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6日訊 根據山東省工信廳公開消息,在工信部今年已發布的兩批支持重點“小巨人”企業名單中,全省157家企業入圍,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17億元,企業數量和獎補數額均居全國首位。
山東“小巨人”為什么這么牛?風起于青萍之末。“牛”勢背后,一切亦有跡可循。
按照工信部官方解釋,所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等特點的中小企業。它們多專注于產業鏈上某個環節,主營業務聚焦,同時具有較強大的創新能力、創新活力和抗風險能力。
對山東來說,當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長起來,便是山東建設制造強省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
根據此前公開數據,山東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566家,其中有效期內的3424家;培育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2家,其中國家重點支持的“小巨人”企業157家,位居全國第一位。
數據的背后,則凝聚著山東把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擺在重要位置,支持中小企業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的努力。
閃電新聞梳理發現,近年來山東制定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無論是精準服務方案的出臺,還是省中小企業投融資聯盟的成立,都是山東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的一方展示。特別是近期公布的《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實施細則》和《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財政資金股權投資實施細則》,明確提出對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實施風險補償,切實解決了中小企業由于其規模的微小性帶來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助力更多企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被寫入山東“十四五”規劃,這對于未來山東“小巨人”的發展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強大助力。
與政策同步的,還有支持中小企業創新與專業化發展的各項舉措紛紛落地。
在山東,2017年開始便在全省實施的小微企業“雙升”戰略已經初見成效。根據戰略,山東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引導小微企業進入核心技術、工業技術改造、制造業智能化、機器人、“互聯網+”等關鍵領域,形成一批創新領軍型小微企業。同時實施發展“專精特新”小微企業“育苗扶壯”工程,更好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此外,山東16地市紛紛出臺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專項政策,支持企業做強做優。在青島,對于被認定為青島市隱形冠軍、山東省瞪羚和山東省獨角獸的企業,分別獎勵50萬元、50萬元和300萬元。在濟南,被認定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可一次性獲得200萬元獎勵等。
在一項項有力政策助力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道路。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前舉行的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端峰會暨2021年產業資本服務對接大會上,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安文建曾表示,山東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60%以上屬于工業“四基”領域,70%以上深耕主業10年以上,80%以上在省內細分市場排名首位,90%以上為制造業企業。
“小巨人”企業中高達90%的制造業類企業占比,充分說明山東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的實踐為“小巨人”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沃土。
沃土“沃”在何處?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供了一組數字:2020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好于全國2.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5.1%;“四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2%,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萬家,是2015年的3.5倍;獨角獸企業13家。
此外,用技改工作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的結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引領制造業發展已經成為山東制造業發展的明顯態勢。無論是在產業鏈延展上還是技術創新上,無疑都已化為山東制造業“小巨人”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