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7-11 18:51:07
原標題:泉城論“古”話新知 全國考古工作會多場配套學術會議活動在濟南舉辦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泉城論“古”話新知 全國考古工作會多場配套學術會議活動在濟南舉辦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全國考古工作會多場配套學術會議活動舉辦
泉城論“古”話新知
□ 記者 張依盟 董方舟
7月10日,全國考古工作會多場配套學術會議活動在濟南舉辦,主題涵蓋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水下考古、城市建設與城市考古、科技考古。
中華文明起源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考古學界的熱點。在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學術研討會上,40多位考古專家和考古項目負責人分享研究成果,研討交流。“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是由國家文物局設立的考古研究工程,旨在以持續、系統的考古工作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價值的認識。與會嘉賓認為,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上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及其背景、原因、機制與動力,對先秦時期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世界的貢獻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
6位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了“考古中國”區域文明研究項目的工作進展與研究成果,涉海岱地區、河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地區、長江下游地區等。在北京大學教授趙輝看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完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目前來看,一些成果已經超出預期。例如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介紹的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的階段性進展,這是基于新的考古發現得到的認識。
北京大學教授張弛認為,通過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對已取得的成果及時進行梳理與匯總,為后期工作更好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通過總結交流,推動文明研究理論方法創新,探索文明起源與發展研究的中國方案。
作為海陸兼備的文明古國,我國水域內遺留下了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價值巨大的海洋文化遺產。在水下考古論壇上,來自各省市考古科研院所、高校等21家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海洋考古、運河考古兩個主題作了13場匯報,從水下考古物探技術、沉積物古DNA探索生物譜系、港口碼頭歷史地位變遷、沉船遺址、涉海建設工程考古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交流。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表示,今年,《水下考古工作規程》將頒布實施,為水下考古工作提供科學的標準規范。同時,該中心將結合即將開展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活動,對已發現的水下考古項目進行復查,并開展福建、浙江、山東等地水下考古調查。
考古如何與城市建設融合?在城市建設與城市考古沙龍暨城市考古聯盟成立會議上,27個城市考古機構代表圍繞城市考古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落實“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工程建設考古、加強考古能力建設等展開研討。與會嘉賓表示,要統籌文物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深入落實“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加強工程建設考古工作管理,開展好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會上,成立了城市考古聯盟,并發出倡議書。
近年來,考古重大項目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都離不開科技考古的助力。在“深度融合·創新引領”科技考古論壇上,國內外18位專家學者圍繞科技考古學科發展、動物考古、植物考古、環境考古、地學考古、文物保護、考古材料研究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交流。
倫敦大學學院副教授莊奕杰回顧地學考古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討論了中國考古學早期發端時期多源的學術傳統和多樣的理論方法基礎,梳理了中國考古學近年來快速發展過程中地學考古的貢獻?!暗貙W考古對于進一步深入理解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格局發揮著重要影響,并促進了多學科合作發展?!鼻f奕杰說。
“科技考古在發現、分析、解讀和展示中華文明成就方面顯示出強大的活力?!鄙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方輝教授認為,考古學的不斷發展、對文明的深入闡釋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近年來,山東大學整合院系資源建立了考古、文物保護等14個實驗室,建成國家文物局“古環境重建與生業考古”重點科研基地、國家級考古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總結交流科技考古的最新進展和實踐探索,推動考古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和科技考古的理論方法創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