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水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千百年來,山東境內的黃河文化、海河文化、淮河文化、運河文化、泉水文化以及不同地域的水利文化,構成了色彩斑斕的山東水文化圖譜,留下了豐富的水文化遺產,為全面推進山東水文化建設,突出抓好水文化傳承保護,以優秀水文化輻射帶動全省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受山東省水利廳委托,山東省水利綜合事業服務中心編制完成《山東省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23—2025)》,于4月10日正式印發。
記者了解到,本綱要立足山東實際,著眼齊魯文化,聚焦山東治水實踐核心點,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先進水文化的實際需求,全面分析當前全省水文化建設的現實基礎與客觀形勢,提出今后三年水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綱要明確了水文化建設5項主要任務,即加強水利遺產保護與利用、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建立水文化教育與傳承體系、加強水文化傳播與弘揚、推動水文化與治水實踐相融合。綱要對水文化建設保障措施予以明確,明確了責任分工。
根據綱要規劃,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山東水利將通過采取多種措施,推動重點任務落實,努力實現“十個一”目標,即制定一個規劃,設計謀劃未來三年山東水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實現路徑;完成一次調查,全面開展遺產調查,摸清全省水利遺產家底;搭建一個平臺,上線水利遺產數字平臺,新媒體展示、數字化呈現;認定一批遺產,通過國家級、省級認定的形式,促進各地加強水利遺產保護傳承;出版一批叢書,整理遺產調查成果、編寫水利史志,匯編系列叢書;形成一批成果,緊貼學術前沿,緊貼實踐發展,緊貼社會需求,初步形成具有山東特色、時代特征的研究成果;建成一批展館,優化水文化場館設施建設布局,建設覆蓋全省、布局合理的水文化展陳場館場所;創建一批標桿,做好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選樹一批水利工程與文化融合標桿工程;打造一批品牌,打造“水潤山東”“水美山東”“水興山東”等水文化品牌活動;建設一支隊伍,加強培訓,外引內聯,打造一支專兼職水文化工作隊伍。
近年來,山東省水利廳在持續深入推進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聚焦文化鑄水、文化興水,致力于水文化挖掘、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積極弘揚治水精神,培根鑄魂,延續文脈,堅持水文化建設與治水實踐相結合,積極推進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結合,多項工作成績顯著、走在前列。水文化載體建設不斷完善。目前山東已建成國家級水情教育基地5處、省級節水宣傳教育基地24處、節水型高校76所,累計創建國家水利風景區106處、省級水利風景區140處,創建國家級美麗示范河湖3處、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482條(段)、市縣級美麗示范河湖569條(段),先后建成戴村壩、沂蒙水利建設展覽館兩處國家級水情教育基地,以及聊城運河博物館、濱州水文化館、青島大沽河博物館、壽光水利發展館、沂水縣移民史展覽館、昌樂高崖水庫陳列館、安丘河湖長制展示館、文登米山水庫文化館、臨沭導沭整沂紀念館等一大批水文化研究展示場館場所。水利遺產保護取得初步成效。戴村壩作為大運河申遺的重要節點工程,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首批國家水利遺產復核名單,濟南泉城正在積極開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省水利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等四部門開展山東歷史著名水工程、治水人物、治水傳說征集活動,編輯印發《水越千年韻齊魯》等書。聯合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等部門開展全省古井名井檔案資料搜集活動,編輯出版《山東古井名井檔案》《黃河從這里入海》等書籍。臨沂等地率先開展了水利遺產遺跡調查工作。水文化研究成果不斷豐富。編輯出版《山東省志?水利志(1986—2005)》,被省委黨史研究院評為優秀志書。《濟南泉文化叢書》《大汶河志》《德州水利志》《峽山濰水文化擷趣》等多部水文化著作問世,聊城市水利局出版《聊城市水利志》,聊城大學出版《山東水文化》,濟南大學編著《水與齊魯文明》等書,對山東省水文化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介紹,有力促進了社會公眾水文化意識的增強。
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省水利廳將以《山東省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23-2025年)》為抓手,堅持守正創新,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齊魯水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著力打造水文化建設“山東樣板”,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水利篇章提供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