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萬州:“631”產業分紅模式 喚醒鄉村沉睡資源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重慶萬州:“631”產業分紅模式 喚醒鄉村沉睡資源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9月14日電 題:重慶萬州:“631”產業分紅模式 喚醒鄉村沉睡資源
作者 馬佳欣 堯華燕
“李子采摘完后,枝條軟,不易造傷,是秋剪和拉枝的最佳時節……”金秋時節,重慶市萬州區分水鎮黃泥社區一場針對農民技術提升的李子培訓班開在了果園,吸引60多名村民“重回課堂”。
“李子園今年試投產,收益近7萬元,到盛產時產值將達100萬元,按照‘631’模式,不僅鼓了老百姓的腰包,也壯大了集體經濟。”黃泥社區黨委書記陳思安說,豐收的背后,是該社區推出“631”的產業分紅模式,激活沉睡資源的創新舉措。
據介紹,所謂“631”產業分紅模式,即集體投資開墾擱荒土地,通過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發展產業,所得收益的60%為全體村民所有,30%為集體所有,10%為土地入股村民所有,促進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的一種模式。
圖為李子培訓班開在了果園,吸引了60多名村民“重回課堂”。堯華燕攝
荒山地變高產地
“原來種大豆,畝產七八十斤,現在至少150斤,還是科學種植好。”眼下,黃泥社區的山坡上,大豆郁郁蔥蔥,綠滿山坡,看著即將迎來的好收成,69歲的種植戶冉崇元滿臉笑容。
“剛剛收獲了玉米,產量提高了,賣了4000多元,現在把土翻出來又可以種馬鈴薯。”冉崇元說,自從專業技術人員現場來培訓后,他掌握了更多復種、套種技術,種地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分水鎮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組織農技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培訓和指導。黃泥社區依托技術上門服務,創新產業發展思路,以集體資金投資新建基地140畝,成立合作社統一指導、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在荒山種植玉米、大豆,并建立全體村民+集體+土地入股村民的“631”產業發展和分紅模式,激發合作社成員種植熱情,荒山地變成了高產地。
“今年鮮玉米產量9萬多根,大豆長勢也十分喜人,預計能收5萬斤,產量提高,收益更多,大家也有了熱情,我們正計劃開種馬鈴薯500畝。”陳思安介紹道。
荒山包變花果山
站在打望包上,滿目蔥蘢,漫山遍野的李子樹,經過兩年時間的生長,已粗壯起來。“像這樣的山包,黃泥社區有7個,以后都要栽上果樹。”陳思安規劃起社區未來的發展。
“集體經濟增收又多了一條路。”陳思安告訴記者,前兩年,為了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黃泥社區黨委提出以集體資金投資新建果園,在荒地遍栽致富樹,采取前三年聘請產業“經紀人”管護和“631”模式,先期發展100畝標準化李子示范果園。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招商引資,一家中藥材加工廠今年也落戶黃泥社區,黃泥社區通過“631”模式,與藥材加工廠建立產銷對接,采取李子基地復種中藥材白芷的形式,通過專家指導技術,持續壯大集體經濟。
圖為分水鎮黃泥社區鄉村治理積分兌換活動。堯華燕攝
小積分促成大產業
集體投資發展產業,如何管護好產業?黃泥社區給出的答案是“積分制”。
“參與李子園義務勞動,一小時積2分。”陳思安說,去年來,黃泥社區在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時,積極推出“積分制”,以“積分超市”為載體,鼓勵村民群眾通過志愿服務活動、文明行為換取榮譽積分,激發了大家投身鄉村治理、發展產業、環境衛生整治、共建生態宜居美好家園等社會事業的積極性。
依托“積分制”,社區號召志愿者到果園參與除草、施肥、剪枝、采果等勞動,每小時積2分,所得積分不僅可到“積分超市”兌換衛生紙、洗衣粉、電烤爐、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年還可根據積分多少評選“先進”。
“勞動積極性得到了激發,大家有了參與感,集體經濟收益分紅時大家更有了獲得感。”陳思安說,截至目前,黃泥社區已有190戶村民參與集體產業建設,小積分促成了李子、玉米、大豆、馬鈴薯、油菜、水稻等產業的大發展,推動了鄉村產業振興。(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