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4-11 16:24:04
原標題:文化之窗|文化遺產傳承的關鍵在于和當下關聯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文化之窗|文化遺產傳承的關鍵在于和當下關聯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近日,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在接受采訪時,針對如何講好我們自己的文化遺產故事,并通過文化遺產講好中國故事,特別強調了一個標準: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應該惠及更多民眾的現實生活。
讓文化遺產保護成果與現實生活密切關聯,并惠及更多民眾的現實生活,不僅有利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更有益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傳承與弘揚。正因此,單霽翔一直倡導并踐行這樣的理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這個理念并不抽象。如果結合單霽翔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推廣故宮IP的舉措,就更容易感受和理解。其中的舉措之一,就是巧用心思推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創產品。他說:“以前人們來故宮,買的是旅游紀念品,產品直接復刻書畫、器物等;今天的文創,把新的元素加入傳統文化之中,讓產品更具實用性、趣味性、現代感,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這是些什么樣的文創產品呢?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有“奉旨旅行”行李牌、“正大光明”膠帶、“朕看不透”眼罩、“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這些集故宮文化元素設計創作出來的文創產品,個性鮮明,獨具一格,讓人一見難忘。這些產品巧妙介入當下生活,又與生活融為一體,自然而然受到熱烈追捧。
單霽翔說,由于不斷地把博物館與現代社會和人們的現實生活密切對接,讓年輕人開始喜歡上古老的紫禁城,喜歡上故宮博物院。他并非隨口一說,這個結論是有堅實數據支撐的。2019年,他卸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時,故宮博物院的觀眾達到1933萬人次,其中35歲以下年輕人占比第一次突破50%,而這一比例過去不到30%。這個數據對比,讓他對自己的判斷更加充滿底氣。
今年2月份,單霽翔應邀前來山東出席在德州舉行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論壇時,再次闡述了自己在這方面的觀點和看法。在主旨論壇發言環節,他表示,應注意從16個方面加強對運河的保護。其中,既包括工程、建筑等景觀的保護,也包括生活、民俗等景觀的保護。
我還看過他近期接受采訪的一個視頻。他表達的意思大致如上:大運河保護不僅要保護好那些物質元素,也要保護好自然元素、生活元素,特別是那些“人的生活方式”也要切實保護好。
他希望,以此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運河的保護惠及運河沿線和更廣大區域人們的現實生活”。
從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角度來觀察,將文化遺產保護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讓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更多民眾的現實生活,可以避免文化與生活的被動割裂,有利于還原和保持文化與生活的真實關系,從而形成一種大保護格局,構建起一種立體、全方位的保護模式,使文化遺產保護的范圍更廣,保護要素更全,保護形態更豐富。與之相對應,文化傳播與傳承的方式更多樣,效果自然也更顯著。
如今,在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兩創”方面,我們非常注重與當下生活的關聯。文化遺產本就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器物、建筑、工程等物質類的,還是技藝、工藝、民俗等非物質類的,都與生活密切相關,或者直接就是生活本身。在保護文化遺產,講好文化遺產故事方面,一旦找準其與當下生活的連接點,那些與生活相關的文化元素就會被充分激活。在適應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這些文化元素或者發展成為新文化、新生活的新樣式,或者成為承載這種新文化、新生活的新載體。
這里我們不妨以大運河聊城段保護為例。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副院長鄭民德表示,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貫穿聊城,給聊城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商品流,使聊城繁華異常,也讓聊城獲得“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的美譽。他說:“經濟與商業的發展,加之外來文化至此交流融合,市民物質與精神生活極為豐富,無論是日常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還是城市的飲食業、服務業都深受運河文化的影響?!?/p>
受大運河滋養,明清聊城文化非常繁榮,在刻書業、木版年畫業、飲食業等方面都有生動體現??虝鴺I的繁榮,帶來了藏書業的發達。作為四大藏書樓之一,聊城海源閣遠近聞名。關于海源閣藏書的一些往事,大家多有了解。這里著重介紹一下聊城的飲食文化。鄭民德說:“聊城飲食文化發達,其中很多與運河關系密切,如魏氏熏雞、張秋燉魚、沙鎮呱嗒、臨清濟美醬菜等都產生于運河時代,都隨著運河而銷往全國各地,成為運河區域的名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聊城文化宣傳的金名片?!?/p>
他認為,明清兩朝聊城的飲食文化也兼收并蓄,豐富異常,除鐵公雞、熏棗等知名品牌外,其他茶點、海味、小吃也不計其數,蔚為大觀。清末俚曲《逛東昌》中,對各地特產云集聊城如此描述:“皖閩特產來源富,諸品名茶色味強。銀針普洱真龍井,雨前毛尖帶旗槍。鮮果海味樣樣有,紹興南酒紅白糖”“年底下曲阜豬肉如山岸,秋冬花生滿街香。南樂的粉條永不斷,還有泰安的柿餅萊蕪的姜。東阿縣的鮮菜臘月到,青蒜嫩韭帶韭黃。二月里蒜薹椿芽上了市,玫瑰花平陰來貨忙。土產物品多豐富,一年到頭運銷暢”。
不僅各地特產運銷于此,聊城本地特色小吃也是花樣繁多:“麻花面筋真不錯,東昌燒雞格外香。吊爐燒餅油炸鬼,雞絲餛燉胡辣湯。小米大面蒸白酒,打開壇子噴鼻香。冰糖葫蘆山梨粘,雞骨麻花帶酥糖。五香蠶豆味道好,糖炒栗子誰不嘗。糟魚變蛋野兔肉,醉蟹醉蝦炙鵝肪。鮮絲撒湯打鹵面,杏仁油茶喝豆漿。開湯丸子熟厚餅,八批果子酥又香。甜沫米粉糯米粥,油炸麻花麥芽糖。豆包燒麥油酥餅,羊肉火燒牛肉湯……各樣的吃喝真不少,可以說別有風味不尋常?!?/p>
不用親口品嘗這些美味小吃,只看看這寫的唱詞,就能把人饞得咽口水。其中很多飲食品牌和特色小吃傳承至今,已被列入不同層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的項目還是通過活態傳承來實現的。這種活態傳承模式,恰恰又能夠讓傳承保護成果更直接地惠及群眾的現實生活。
對于非遺項目活態傳承的意義與價值,學術界也進行過多方面的深入討論,探討的核心其實正是與生活如何相關。南京大學教授高小康表示,活態傳承是非遺保護的一個重要理念,但在非遺保護工作的進程中、對活態傳承的認識中一直存在著關于非遺保存的本真性與發展演變之間的沖突問題的爭論。爭論的核心首先在于,如何認識非遺保護中保存文化基因與保持文化傳統生命活性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及其對文化傳承發展的意義;同時,需要認識非遺保護行為產生的“原生態”與“非遺化”之間的關系及其對傳統文化主體建設的意義。
“非遺保護與以往關于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觀念之間最明顯的差異就在于保護生命力,即活態保護的觀念?!备咝】嫡J為,保存文化要素與保護文化生命力,是非遺保護觀念的不同層次要求。我國非遺法中關于保護觀念的“保存”與“保護”之區分正是體現了這種層次區別性。我們可以把這種區別理解為非遺的消極保護與積極保護——對非遺的核心要素進行基因封存或檔案式保存是一種對文化遺產的“臨終關懷”,并為后代保存了可供提取、復制的原型模塊;而活態傳承、保護文化生命力的延續性和成長性,則是一種“傳宗接代”式的積極保護,是為傳統文化創造新的生存空間和成長機遇。
找到與生活的連接點,講好文化遺產故事就找準了焦點。那些爆紅的故宮文創產品就是生動注腳。(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國鵬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