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5-16 10:19:05
原標題:穿戴50斤裝備,潛30米海底撈參!半小時能撈上百斤,個頭比巴掌大
來源:青島早報
原標題:穿戴50斤裝備,潛30米海底撈參!半小時能撈上百斤,個頭比巴掌大
來源:青島早報
穿戴50斤裝備潛30米海底撈參
記者隨船出海直擊“撈參”全程半小時能撈上百斤 個頭比巴掌大
穿好潛水服,背好氧氣瓶,一切準備妥當后,一個“猛子”扎入海底,約半個小時后,拖著滿滿一網兜的肥碩海參浮出水面。“今年的海參長勢特別好,皮厚個大有彈性。”手拿一只比巴掌還大、三四兩重的海參,海參捕撈潛水員楊師傅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楊師傅在水下捕撈海參。本人供圖
進入5月,氣溫回升,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竹岔島海域的老尹家國家級海洋牧場迎來豐收季。區別于一般的淺水養殖,在老尹家國家級海洋牧場,海參生長在20—30米深的水下,所以捕撈起來更困難。日前,記者隨船出海,直擊“海底撈參”的豐收場面。
下潛一次要三四十分鐘
海參生活在水下,所以在收獲時只能由人工潛水捕撈,潛水員在潛水時普遍有一個經典動作——轉頭朝海扎個“猛子”,于是,從事撈參的潛水員就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猛子”。
今年35歲的楊師傅就是這樣一名“猛子”。“每年的五六月份和十一二月份,都是海參捕撈的旺季,都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因為常年風吹日曬,楊師傅皮膚黝黑,但精氣神兒十足。“二三十米的水深,一次下潛至少要三四十分鐘,我是鍛煉出來的。”楊師傅說。
做海參“猛子”不容易,做老尹家國家級海洋牧場的海參“猛子”更不容易。“因為水太深,所以我們的潛水裝備非常精良,我這一身行頭50多斤。”快艇在海上急速行駛了近20分鐘,記者與楊師傅到達了本次捕撈海參的目的地——老尹家國家級海洋牧場的中心。
在目的地停船之后,楊師傅開始穿戴潛水裝備。潛水服、護目鏡、氧氣瓶、配重鉛塊……因為裝備太過沉重,所以穿戴也異常復雜,楊師傅只能在其他隨船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一層層地穿戴。
經過近20分鐘的忙碌,終于穿戴完成。之后,隨船的工作人員又對裝備的里里外外進行了全面、仔細的檢查。
每次能捕撈四五十公斤
穿戴整齊、檢查完畢后,全副武裝的楊師傅如同一名“蛙人”。“現在,我要下海開始撈參了!”說罷,坐在船舷上、手拿網兜的楊師傅一個翻身躍入大海,經過幾分鐘適應水溫后,他一個“猛子”扎向了海底。
“一般來說,下海撈參需要三四十分鐘,每次能夠捕撈上來四五十公斤海參。”在楊師傅下海捕撈的間隙,船上的青島老尹家海參工作人員介紹起了這片海域。“這是一塊天然寶地,常年沒有風浪襲擾,海水清澈,水深二三十米,水溫常年保持在5℃到21℃之間,是包括海參在內的各類海珍品生活的天堂。”該工作人員說,該海域非常適合海參生長,“因為海深,陽光照進時間短,海參在這里,每天能比在普通區域多出約4個小時的進食時間;因為恒溫較好,在這里,海參進入夏眠的時間也較普通區域晚半個月以上。”據介紹,在該海域生長的海參,一年之中能比普通區域多出3個月左右的生長時間,而更長的生長時間,勢必會讓海參生長得更好。
“捕撈完成了。”在記者了解完海域情況的同時,楊師傅的捕撈工作也接近尾聲。潛入水底約半個小時,楊師傅在距離快艇幾十米外的海面探出了頭。快艇接近后,一名隨船人員將他拉上船,另一人則接過了他手中的網兜。網兜中,正是楊師傅在水下辛苦捕撈了半小時的成果。
個頭大的比巴掌還要大
“大豐收,這一網得有上百斤!”捧著一只自己捕撈上來的大海參,楊師傅的興奮溢于言表:“這一個就得有三四兩重了,太喜人了。今年的海參生長得特別好!”把比巴掌還要大的海參拿在手里,楊師傅連連表示今年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生活于海底的大海參被捕撈上船。
楊師傅介紹,這些海參除了個大還特別有活力。“海參彈性特別好,這說明它皮厚、肉質好。而且,你看這些黃色的長條,這是‘參黃’。”指著海參身上的黃色條狀物,楊師傅介紹,這是海參遇到危險時釋放的一種物質,與壁虎遇到危險時的“斷尾”行為類似,“這代表了海參有活力,說明它長勢好,非常健康,吃起來當然也就會更加美味。”
從網兜取出海參后,楊師傅將它們小心翼翼地裝箱,接下來,這些海參將通過快艇被送往老尹家海參標準化加工基地。“經過加工,這些海參會變成干海參、即食海參等各類產品,很快就會被端到市民的餐桌上。”楊師傅說。
“今天只是一個嘗試,不是大規模的捕撈。而今天的嘗試,說明現在的海參可以開始捕撈了,接下來,我們將開始進行規模捕撈。”青島老尹家海參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他們將正式拉開這片國家級海洋牧場的“豐收大幕”。
/延伸 /
精耕細作
開墾“藍色糧田”
海洋是青島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在青島老尹家海參創始人尹寶昌眼中,海洋則是青島這座城市巨大的“藍色良田”。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上,勤勞勇敢的青島人在此精耕細作,開墾了一座又一座“藍色糧倉”——海洋牧場。
老尹家國家級海洋牧場。
記者了解到,海洋牧場就是通過向海中投放鋼筋水泥構件、石塊、沉船等構造物,在海底營造與自然魚礁類似的海洋生物生活環境,讓海參、魚、蝦、蟹、貝等擁有棲息地。“在那里,海草叢生、魚蝦盡有,那不僅是海參、鮑魚的家,也是老百姓的‘糧倉’。”尹寶昌說。
利用海洋牧場深海生態底播模式產出的海參產品,與傳統的沉箱養殖、池塘養殖、室內大棚控溫養殖、近海養殖等方式產出的海參,有著本質區別。“這可以說是養殖海參的最好方式。”尹寶昌介紹,以老尹家海洋牧場為例,因為自然條件優越,因此在那里生長的海參個大、皮厚,肉質軟糯、無腥味、有彈性,營養豐富,食補價值高,從而成了消費者爭相追捧的“優品”。眼下,通過多年建設與完善,老尹家國家級海洋牧場已有近萬畝,海參等珍品在此形成了一邊捕撈、一邊生長、一邊放苗的循環運轉模式,這樣每年四五月份的捕撈期,既保證了加工量,又保證了海參產品的市場供應。
尹寶昌介紹,海洋這片豐沃的“藍色良田”,是大自然對人類最為珍貴的饋贈,而作為受益者,只有用“匠心”不斷地精耕細作,才能讓這片“良田”變“糧倉”。(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張孝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