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2-11 09:23:02
益康食品廠的工作人員在百花洲邊現場制作售賣老式元宵
吃著從超市買來的盒裝湯圓時,許多老濟南還懷念著兒時街頭,師傅晃著手里的簸籮,來回“桄”元宵的場景。然而隨著加工簡單、機器利用率高、適合大批量生產的湯圓逐漸占領市場,記憶中老式元宵的影子越來越難以尋覓,徒留給人淡淡的惆悵。湯圓“上位”,元宵“淡出”的背后有哪些緣故?記者進行了調查。
正宗老濟南元宵需蘸四次水、滾四回面
近幾日,百花洲邊十分熱鬧,有人在這里搭起了棚子,現場手工制作元宵售賣。記者10日下午在現場看到,多名益康食品廠的工作人員將黑芝麻、花生、五仁、山楂等口味的餡料放進一個扁圓的滾輪里,滾輪里鋪著一層細白的糯米粉,隨著滾輪轉動,餡料上沾滿了糯米粉,工作人員把餡料倒進笊籬里,用笊籬在一大盆清水里一撈,再將過水后的餡料倒進滾輪里來回轉動。眼看過水過了4次,餡料也在滾輪里滾了4回,看到裹上層層糯米粉的餡料成了又白又圓的大元宵后,工作人員才停手,這時簇擁在周圍的人群一擁而上開始搶購。“最終成品的元宵重20至22克,這個大小的圓度和厚度都剛剛好。”現場工作人員說,最近這種老濟南元宵每天能賣一千斤。
“以前只聽說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原來元宵和湯圓不只是叫法不同,做法和工序也不同。”市民范先生感慨道。對此,濟南益康食品廠相關負責人韋先生說,湯圓與元宵外面包的雖然都是糯米粉,但包湯圓的是“干粉”,餡、粉和好后放進機器里就能成型,方便大批量生產,儲存期限也長。包元宵用的卻是“濕粉”,需要反復蘸水和滾粉,原料成本雖然差別不大,元宵卻是費時費力費人工,因此元宵價格比湯圓高20%左右。
“湯圓下鍋后,通常湯是清的,而元宵湯往往是渾濁的,帶著鮮味的清香氣。”韋先生表示,最早在濟南,攤位師傅做元宵時用橢圓形的巨大簸籮,元宵放進簸籮后,師傅直接用手抓住簸籮來回搖晃,俗稱“桄元宵”,后來才慢慢發展成用滾輪,而無論是簸籮還是滾輪都很難在街頭碰見了。
濟南做元宵的大型食品廠目前僅存一家
相比包裝盒里的湯圓,手工元宵有、口感更筋道、味道更清鮮,但記者到家樂福、樂購、華聯等大型超市走訪發現,盡管四處都掛著“元宵促銷區”的牌子,但冷柜里擺放的只有密封包裝的湯圓,手工元宵難覓蹤跡。
“2004年超市新開張時,是有現場制作元宵售賣的,但后來由于食品安全要求嚴格,就取消了。”家樂福超市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相關業內人士解釋說,目前在食品集中交易市場內現場加工制售元宵、湯圓等食品的要求極嚴,加工人員需要穿戴全套消毒制服,在無菌環境下操作,食品原材料包括糯米粉、餡料等也將面臨嚴格的質監抽查,其間的成本與壓力可想而知。
“我們最早在濟南開業時也售賣元宵,后來制作簡單、機器利用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湯圓大批量涌入市場,傳統元宵市場受到巨大沖擊,也一度中斷制售元宵多年。”濟南益康食品廠相關負責人韋先生表示,5年前食品廠恢復了制售傳統元宵,也只在每年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售賣,定量制作30噸。由于元宵外面的糯米粉是“滾”上去的,注定了元宵除非超低溫瞬間冷凍,否則極不利于儲存,用家用冰箱緩慢冷凍會導致元宵下鍋后一層層散開,所以只適合“吃新鮮”的元宵很難大批量生產。
“目前還在制售老式元宵的,不算一些小作坊和攤點,在濟南的大型食品廠就只有益康一家。”說起這點,韋先生有些無奈的感懷,“要是單論效益,制售元宵并不能掙多少錢,我們恢復制售主要為的是一種情懷,不想傳統老式元宵的歷史與技術被湮沒。”
相關鏈接 為啥正月十五吃元宵
濟南文史專家張繼平告訴記者,正月十五晚上,人們有吃元宵的習俗。其實吃元宵的習俗,是嫦娥奔月后的一段神話故事。
元代伊士珍引《三余帖》云:“嫦娥奔月后,羿晝夜思惟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詣宮求見,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做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如期果降,復為夫婦如初。”《三余帖》為宋人所著,這應是吃元宵取意團圓最原始的傳說記載。
張繼平說,這與民間流傳吃元宵取“團團圓圓”之意正相吻合,也與元宵系由“丸”、“圓子”演化而來的說法相符。
原標題:濟南僅剩一家食品廠生產元宵 各大超市均無老式元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