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10-23 09:56:10
原標題:記者蹲點·新能源新故事丨魯北基地:風光之變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記者蹲點·新能源新故事丨魯北基地:風光之變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風光之變
——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調查
濱州擁有167萬畝未利用地,集中在北部沿海鹽堿灘涂,是我國東部地區土地資源最為富集的區域之一,風光資源得天獨厚。
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以下簡稱魯北基地)是山東省“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五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分布在濰坊、東營、濱州三市,2030年規劃總裝機容量將達4800萬千瓦。濱州市獲批規劃面積55.92萬畝,裝機規模2118萬千瓦,其中光伏電1800萬千瓦、風電318萬千瓦,分別占總量的40.9%、79.5%,是魯北基地建設的主戰場。
聚焦“雙碳”目標,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濱州市作為一座全社會用電量常年居全國前三,以傳統煤電為主、油鹽化工為支柱產業的能源受端城市,開啟了一場依托綠色新能源的高質量發展探索。
鹽堿灘布下“風光矩陣”
10月17日,仲秋時節,魯北基地標志性項目——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漁光一體”產業園鹽田蝦養殖區,一片片整齊有序排列的新能源光伏巨陣熠熠生輝,萬畝蝦池波光瀲滟;遠處聳立著悠悠轉動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巨陣,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
上光下漁、漁光互補,昔日荒蕪的鹽堿灘變成了“聚寶盆”。光伏電站建在鹽田蝦池上,充分利用立體空間,融合光能、海水等要素,實現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共贏。
整個養殖區自主選育的適應中國北方高鹽度海水的鹽田蝦苗,前期放苗成活率比普通種蝦提高20%以上,生長期縮短10天左右,養殖區年產“鹽田蝦”200噸、產值約1400萬元。
據介紹,該項目2019年11月開始建設,2020年6月并網發電,總裝機300兆瓦,2022年共發電3.92億千瓦時,營業收入1.27億元,實現了促進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發展清潔能源、生產質量安全水產品的三重目標。
同樣是“漁光互補”項目,總投資102億元、占地6.3萬畝的濱州市沾化區2GW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魯北基地的重要一環,可實現年收入約11.55億元,利稅約1.84億元。
濱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梁中華介紹,目前,濱州市圍繞魯北基地建設,共布局18個新能源發電項目地塊,包括12個風光同場項目地塊和6個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地塊,“十四五”內獲批開工建設項目地塊8個,總裝機容量860萬千瓦。項目采取“地面光伏、上空風電”裝機模式,配置儲能比例高達30%,不僅能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環境對新能源穩定性的影響,更使鹽堿灘涂地在不改變使用性質的前提下,實現集中高效立體綜合開發利用。
魯北基地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323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960萬噸、新增營收僅發電就高達128億元,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584萬噸、二氧化硫23.01萬噸、氮氧化合物12.37萬噸,屆時將成為山東北部最大的綠色電力生產基地、新能源供應保障基地、能源結構轉型標桿示范基地。
“老化工”進軍新能源
地處灘涂腹地的魯北高端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功能化學品產業鏈鏈主企業魯北集團,依托自身已有鈦產業、磷產業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布局投資磷酸鐵、磷酸鐵鋰等鋰電池正極生產材料項目,正全力打造全球產能最大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這一項目總投資164億元,建成后可年產66萬噸磷酸鐵鋰聯產66萬噸磷酸鐵。5月24日,魯北萬潤一期年產24萬噸磷酸鐵鋰聯產24萬噸磷酸鐵項目順利投產,探索出一條傳統化工企業轉型升級之路。
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表示,濱州市圍繞魯北基地建設,立足自身產業特點,積極擁抱新能源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圍繞“雙碳”目標技改減耗,做好結合文章,一手抓存量替代,把傳統低效產能改造轉化為高端綠色產能;一手抓增量招引,依托風、光資源基礎和優勢,以新能源項目帶動能源結構大調整。
聚焦新能源、把握新機遇、蓄積新優勢,濱州著力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構建新能源裝備制造“一港四園”產業發展格局,創造互促互擁、錯位發展、配套聯動的產業發展生態。通過進一步鞏固濱州港配套服務功能,布局惠民縣陸上風電產業園、北海經濟開發區海上風電產業園,以及無棣縣、沾化區光伏產業園,引進國內知名風光電裝備制造企業,打造了國內規模最大、產品鏈最全的海陸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基地、海上風電并網檢測基地和風電產品出海出口基地。
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目前,風電裝備制造領域,濱州市已建成風電鑄件年產能30萬噸、結構件年產能3000套,產能居全國前列、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并在風電軸承、主軸等關鍵零部件研發領域取得突破;光伏裝備制造領域,依托唐山海泰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項目、山東巨電儲能項目、江蘇庫納全自動鋅鋁鎂光伏支架生產線等,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構建完備的光伏裝備制造全產業鏈。
一張綠色“通行證”
10月17日,魏橋魯北鹽堿灘涂電解鋁廠區車間,一座座整齊排列的巨型電解槽,伴著咝咝的電流聲,靜靜地完成著電解鋁的一系列理化反應。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所用電能帶有了陽光的“味道”——由魏橋集團出資建設的22.5萬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使傳統電解鋁、紡織等工業生產實現了華麗轉身。
富集的“綠電”+世界“零碳工廠”+港口……借助以綠色低碳、節能高效、多能互補為主要特征的能源供給體系,魯北基地在加速助推產業變革的同時,還可以賦予產品“綠色標簽”,有效應對各類來自“碳關稅”、碳足跡跟蹤等的挑戰,提升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新能源作為未來綠色工業體系的堅固基石,正在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濱州市新能源集團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商獻文認為,風電、光電本地就近生產、就地替代煤電消納使用,能大幅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實現節能減耗。作為新型能源儲備基地,魯北基地將為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綠色支撐。
(大眾日報記者 王凱 通訊員 李偉偉 龐丹 王明然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