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2023-10-12 12:03:10
編者按: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山東等沿黃九省(區)黨委網信辦,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黃河河務局、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和新華網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10月9日在東營啟動。10日-12日,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沿黃九省(區)網絡新聞媒體的30多名編輯記者深入東營、濱州、濟南一線,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黃河文化傳承之美、綠色生態之美、高質量發展之美。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2日訊 奔流不息的黃河,在齊魯大地上蜿蜒前行,流經山東9市25個縣(市、區)注入渤海,勾勒出一幅壯美的黃河風情畫。黃河山東段全長628公里,約占黃河總長度的12%。長期以來,“地處黃河下游、工作力爭上游”的山東,堅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系統謀劃、全域統籌、一體推進,流域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01/ 彰顯黃河下游生態環境保護擔當
大河奔流,百鳥翔集,萬里黃河從這里奔騰入海。
初秋,位于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天一色,生機盎然。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東營市堅決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率先在黃河流域構建起較為完備的地方性生態法規體系,加強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取得明顯成效。
如今,這里的自然植被覆蓋率達到55.1%,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擁有野生鳥類368種,是世界瀕危鳥類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
這是山東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的一個生動寫照。近年來山東沿黃市縣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繪就一幅綠水青山的生態畫卷。
圖/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河治理,根在流域。坐落于濱州市濱城區的黃河小街灣,在2018年水利部部署開展全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前,存在6萬余平方米的阻水建筑群,擾亂灘區水事秩序,影響了黃河行洪安全。當地通過開展集中拆違行動和生態修復工作,對164畝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將黃河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綠化樹木有機融合,河道工程重新煥發了生機。
近年來,山東強化規劃引領,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建立省級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庫,流域“外在顏值”和“內在氣質”顯著提升。在濟南黃河防護林槐蔭段,當地以防洪、防汛為基礎,融生態防護、休閑游賞功能于一體,建設了一道黃河綠色屏障的“生態之門”。漫步在7公里長的黃河大堤上,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附近居民告訴記者:“現在黃河邊建了不少公園,又美又干凈,跟以前相比真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濟南槐蔭區黃河綠色生態之門
生態保護是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任務。山東統籌沿黃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在全國率先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全省特別是黃河流域主要環境指標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2022年,黃河干流山東段連續7年實現國控斷面Ⅱ類水體比例100%,黃河流域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達到100%;全省共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5個、“兩山”基地9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02/ 邁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步伐
濱州高新區,一處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家紡居家世博館,集納了從古代紡織工具到現代專利技術、從紡織文化藝術到最新時尚設計等多維度產品。
建館五年多來,這里已經形成一個國際化的創意設計平臺,吸引了國內外5800余位品牌設計師共享海量設計資源,是目前我國家紡行業唯一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是當地著力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一方鮮活實踐。
圖/愉悅居家世博館
濱州是黃河三角洲濱海鹽堿地一熟傳統植棉區,在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之下,生態保護正倒逼產品升級和產業轉型。公開數據顯示,濱州擁有全球第一的紡織生產規模,紗線、布產能和產量均列全球第1位,2021年實現主營收入1710億元,是黃河流域唯一超千億級的紡織產業集群,棉紡織產業集群被評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是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山東,沿黃9地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揮地域優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在東營,黃河里文創街有效整合楊廟社區紅色文化和周邊林地、牧場、設施農業等資源,深度開發親子游、生態游、文化體驗游等多種業態,并將設施農業、林果種植、草編工藝品等元素導入,在展現黃河文化、南展文化、農耕文化的同時,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圖/張王莊
在濱州,位于黃河北岸的張王莊,迎來3萬余棵黃金梨豐收,許多游客慕名前來體驗采摘之樂。近年來,該村積極探索“采摘+觀光+游玩”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著力建設黃河岸邊的農旅融合特色村,不斷推動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
在濟南,聲名鵲起的鵲華煙雨生態園以文化為靈魂、以農業為載體,涵蓋特色農產品種植、生態農業觀光、文化旅游休閑等產業,帶動社區居民土地流轉,改變居民種植結構,引領著鵲山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
行走黃河岸邊,山東多地推進現代化農業綠色發展,一批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協同共生的同時,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03/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4處世界遺產、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等景區,串起了黃河山東段各個歷史時期開發建設的歷史軌跡。
位于濱州市蒲湖風景區內的黃河樓,無論是種類豐富的黃河沿岸生產生活用品,還是剪紙、泥陶等山東手造,無不展示著幾百年間當地黃河文化的傳承。“我們注重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設置了非遺、手造體驗等活動,開發了30多種文創產品,讓游客在游覽黃河樓之際,觸摸黃河文化、領略黃河魅力。”黃河樓景區負責人王翠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表示。
“我從來沒有這么深入了解過黃河,這里讓我一站式領略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到山東的傳統文化,很是震撼。”一位游客感慨。
圖/黃河樓
新時期黃河文化的傳承發展,重在走出歷史古籍、跳出文物古跡,深度嫁接產業、融入現代生活。近年來山東進一步活化黃河文化傳承弘揚的手段,推動流域內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一批文化旅游“黃河主題IP”日漸閃耀——
在濟南,蓋家溝險工成為網紅打卡地。當地結合悠久人文歷史和蓋家溝險工的獨特地理位置,提煉鵲華秋色圖等文化符號,對蓋家溝險工進行綠化提升,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打卡留念。
在東營,利津老街長巷非遺文化街著力打造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齊魯樣板·鹽窩模式,非遺文創核心區、花田露營體驗區、四賢歷史文化區等多處景點及設施日漸完善,實現了趕大集、品美食、買手造、逛美景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山東還積極打造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將沿線各市縣的文旅資源串聯起來,全力塑造黃河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新優勢、新亮點,推動黃河文化大放異彩。
大河上下,煥然一新。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齊魯大地,日日新,又日新。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