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原山林場
2024-10-05 19:17:10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不忘初心,回憶過去,國家、社會和人們的思想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我所在的原山林場,從石頭房和荒山,到今天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4.4%,這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成立國有林場,在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下,延續下來的滄桑巨變。”10月3日,在原山如月湖濕地公園,全國林業英雄孫建博告訴記者。
如今,原山林場走的是生態文明的路,發展的產業是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原山人保持了一種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精神。
從石屋破廟到“城里有新房”
百把鎬頭百張锨,一輛馬車屋露天。1957年,19名年輕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原山林場,承擔起了綠化荒山的重任。
“原山林場建立60多年來,一棵樹不能砍,一片林地不能減,一塊礦產資源不能搬。數十年的堅持,來之不易。”孫建博說,淄博能夠有原山林場這片大林子,使淄博這座工業城市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新鮮,是非常不容易的。
老一代原山人住破廟、打通鋪、吃糙米......生產生活條件落后尚能堅持,但在石頭山上種樹確實難。石灰巖山地缺水少土,別說種樹,有的地方連草都沒有。多次嘗試后,他們發現側柏和刺槐等耐干旱貧瘠的樹種容易成活。
在原山林場建場后不久,原山人又遭遇了自然災害,為了保住樹苗,林場職工就在山坡上排成“之”字型,用了三天三夜接力傳水灌溉樹苗,有的職工家屬也參與了進來,這件“百人傳水”的事跡流傳至今。
孫建博說,原山林場建設之初,就是靠一種“愛原山無私奉獻,建原山勇挑重擔”的精神,從四面八方來到原山,在石頭山上創造了一片綠洲。
“我們建設了原山艱苦創業教育基地,每個季度黨員干部都要到這個基地接受教育,接受‘體檢’。”孫建博說,原山人時刻沒有忘記這一點,他們實行雙聯工作制,每個黨員干部聯系5到10名職工,出現任何問題,不過夜。
原山林場近3000畝優質側柏林扎根石縫,被林業專家稱贊為“中國北方石灰巖山地造林側柏模式林分”。
孫建博說,到今天,在每一個護林點上,每個月才能下來幾次的護林員,還是非常艱苦,社會上很少有人了解他們。“有時,一周都見不到一個人,只有他們這樣,在那里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才有今天的綠化成果。”
“職工在文明的生產生活環境里,一刻也不能放松,保護好生態林。”孫建博說,只有職工過上了好日子,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原來林場的房子都是石屋破廟,現在的原山人,山上有張床是看林子的;城里有新房,是給孩子上學的。
“所以我們原山人一直在想,在保護好的同時,如何通過改革,通過創新,通過綠色發展,實現新質生產力的突破?”孫建博說,就是要像老一輩原山人那樣,去干,去闖,去做。
森林長出葉子,也長出“票子”
改革開放之初,原山人也曾彷徨過。
“有困難,找支部,怎么干,看黨員。”孫建博說,黨員要挺在前頭,要去當先鋒官。
“發展市場經濟,只會種樹、看樹的林業人,到了市場都找不著東西南北,怎么干?”孫建博介紹,計劃經濟是國家拿錢,原山人只管看樹、管樹、種樹。到了市場經濟時代,變成了需要原山人掙錢來看樹、管樹、種樹、養活護林員。
“原山林場曾經走過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我剛到原山林場干場長的時候,負債4000多萬元,而且每隔三年就要接收一個困難單位,5個事業單位融合成新的原山林場。”1996年底,孫建博擔任原山林場場長,身為一名一級肢體殘疾人的他,帶領原山人繼續走林業產業化的道路,通過發展森林旅游等產業,讓原山實現了蛻變。
在原山林場最困難的時候,3個月沒發工資,園藝場13個月沒發工資。
“擺在我們面前,就是這么一個現實。1000多名職工,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來到林場之后,孫建博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林場職工有崗位、有工資,這成了他的奮斗目標。讓職工吃得上飯,吃上飯才能管好林子,過上好日子,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個時候黨送來了好政策,送來了改革資金,要把這個資金用到產業發展上,走出林場辦林場,把小林場辦成大林場。”孫建博說,在市場大潮中,原山林場的職工走出林場,干綠化、搞旅游、做培訓,掙錢來養活森林,養活護林員。
“在原山林場這個平臺上,能者上,平者讓,誰有本事,誰能干,誰的貢獻大,誰就是我們的領頭羊。”原山林場制定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到2005年,實現了既無外債,又無內債。
“我們實行的是一家人理念,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過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為國家做貢獻。這六個一起,把大家攏到了一起。”孫建博說,原山林場這面旗幟,是拼命干出來的。
原山人傳承艱苦奮斗的精神火炬,發揚“四特”精神,闖出了一條場黨委統一領導下的科學發展之路,固定資產達到了10億元,一舉甩掉了“要飯林場”的帽子,讓森林既長了葉子,又長了“票子”,實現了保生態、保民生的協調統一。
原山林場職工植樹造林。
生態文明建設,原山挑起大梁
“生態文明是世界需要,國家需要,我們地方老百姓需要,需要的是新鮮的空氣,藍藍的天,清清的水。國家把生態文明寫進了黨章,作為一個黨員,一名干部,就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要求,黨的政策要落地落實。”孫建博說,在什么地方落地落實?就在基層,靠苦干實干,去深刻領會黨的要求,把它和群眾的期盼融合到一起。
原山林場能發展到現在,靠的是啥?孫建博總結,原山靠的是艱苦奮斗,靠的是改革創新,靠的是對生態林的死看死守。
“我們首先把生態林保護好,只有不著火,才能把林子保護下來。我們實現了連續27年零火警,這是了不起的,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孫建博說,要搞林下經濟,基礎首先要打牢。
“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要讓全會精神在原山落地開花,就要像老一輩原山人一樣去落實、去實踐。”孫建博表示,原山林場要挑起大梁,為林草做樣板,為全國做樣板,“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的責任。”
“國家提出森林大食物觀,向森林要吃的,要住的,要喝的,還要新鮮的空氣,要喘的。”孫建博認為,要實現“森林四庫”,實現“水庫”“糧庫”“錢庫”“碳庫”的功能,更不容易,原山林場要瞄準這個目標,走在前列。
孫建博說,進入生態文明時代的新原山,會忠誠保護綠水青山,全力發展金山銀山,要叫生態林發揮出更大的效益,為國家,為社會,讓大家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淄博市創建旅游城市,原山林場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淄博市創建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綠化模范市,原山林場成為其中最靚麗的那一抹底色。
“原山林場是林草戰線的一面旗幟,是全國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和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孫建博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原山要挑大梁,原山人一路走來,每時每刻都在挑起綠色的大梁,產業的大梁,生態的大梁,更要為淄博的老百姓創造一個和諧美麗、生態宜居的好環境。
“我們這些年來,最大的總結,最大的成功,就是千難萬難,相信黨依靠黨就不難。正是因為聽黨話跟黨走,通過創新、改革、吃苦、實干,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孫建博表示,原山林場有60多年來打下的強大生態基礎,在發展過程當中,一定會為國家、為社會擔起挑大梁的責任。
閃電新聞記者 呂文濤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