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23-02-17 11:55:02
原標題:“青島太美了!”“想來青島定居”
來源:青島早報
原標題:“青島太美了!”“想來青島定居”
來源:青島早報
“太美了!真是不虛此行!”“海很靚,山很美,美食也很好吃!”“青島,我們下次再見!青島我愛你!”……作為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后山東迎來的首個香港旅游團,23名香港游客近日飽覽了島城美景、品嘗了特色美食,收獲浪漫與感動后發出無限感慨。
昨日,香港游客圓滿結束了青島之旅,他們大件小件的行李中裝著滿滿的特產,有海參、紫菜、蝦米、魚片、魷魚干、嶗山綠茶……講起這些青島特產,他們甚至比本地人還要了解。多位游客表示,真是太愛青島這座城市了,不論是宜人的海景、豐富的美食,還是熱情善良的市民,都讓他們不舍得離開。
告白青島:
山海很靚人很熱情
今春,沉寂3年的入境旅游市場正式進入“復蘇時間”。2月12日,來自香港的23位游客抵達青島,開啟了為期5天的美妙之旅。本次來青的香港旅游團是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后我市迎來的首個入境旅游團隊,他們在島城度過了充實且幸福感滿滿的5天后,于2月16日踏上歸程。
在跟訪了香港旅游團游客的“深度青島行”以及十分眷戀的回程時刻后,記者發現,“征服”香港游客的不僅有美景、美食,還有青島的獨特文化以及人情味。
到達青島后,香港旅游團“打卡”了奧帆中心、八大關、棧橋、小魚山、青島啤酒博物館、上街里、嶗山等景點,品嘗了美味的蒸海鮮、蛤蜊燉雞、鲅魚水餃、開凌梭以及青島啤酒和嶗山可樂,他們對這座城市贊不絕口。
旅游團的第一站來到了青島奧帆中心,很多游客此前就知道這里是舉行過奧運會比賽的地方,不禁充滿期待。到達之后,更為建筑的宏偉、大海的廣闊所傾倒。初春好天氣,海面波光粼粼,旗幟隨風飄揚,情人壩宛如油畫中的風物,游客們不禁如癡如醉,紛紛拿出手機,定格這美好的景象。“我是第一次來青島,感覺這里的海特別特別廣闊,比香港的維多利亞港視野開闊得多,海水清澈,極目遠眺再深呼吸,心胸都開闊了。”林先生真誠地感慨。
每天的用餐時刻是最“喧嘩”且幸福的,游客們擠在青島特色的“圖片加樣品”的點餐區,像好奇的學生般研究著青島特色菜。“原來海腸還可以做撈飯!”“這道菜怎么魚的旁邊還有玉米餅?”“我還沒吃過魚肉餡的餃子。”“疙瘩湯里的疙瘩是什么做的?”“魚肉餡不稀奇,我還看到了海膽餡!”……一道道美食端上桌,大家的筷子早已按捺不住,邊吃邊驚嘆,再搭配清爽的青島啤酒,每個人的飯量都變大了。
“這次來青島,嘴巴真是有福氣了!”游客譚女士對記者說,她最喜歡吃的是一道沒有記住名字的炒雜菜和大鍋蒸海鮮。“青島的海鮮很不一樣,用那個超大鍋蒸一下,也不用調味料,鍋蓋一開,光是味道都鮮掉眉毛了,我最喜歡吃的是扇貝,味道簡直太鮮甜了,像吃零食一樣根本停不下來。”譚女士調皮地向記者做了一個流口水的動作。
離別時刻:
特產恨不得每樣帶一份
大部分游客踏上歸程,都帶著兩三件大件行李,記者打聽后得知,里面盛滿了青島特產,大家準備帶回去和親朋好友分享。“香港的朋友們對青島乃至山東的特產十分感興趣,采購了許多。主要有海參、紫菜、蝦米、魚片、魷魚干、嶗山綠茶等,大棗、阿膠片這些齊魯特產也都是幾大袋幾大袋地收進行李。”香港旅游團的專屬導游張旭告訴記者。
“我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蝦米。”游客李女士以手示意蝦米的大小,“聽導購講,這個干吃可以,做菜也可以,很新鮮的,而且能夠保存很久,所以我買了很多。還有小刺參,它有很多種規格,我買了比較小的,這樣很方便食用,也方便分給親戚和朋友。另外是阿膠片準備送給閨蜜和侄女們,美容養顏,在香港比較少見,而且我試吃過了,味道很好,有嚼勁,還有小堅果粒。”李女士說。
韓先生則買了許多嶗山綠茶,準備分給老人和朋友。“聽說嶗山綠茶品質獨特,是綠茶中的經典品種。我看這茶葉葉片肥厚,茶湯碧綠,沖泡后茶湯略有苦澀但回甘很快,確實會產生一股類似于豌豆的香氣,滋味香甜醇厚,確實很合我的口味。帶一些回去給我的茶友們嘗嘗鮮,大家一定很喜歡。”除此之外,韓先生還帶了魷魚干和魚片給孩子們,他認為海鮮制品制作過程沒有那么繁瑣,添加劑少,營養價值高,很適合送給小朋友們當零食。此外,紫菜、脂渣也是本次香港旅游團的伴手禮,他們帶走的“青島出產”種類豐富,以海產品居多,體量以適合送給親友分享的小包裝為主。
過程圓滿:
“開心果”全程管家式服務
港中旅國際(山東)旅行社的導游張旭,一路上是大家的“開心果”,他不斷用標準的粵語熱情地帶領游客游覽,“這批游客是我從業以來最熱情的一批了。幾乎沒有緩沖,從下飛機的那一刻就和我熟絡了起來,這也是他們與其他游客最大的不同。粵語中習慣把名字加上一個‘仔’字來稱呼別人表示親昵,游客朋友們就都叫我‘旭仔’”,張旭笑道,“還有特別的一點是,大家的體力非常好,早上8點鐘出門,晚上8點多回酒店,沒有一個人喊累。”
記者注意到,張旭的粵語講得非常棒。一個地道青島人是怎么練就這一口流利的粵語,并且可以和香港游客無障礙交流的呢?原來張旭從2005年開始就自學粵語,起初這只是領導對他的要求。“剛開始學的時候壓力很大,就經常去看港劇。”張旭回憶,首先要磨煉“厚臉皮”,大膽地對話,雖然會因為發音不標準常常遭到嘲笑,但這是練習口語邁出的關鍵一步。再就是磨煉“嘴皮子”,“那段時間連晚上做夢說的都是粵語,經常練得腮幫子疼。粵語電視劇電影更是看了又看。”
1984年出生的張旭已經干了22年的導游,主要負責接待港澳臺游客和華僑。回憶起上次接待入境游的香港游客,他還清楚地記得日期是2019年12月30日,至今已經過去3年多了。2022年底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后,張旭敏銳地感覺旅游業要回暖了,馬上要迎來春天。
“其實入境游正式放開之前,旅游行業已經開始準備了,做好員工培訓、熟悉業務、設計線路和規劃景點開發等。”張旭告訴記者,面對青島首個入境游團隊大家都做好了準備。“其實這兩天好多游客跟我表達自己不舍的心情,有些還在咨詢能不能改簽機票,再好好地玩幾天,特別提到了下次想在嶗山周邊的民宿住上一段時間。昨晚幾位姐姐都在咨詢我下一批來青的旅游團什么時候出發,想介紹香港的親友過來玩。”張旭自豪地說,“我們公司下一批入境游已經成團,這個月估計陸續還會有兩三個入境團來到青島。”
游客告白:“海很靚,山很美,美食也很好吃!”
A
第四次來青島,考慮定居
鄭女士已是第四次來青島了。“之前幾次來都有工作,時間也不長,來不及好好游玩,這一次可算是‘深度游’了。15日去了嶗山,看到山海相連的景象,覺得很驚艷,頭一次看到山邊就是大海,視野非常開闊,大海的顏色也與香港那邊的不一樣,特別特別清澈,令人心曠神怡。而且嶗山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很有靈氣,道教文化更是讓我很感興趣,并且大受震撼,祖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深度游覽了青島以后,才發現這里已經發展得很好了,樓宇林立,但同時又有很多標志性的景點,非常美,市民都很善良,臉上總是帶著笑。與香港的快節奏不一樣,這種氣氛讓我覺得很舒適,我甚至已經考慮以后要不要定居在這里了。”鄭女士說。
“我買了很多大棗和阿膠片帶回香港。這些山東特產都很有營養,另外還有一些裝飾品給孩子們,像是冰箱貼、帽子等,這一趟可謂收獲滿滿。”鄭小姐說。
鄭女士的丈夫韓先生跟山東更有淵源。韓先生老家在湖南,從小習武,十幾歲時來過日照、梁山等地參加武術比賽。23人里韓先生的普通話是最好的,他說,“我本人非常喜歡山東,這里有令人敬重的文化。我孩子的普通話說得比我們還好,我們希望孩子從小熱愛祖國,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B
一次“舌尖上的深度游”
今年67歲的陳女士經歷了嶗山行后仍體力滿格,在小麥島公園和棧橋她“健步如飛”。“大家都叫我花姐,我很喜歡旅游,之前去過杭州,與青島的風格很不相同。青島作為一座北方城市,景色還是很不一樣的。”“花姐”告訴記者,晴朗的天氣給他們的青島之行加了很多分。“天氣特別好,雖然刮風,溫度有些低,但是跟香港刺骨的冷不一樣,青島的冷是一種清爽的涼意。特別要說的是導游的粵語非常標準,也很專業、很負責任,讓我們覺得很貼心。”“花姐”豎起大拇指。
這趟旅行,“花姐”直言吃得很舒服,是一次“舌尖上的深度游”。“印象最深的美食是農家宴中的窩窩頭,一個像小杯子的面食中盛一點特色小菜,一口下去口感很豐富,以前從來沒吃過這種食物,而且感覺很有營養。我本來很少吃主食,窩窩頭卻一口氣吃了四個。還有炸刀魚,也是從來沒吃過的味道,感覺浸了一種很好吃的油,卻又很酥。”
在嶗山,大家認真地傾聽道教文化的解說,紛紛表示回去要了解更多。“花姐”也有同樣的感受,“嶗山道教文化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聽講解都非常認真,回去之后也要找些資料研究研究。嶗山真是一座有底蘊的山,導游說上山的路不止一條,下次希望能游玩一下別的線路。”“花姐”說。
C
“這是一座熱情的城市”
譚女士和愛人定居國外,近期回到香港,朋友們召集青島游,她第一時間報了名。“我小時候就聽爸爸和哥哥經常提起青島,朋友們也經常說青島的海鮮好吃,海景很美,如今終于來了。在青島,走到哪里景色都令人心曠神怡,路人的熱情善良感染著大家,大家在‘新景色’里一起游玩,感情也迅速升溫,尤其是互相扶持著爬山,一起吃海鮮,留下的都是珍貴的回憶。大家這次都過足了海鮮癮,更是買了一大堆青島特產,行李都要超重了。”譚女士說,海鮮是青島美食的代表,吸引著每一位熱愛青島的游客再來。
“我已經跟美國的朋友約好了,6月會帶他們來青島玩,通過我發送的視頻和照片,他們也愛上了這座城市,并且很羨慕我能在這里盡情地玩。而我本人在4月份還要過來一趟,因為我覺得青島的春天很美,很有靈氣和生機,所以我不想錯過。”譚女士真誠地說,“青島的年輕人也讓我印象深刻,在景區或者街道上看到的年輕人都非常和善,他們很有涵養,會微笑著跟你說話,熱情地幫助你,可能這就是孔孟文化的影響吧。”譚女士感嘆。
2月16日,歸家的日子來了,大家都表示意猶未盡,對青島格外不舍,合影拍了一張又一張,才出發去機場。“青島!我們還會回來的!”大家揮舞著手臂向記者和工作人員告別。
本版撰稿攝影(除署名外)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王彤 視頻剪輯 肖夢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