報2023年10月23日1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