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7-02-24 07:52:02
原標題:家門口養老托起“夕陽紅”
老有所依牽動每一個家庭,青島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養老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市始終把養老服務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按照我市提出的“老有頤養”目標,每年把發展養老服務業列入市辦實事。自2012年以來,我市已經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8張,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覆蓋100%的城市社區,試點建設30處社區養老機構,逐步實現老人在家門口養老,全市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持續提升,困難老人居家養老實現全覆蓋。
創新
小型養老院實現家門口養老
李滄區75歲的趙大爺因腦溢血導致左側偏癱,行動不便,平日里還需要有人陪同康復,但是兒女們都上班,老伴兒還要照料小孫子,于是趙大爺住進了離家步行大約有十分鐘距離的紫荊苑社區青鳥頤居長者照護中心。中心為趙大爺提供了專業護理和康復醫療服務,老人可以住在這里,有人負責照料。因為離家近,每天下午老伴兒都會接來孫子陪趙大爺做康復訓練。
據悉,青鳥頤居長者照護中心是一所擁有20張床位的社區小型養老機構。去年,市民政局探索集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一體的社區小型養老機構建設,首批試點建設30處,以滿足老年人“家門口”養老的需求。據悉,這種小型養老機構不同于養老院,床位在30張以下,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為周邊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護理照料之外,還通過日托和助餐等居家養老服務方式,輻射到社區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體。比如社區老人都可以來中心“搭伙”,每頓餐費8元;中心可以為老人提供送餐、助浴、理發等居家養老服務,送餐到家只需10元。生活依賴度高的老人可以入住小型養老機構;依賴度低的老人可以白天在機構活動晚上回家,也可享受機構的專業為老服務。這樣,老人不用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社區環境,家人也便于照顧,滿足精神贍養的需求,平衡老人的養老心理以及家人的贍養困難。
市民政局局長曹勇介紹,養老機構社區化、小型化、連鎖化,社區、居家、機構多種模式融合發展是我市“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方向。 30處小型養老機構建成后,可滿足1000多名老年人就近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至少為1200多名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多元的生活照料,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社會力量建設一批易于運營管理、回收期較短、便于見縫插針廣泛覆蓋的小型多功能養老機構。
建設
醫養結合青島走在全國前列
社區小型養老機構的建設,是我市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一項創新探索,可以讓老人在家門口實現養老。據悉,這5年來,我市力抓全市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場所建設,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養老選擇。在機構養老方面,到去年底,全市登記養老機構228家,養老總床位達6.33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8張,比2011年底的千名老人13張床位提高了近2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我市還每年對1000余名養老護理員開展職業技能免費培訓,持證上崗率7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一倍多,養老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兩個孩子都在外地,老伴兒過世了,做飯吃飯都是一個人?,F在好了,住進養老院,有人給做飯,還有醫生護士24小時照顧,小病小災不用擔心。 ”68歲的陳玉美家住膠州市三里河街道,是一個典型的鄉村“空巢老人”,但是和許多鄉村空巢老人不同的是,在“醫養結合”的養老新模式下,陳玉美的晚年生活過得健康快樂。街道衛生院在養老院內建立了衛生室,設置了全科診室、治療室、藥房等,4個駐崗醫生護士每天查房,為老人們做常規體檢,通過專業的醫療服務,將關口前移,托養老人足不出院即可享受到24小時健康服務。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青島走在了全國前列。這幾年來,我市采取了有力措施,大力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全市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數量以及護理型床位比例居同類城市前列。 2015年底國家民政部、衛計委“全國醫養結合工作會議”在青島召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多次報道青島醫養結合新模式。當年我市新建、擴建養老機構32家,新增養老床位9316張,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全市一半多以上的養老機構成為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 2016年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 《關于促進醫養結合服務發展的若干政策》,為醫養結合服務創造了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 2016年青島成為首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
特色
社區照料中心覆蓋城市社區
在仙游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多名老人正聚在娛樂室內打麻將;而在另一處活動室內,老人和志愿者們在制作絹花;在康復醫療室內,幾名老人一邊開心聊天一邊在做理療。據悉,這個社區食堂可容納40人聚餐,還能為行動不便或有需求的老人送餐,每天可滿足100人到150人就餐配餐需求。分布在我市各個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讓老人們不僅能享受就餐、休閑等服務,還能獲得短期托養、陪診、助潔等服務,最主要的是還能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務。
嶗山區中韓街道魯信長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以低價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午餐,湯免費,主食管飽,菜價優惠,一頓葷素搭配的營養午餐只需5—8元就能享用;即墨市國立日間照料中心由國立職業培訓學校運營管理,利用培訓學校的資源優勢,組織老年人免費參加保健按摩、書法、繪畫、舞蹈、戲曲等特長技能培訓班,日均服務老人60余人;膠州市市南小區日間照料中心,引進南京美特康公司進行運營管理,為社區老人提供助樂、助醫、助游、助餐、助急、代購(助老超市)及求救求助呼叫信息服務和精神關愛等服務;萊西市2個示范點全部由社會組織投資建設,根據年齡段對60—89歲老年人就餐打折,對9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
記者采訪時獲悉,2015年,我市將建設30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示范點列入市政府為民辦的實事之一。通過建設日間照料中心示范點,吸引了30個社會組織、企業承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運營管理,解決現有日間照料中心因經費、人員不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就近短期托養難、社區老年人午餐難問題,一批社會組織成為社區養老的重要力量。每個日間照料中心日均服務40人以上,多的達到100多人。
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336個,覆蓋100%的城市社區和72%的農村社區,建設助老食堂249個,日均服務社區老人3萬余人,其中送餐助餐7800余人。
試點
打造社區失智照護全國范例
家有失智者,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的災難。目前全世界每3秒就有1人失智,但因服務資源相對稀少,社會對失智癥的知曉度不高,這部分老人及家庭的養老服務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據悉,青島市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200萬,是全國老齡化程度嚴峻的城市之一。人口老齡化進程中更為嚴峻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其照護難度比一般失能老人更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負擔和壓力也更大,已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最緊迫、最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雖然還沒有對我市失智者數量進行摸底調查,但根據老齡人口發病率來進行計算,青島的失智老人估計得有五六萬人。
在關愛和照護失智老人方面,我市又在全省率先進行了探索。去年中英(青島)社區失智者照護體系建設試點項目落地青島。據悉,我市聘請國內著名專家組建了專家團隊,選定了8個社區作為試點單位,將用一到兩年時間打造起失智友好社區的雛形,探索建立起社區失智照護的管理模式,打造青島社區失智照護的全國范例。社區失智者照護試點工作的啟動,無疑將為失智癥患者本人及家庭帶來福音,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
根據我市制定的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試點項目的主要任務有6項,首先要通過收集資料、采訪、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式,分析服務資源與失智者照護需求之間的差距,并形成報告。同時要通過了解英國失智者照護國家計劃、框架和照護體系籌資渠道,借鑒英國失智者照護能力建設經驗以及失智者友好化社區建設經驗,比照英國現行的社區失智者照護模式,通過試點社區找到適合青島發展社區失智者照護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并形成報告。
福利
161萬名老人免費享意外險
都說生活在青島的老人特別有福氣,這可不是空口說白話。全國各地發生的老年人跌倒“扶不扶”的問題屢屢成為社會輿論焦點,去年,我市由市、區(市)財政出資統一為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戶籍人口)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增強老年人特別是困難老年人抵御意外傷害風險的能力,全市161萬名戶籍老年人受益,成為全國首個政府全額出資、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實現普惠的城市。去年5月1日起,我市實行60-64周歲老年人半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65歲以上老人則早已免費乘坐公交,在出行方面,不論本市還是外地的老人都能享受到這一優惠政策。
這幾年來,我市持續提升全市老年人福利水平,發揮好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困難老人居家養老實現全覆蓋,開展城鄉一體化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市南區開展“送奶、送報、送家政、送愛心、送午餐、送健康”六送居家養老服務;市北區建立虛擬養老院——“市北e家養老院”,依托12349信息平臺,為老人提供專業居家養老服務,困難老人免費配備具有心率監測、GPS定位、跌倒報警功能的智能腕表,便于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搶救。全市居家養老服務員2600多名,為7788名城鄉困難老人提供每月45—60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困難老人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為扶持社會參與居家養老服務,2013年以來我市對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和企業每年給予1萬—7萬元補助。推進老年人福利適度普惠,建立和實施了80歲以上低保老人高齡津貼制度和80歲以上老年人體檢補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將商業保險引入機構養老。
計劃
大力發展“互聯網+養老”模式
隨著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始終是我市關注的重點。未來將加快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城鄉一體、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重點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功能與社區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形成養老服務“十分鐘”服務圈。
提高養老機構的建設標準和管理水平,解決養老床位總量不足與空置率較高的矛盾,打造“頤養青島”養老服務品牌。推進以老年護理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重點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行民辦公助、公辦民營、連鎖經營等運作模式,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達到50張,護理型床位占40%以上。建立區(市)、街(鎮)、居(村)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城市社區達到90%以上、農村社區達到60%以上?;攫B老服務補貼覆蓋率達到50%以上。推動醫療、養老資源結合,構建養老、照護、康復、臨終關懷服務相互銜接的服務模式,推廣“各類社區和居家養老機構+醫務室或護理站”服務模式。“十三五”末,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都要實現醫養結合。
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機制,確保生活困難群體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完善困難老年人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切實解決失獨家庭養老保障問題。開展健全志愿者服務及補償機制試點,探索“養老服務儲蓄銀行”模式。加快建成 “兩臺一網”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完善養老服務業信息統計和動態監測制度,大力發展“互聯網+養老”模式,積極推廣智能化養老新技術。
■百姓故事·欒瑞琴 77歲
把養老院當家她不舍得走了
今年77歲的欒瑞琴老人住進位于家門口的天海易元養老中心六七年了,吃飯、洗衣、看病等樣樣都有人照料,兒女們偶爾來看看,或者到了節假日,把老人接回家住幾天。 “每次過節,兒子把我接回去住,我就特別掛念這里,住不了兩天,就讓兒子送我回‘家’。 ”欒瑞琴老人樂呵呵地說,她自幼因疾病留下殘疾,行動不是很靈便,自從老伴去世后,她就獨自生活。后來欒瑞琴提出要住養老院,兒子起初還不同意,說是怕人笑話,不過從住進了家門口附近的這家養老院以后,兒子就放下了偏見。有了服務人員的精心照顧,老人跟在家一樣,每天吃的飯換著花樣,和一群老人說說笑笑,不定時有志愿者帶著出去游玩,偶爾還跟團到全國各地旅游,日子過得無憂無慮。而這一切都依托于我市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建設和完善,老人說養老院就是她的家,她不舍得走了。
數說養老
●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全市161萬名老年人受益。
●自2016年5月1日起,全市60-64周歲老年人全部享受半價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優惠政策。到去年底,已累計辦理半價卡37.17萬張,占全市60-64周歲老年人數的74.3%。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336個,覆蓋100%的城市社區和72%的農村社區,建設助老食堂249個,日均服務社區老人3萬余人,其中送餐助餐7800余人。
●全市登記養老機構228家,養老總床位6.33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8張。每年對1000余名養老護理員開展職業技能免費培訓,持證上崗率7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一倍多。(記者 吳帥攝影 記者 楊博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