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從一粒種到一條鏈,江蘇育種人“萬里挑一”尋覓“理想”油菜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

2024-08-21 15:32:08

原標題:從一粒種到一條鏈,江蘇育種人“萬里挑一”尋覓“理想”油菜

來源:中國江蘇網

原標題:從一粒種到一條鏈,江蘇育種人“萬里挑一”尋覓“理想”油菜

來源:中國江蘇網

8月12日,位于南京高淳區的南京禾田坊谷物種植家庭農場的菜籽油加工車間里,一粒粒飽滿的菜籽歷經烘干、壓榨、精煉等重重“考驗”后,變成清透醇香的菜籽油。“2個月榨的24噸油菜籽全賣掉了,比往年賣得多賣得快!”農場主魏清告訴記者,今年他種了670多畝“寧雜1818”,產量高、品質好、榨油香。

油菜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產量最高的油料作物。在江蘇,油菜種植面積超過300萬畝。魏清口中的“寧雜1818”是江蘇省農科院油菜遺傳育種團隊選育的適宜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品種,畝產超過400斤,含油量達45%。

在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試驗田”里,像“寧雜1818”一樣的優良品種還有很多,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的油菜遺傳育種團隊至今已育出45個油菜品種,為“油瓶子”多裝“中國油”增添底氣。

挖掘優質基因,60載選育45個品種

今年春天,江蘇省農科院的一片彩色油菜田火了。金黃、橘紅、肉粉、奶白、淺紫……五顏六色的油菜花引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

靚麗風景背后,離不開“科技與狠活”。

“這里共有2000多份油菜種質資源。”省農科院油菜團隊首席研究員張潔夫說,這片美得像景點的田實際上是省農科院的油菜基因庫。

上世紀60年代,我國的油菜畝產僅有五六十斤,不足發達國家平均產量的三分之一。面對差距,國內最早的油菜育種學者之一——江蘇省農科院(原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油料作物系研究員傅壽仲決心提高油菜產量。

高產基因藏在油菜種質資源里。為提高產量,傅壽仲老先生等老一輩育種專家開始了油菜種質資源的收集、挖掘與保存。

“那個時候中國主要種白菜型油菜,含油量和產量都很低,要高產,得雜交育種。”張潔夫講述,傅老在上世紀70年代選育出的“寧油7號”等就是將甘藍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雜交而來,畝產可達300斤。

油菜育種,既要看菜籽產量,更要看榨油成分。“寧油7號”等一批高產品種問世后,團隊將育種目標轉向“雙低化”。張潔夫解釋道:“‘雙低’就是低芥酸、低硫甙,菜籽油中的芥酸和硫甙對人體不好,雙低的菜籽榨的油更有益健康。”

上世紀90年代,傅壽仲從澳大利亞搜集到一批單、雙低油菜品種,后來成功培育出江蘇第一個雙低雜交油菜品種“寧雜1號”。“這個品種既雙低又高產,但出油率不是很高,只有39%左右。”張潔夫告訴記者,此后,出油率成了團隊油菜育種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高含油量就等于增產。”省農科院油菜栽培推廣方向負責人、研究員高建芹舉例,如果同樣一畝地收200公斤,菜籽含油量為40%,那畝產油量只有80公斤;如果菜籽含油量50%,畝產油量就是100公斤,相當于增產25%或者面積擴種25%。

從提產量,到雙低化,再到提高出油率,團隊不斷調整育種方向,只為將更多優質基因聚合進一粒菜籽中。幾十年辛勤耕耘,團隊已選育出45個產量、出油率“雙高”,芥酸、硫甙“雙低”的油菜品種。

“像團隊老專家戚存扣研究員培育的黃籽油菜‘寧油10號’,出油率超過43%,‘寧雜1818’出油率超過45%;還有近期通過國家登記的‘寧雜182’,含油量高達50%。”談起團隊的育種成果,張潔夫如數家珍,語氣里滿是自豪。

尋覓“理想”油菜,十年如一日“萬里挑一”

“313.85公斤/畝!”今年5月,鹽城東臺的金東臺農場鹽堿地上傳來豐收喜訊,省農科院選育的耐鹽堿油菜“寧雜811”首次在鹽堿地種植,在前期受凍害、成熟期遇降溫的情況下,畝產仍突破了300公斤。

廣袤灘涂上分布的鹽堿地,是我國最具潛力的后備“糧倉”。江蘇沿海擁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沿海灘涂總面積1000多萬畝。早在2007年,省農科院就圍繞鹽堿地改良開展油菜相關的科研。“我們當時是‘以地適種’,把幾千份油菜種質材料拿到鹽堿地去種,讓油菜適應鹽堿地、改良鹽堿地。”張潔夫介紹,油菜是一種天然綠肥,是有效改良土壤、修復鹽堿地的理想作物。

2022年,育種方向從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轉向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以種適地”催生出一批高產優質的耐鹽堿油菜品種,2023年登記的“寧雜811”便是其中之一。該品種在平均鹽分0.5-0.6%的中重度鹽漬土地上表現優異。目前,“寧雜811”正在大面積推廣應用。

“這個品種適合鹽堿地,出油量也高。”東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院王國平告訴記者,耐鹽堿油菜的種植讓金東臺農場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除了耐鹽堿,抗除草劑也是團隊近年來的油菜育種重點。

“草害對油菜危害很大,嚴重影響油菜收成。”張潔夫表示,與國外直接使用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品種不同,團隊致力于尋找非轉基因的抗除草劑材料。

相關探索始于2004年。那時候,團隊為找到抗除草劑的材料“萬里挑一”——從一片長滿育種材料的試驗田里,篩選出使用除草劑后仍可存活的油菜。

“一開始‘全軍覆滅’,后來一輪輪地試,發現了5株。”高建芹講述。2007年,團隊用0.4%的EMS(一種常用的化學誘變劑)半致死濃度處理油菜品系N131,2008年夏收獲M1種子,2009年夏收獲約30kg的M2種子,2010年獲得5株生長變慢但心葉青綠沒有藥害癥狀的5株植株,開花后套袋自交……十年如一日尋尋覓覓,他們成功育成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個非轉基因抗除草劑油菜品種“寧R101”。

2022年,鹽城東臺種植的1600畝“寧R101”示范豐產方機收實產超300公斤/畝,創新單產記錄。2023年6月,在安徽白馬湖農場油菜示范區,安徽省油料作物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安徽農業大學周可金教授評價寧R101“抗寒性、抗倒伏能力強,豐產潛力大”。今年,“寧R101”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

全鏈條支招,榨盡一顆油菜里的“含金量”

5月,在南京禾田坊谷物種植家庭農場,伴隨著聯合收割機的轟鳴,600多畝“寧雜1818”油菜從割倒、輸送、脫粒到清選等作業一氣呵成。

“省農科院的團隊給我們支招,機器播種、無人機施肥打藥、機械收割,幾乎都不用人下田。”農場主魏清告訴記者,這片油菜田2015年就開始摸索油菜機械化種植,2020年實現從種到收、到加工的全程機械化,主要種植“寧雜182”、“寧雜1818”等品種。

“在新品種示范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就現有技術和裝備來看,油菜產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高建芹透露,2016年起,團隊還在育種基礎上增加了推廣配套技術的工作。“比如機械播種可以提高種植效益,但油菜籽比較輕,用種量少,我們就建議農戶把種子和肥料一起播撒,撒后通過鎮壓保墑來保證均勻出苗。”2018年,團隊探索出了“寧雜1818”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可行路徑。

南京高淳區東壩街道的陳福明谷物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陳蓉說,農場今年在省農科院油菜團隊高建芹研究員的指導下進行田間管理,包括減量播種、使用油菜專用緩釋肥、及時做好田間凍害管理等,產量較去年明顯提升,每畝至少200公斤。

面向廣闊的鹽堿地,團隊也在結合優質品種探索特色技術模式,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開發的油菜“雙密雙高多抗”技術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6月,東臺市弶港鎮采用“雙密雙高多抗”技術連片種植的200畝“中油雜501”,在苗期和蕾薹期歷經多輪雨雪冰凍天氣后,機收實產達323.87公斤/畝。

不止以育種為核心進行油菜生產的全周期技術探索,團隊還從全產業鏈的角度為農戶支招,推廣“菜油”兩用品種、指導種植大戶建立自己的菜籽油加工廠。

如今,魏清的農場里,既賣菜薹,又加工菜籽油,還將榨油剩下的菜籽餅作為肥料進行銷售,真正將一顆油菜“吃干榨凈”。從種植到榨油只需要4個人干活,產品類型增多,收益也翻了幾番。

從一粒種到一條鏈,團隊的工作重點以育種為核心不斷向外延伸。采訪現場,高建芹算了一筆賬:“如果按油菜籽平均產量195.6公斤/畝、平均售價計算,畝收益僅為1173.6元,扣除種植成本大約700元,平均利潤為360~540元/畝,采摘油菜薹的話,成本再加50~70元/畝,就能多收1200元/畝,再加上菜籽油銷售,每畝純利潤可達2000元左右。”

“吃”的鏈條只是其中之一,圍繞油菜多功能開發利用展開育種,團隊還為油菜“觀”的鏈條提供智慧。今年春天,在位于南京浦口區的永寧河岸花海,省農科院經作所配置了10多個多色油菜新品,并通過技術手段延長花期8~10天。浦口區永寧街道張圩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明海說:“好看的油菜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打卡,增加了不少門票收益。”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苑青青實習生黃紫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數字時代一個都不能少! 江蘇樂享“銀齡”進行時

手機打車、線上繳費、網絡社交……如今,數字化技術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年輕人享受數字生活便利的另一面,是很多老年人在“數...[詳細]
中國江蘇網 2024-08-1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