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閃電深1度|“噸半糧”農田是如何建成的?——山東德州樣本觀察

來源:閃電新聞

作者:賀曉菲

2023-11-24 16:04:11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4日訊 即便放眼全國,山東德州這個“種糧大戶”的履歷也頗為亮眼——

明清時期,這里是運河漕運的重要糧食集散地;

上世紀80年代,這里是黃淮海平原創建“噸糧田”的典型代表;

2009年,德州成為全國第一個“畝產過噸糧、總產過百億”的地級市;

2021年,德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創建首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

如今,老履歷上又添新作為。

2023年,德州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全省唯一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其今年夏糧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總產增量全省第一。

在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現糧食優質增效方面,“種糧大戶”德州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樣本。

01/ 德州“噸半糧”農田建設“出圈”

地理版圖上,地處山東西北部的德州,恰好位于北緯36°,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優麥區”。2021年,德州啟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提出用5年時間創建全國首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可謂謀深慮遠,落子千鈞。

德州自古就有“天下糧倉”之譽。作為全國5個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城市之一,其糧食產量常年穩定在150億斤以上,占全國的1%、山東的1/6。用占全國0.9%的耕地,德州產出全國3%的小麥、1.4%的玉米。也正是有了如此豐厚的糧食生產底蘊,德州于兩年前在全國率先啟動的“噸半糧”產能創建工作,備受期待。

所謂“噸半糧”,就是一年兩季畝產糧食達到一噸半,即1500公斤。在提出創建首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的一年后,德州就交出了令人驚喜的成績單:2022年,德州市114萬畝“噸半糧”核心區小麥玉米周年平均產量達到1490.1公斤/畝,其中產量超過1500公斤/畝的面積達到61.8萬畝,占比54.2%。

這意味著,德州“噸半糧”產能創建首戰告捷,創建全國第一個大面積“噸半糧”高產示范區的目標初步實現。

成績如此耀眼,背后的不遺余力可想而知。

圖/2022年6月,德州舉行“噸半糧”示范區創建工作首季“開門紅”記者見面會

為保障“噸半糧”目標實現,德州當地建立“書記抓糧”機制和省部共建機制,市、縣、鄉、村都設立領導“指揮田”,村抓樣板田、鎮抓示范方、縣抓核心區、市抓高產片,真正把“書記抓糧”落到了實處。同時大力實施現代種業提升等“六大工程”、加大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統籌推進良種、良田、良法、良技、良機、良戶、良網深度融合……可以說,德州對“噸半糧”示范區創建工作重視程度之高、推進力度之大,彰顯出其在糧食生產高基數上促進單產不斷提升的魄力和遠見,同時也讓人們看到德州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上實現更大作為。

02/ “噸半糧”背后的“三良”之法

“保持穩產‘噸半糧’的秘訣是什么呢?”

德州陵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時磊不久前在接受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新聞聯播》欄目采訪時表示,“良種、良田和良法”是保持“噸半糧”穩產的秘籍。

這句來自田間地頭勞動實踐的總結,在德州各地皆有生動注解。

良種是糧食增產的源頭。如今,德州各地早已把“供良種”作為“提單產”的關鍵環節進行落實。在德州市平原縣,當地加大優勢品種提純復壯和新優品種展示擴繁,噸半糧核心區良種供種率達到了100%。在德州市陵城區,當地與國內知名制種公司加強合作的同時,每年拿出700萬元,支持全區統一供種,其“噸半糧”核心區已實現高抗優質高產小麥良種全覆蓋。

截至2022年,德州市小麥種植面積中,濟麥22、良星系列、山農系列高產優質品種占到80%以上,當地“噸半糧”核心區優良品種包衣率達到100%。

良田配良種,提質更增效。德州各地著力打造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更讓種糧人體會到高產的快樂。

齊河縣華店鎮后拐村的種糧大戶趙金城只需輕輕一刷手中的智能灌溉射頻卡,就能實現取水澆灌,大大提高了農田灌溉效率。夏津縣香趙莊鎮香農黨建共同體黨支部書記盧希磊表示,“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糧食產量至少增加了10%。”

麥田集中連片統一種植,平移式噴灌機高效作業;電子屏實時顯示著風速濕度,智能灌溉省時省力……這些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高標準農田,無疑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載體。

圖/高標準農田自走式平移噴灌機

近年來,德州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高標準農田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目前,德州成功創建全省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試點縣5個,已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772.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1%以上。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核心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達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塊0.3個百分點,為糧食高產穩產打牢了基礎。

但對德州來說,這還遠遠不夠。據了解,德州將錨定完成825.8萬畝高標準農田創建目標,積極構建全市整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格局。這一目標的提出,也讓人們看到未來德州糧食高產的更多可能。

03/ 緊緊抓住農業的命脈

事實上,德州“噸半糧”搞得好,很大程度上是當地抓住了“關鍵之鑰”,那就是水利建設。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系到糧食安全。在德州,當地以占全國0.05%的水資源量,灌溉了全國0.4%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的糧食,有力支撐了“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

禹城市莒鎮齊集村種植大戶齊德安種植了100多畝小麥,今年迎來了大豐收,他告訴記者,以前澆地得用水泵從河溝里抽水,費勁兒、還受自然條件限制;現在有了機井,“省時省力還少花錢。”齊德安算了算賬,高標準農田的灌溉比以前省水又省錢,糧田真正變“良田”。

齊德安的講述可以視作個體的切身體驗,從宏觀角度出發,近年來,德州市的整個水利系統搶抓建設機遇,以水資源、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水經濟融合發展為方向,統籌謀劃、重點突破、系統推動,切實形成了一套將農田溝渠與水系相連通,實現水資源良性循環的完整工作體系。

目前,德州共有13個大中型灌區,其中大型灌區2個、中型灌區11個。其中,潘莊灌區先后被評為全國“灌區水效領跑者”、全國“節水型灌區”,韓劉灌區被評為全國“節水型灌區”,豆腐窩灌區入選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及全國數字孿生灌區試點,李家岸灌區被評為“省級標準化管理灌區”。這些灌區,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起到了“壓艙石”作用。

今年6月,德州再度迎來利好,經過兩個多月的連續奮戰,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禹城施女湖水源工程順利完成節制閘、涵閘、筑堤、防滲等建設工作。項目完工后,通過豐產河引蓄徒駭河南營閘上游水源到施女湖,可直接為1萬余畝農田提供灌溉。

“藏糧于田”筑千秋基業,水利命脈保糧食安全。融合“水+N”發展,德州水利助力農業增產增收,將鄉村振興的鼓點敲得更加密集而緊湊。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

[責任編輯:賀曉菲 劉玉良 黃鵬偉 張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 
    
    <object id="arwpy"><dfn id="arwpy"><ul id="arwpy"></ul></dfn></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