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1-05 00:43:11
濰坊市昌樂縣有個庵上湖村,和許多農村一樣,以前這個村里的經濟條件比較差。因為大棚,這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胡愛花是濰坊市昌樂縣庵上湖村的村民,現在他們家重新蓋了房子,也買了車。她說,這樣的日子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的生活直接是和原來沒法比了。”胡愛花告訴記者,“以前都是住著小破屋,街上也是很臟很亂,有事得上集買點東西。”幾年前,胡愛華種糧食,一畝地每年最多也就能收入兩千多塊錢。現在,她一畝地每年最多能收入10萬多。幾年間,胡愛華的收入漲了幾十倍。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種反季果菜 庵上湖村致富路
胡愛花說,自己的日子之所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虧了村支書趙繼斌。十幾年前,庵上湖村非常貧窮,后來,趙繼斌擔任了村支書。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讓村民富裕起來。
庵上湖村村支書趙繼斌說:“我們在思考,壽光農民有錢,昌樂(寶都)的農民有錢,回來了總結一下就是他們搞現代農業。”
要搞現代農業,趙繼斌想到在村里推廣冬暖大棚,種反季節蔬菜瓜果。可是建設大棚需要不少資金,村民還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很多原本打算種大棚的村民都打了退堂鼓。
村民害怕賠錢,不敢種大棚。這可愁壞了趙繼斌。怎么才能打消村民們的疑慮呢?趙繼斌告訴記者:“發動黨員干部帶頭,第一年,37個大棚的西瓜,產業起來了。”
趙繼斌希望通過這37個大棚讓村民看到其中的好處。不負眾望,第一年37個大棚就喜獲豐收。看到真正有了收益,村民們都來找趙繼斌學習種大棚。
成立合作社 農民不愁賣菜
村民都搶著來種大棚,庵上湖村的反季節蔬菜瓜果生產規模立馬翻了好幾番,但是村民卻沒想到種出來的菜銷路成了問題。為了解決銷路問題,庵上湖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并且依托合作社成立了蔬菜銷售公司。從那以后,村民只負責種植,由專業的銷售公司負責銷售。
村民胡愛花告訴記者:“放心種出來,他就能銷出去,不用自己找客戶了,也不用跑市場了。”
精準扶貧:不落下一個貧困戶
改變了種植作物,蔬菜和瓜果的利潤比原來大了很多。庵上湖村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越過越好、但是扶貧那就不能有貧窮,庵上湖村大部分村民都富裕了,但是還有有那么幾戶村民因病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落在了后面。庵上湖村能幫著他們一塊過上好日子嗎?
趙繼斌表示:“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庵上湖村大部分村民都富裕起來,但是還是有幾戶村民落在了后面。村民趙光文就是其中一個。趙繼斌告訴記者,趙光文之前就是村里的貧困戶。兩年前趙光文生了一場大病,不能在干重活,還欠了不少醫藥費。村兩委想幫助他脫貧,可是怎么幫是個問題。
趙光文不能干重活。簡單發給他一筆錢,等這筆錢花完了,趙光文又會變成了貧困戶。怎么能讓趙光文自食其力脫貧致富呢?
趙繼斌告訴記者:“讓一些能有勞動能力的,和身體雖然差一點,輕活能干了的,來扶貧基地里就業,通過勞動來實現扶貧。”
扶貧基地:讓貧困戶拿上工資
庵上湖村在村里設立了扶貧基地,不僅贈送給趙光文合作社的部分股份,讓他可以參與年底分紅,還給他在村扶貧基地找了一份比較輕松的工作。現在趙廣文不僅每年都能從合作社拿到分紅,而且他每個月還能從村扶貧基地領到兩千多元工資。
趙光文告訴記者:“活也很輕松,收入也可以,我很滿意。”
有了趙光文的例子,庵上湖村不僅成功幫助全村貧困戶脫貧,而且還把扶貧的范圍擴展到了附近的村子。別的村的貧困戶和五保戶都可以在庵上湖村扶貧基地找到一份工作,通過勞動來脫貧致富。
趙繼斌介紹說:“農民均收入超過25000,戶均超過10萬塊錢,在我們周邊村,是最好的一個村,也獲得全國文明村。”
2017年,濰坊市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被評選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趙書記告訴記者,為了讓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他們會繼續努力。
趙繼斌說:“通過瓜菜第一產業,形成加工儲藏,以及電子商務平臺,和鄉村旅游這些模式,更大的帶動農民增收,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