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3-09-07 09:15:09
原標題:“讓道于樹”彰顯新發展理念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讓道于樹”彰顯新發展理念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89棵行道樹,留住了!”據媒體報道,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在拓寬深南大道中,認真聽取市民意見和專家建議,科學優化施工設計方案,不僅提升了交通環境,還避免了原有樹木被遷移,贏得市民稱贊。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不是一句空話,它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政績觀和綜合治理能力,既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也要下好“繡花”功夫。這89棵行道樹,雖非古樹名木,但對于成立僅43年的深圳特區來說,卻承載著不亞于古樹名木的意義和幾代深圳人的感情。市民們認為,如果遷移這些樹木就需要重剪,這對樹木傷害很大,非常可惜。有關部門組織園林綠化、交通規劃專家實地考察,最終給出一個新的設計方案,既留住了樹木,還節省了經費。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北京市在某項目施工中,為了避讓61棵側柏,重新調整道路設計圖紙,新增隧道下穿改線方案;天津市北辰區舊村改造,為保護一棵樹齡約225歲的鴛鴦古槐,專門在新修建的道路上設置綠島,讓路“繞道”而行達到保護目的;云南修建思小高速時,規劃范圍內有棵200多年的古樹在路中央,考慮到古樹遷移很難成活,就將匝道延長一段,繞開古樹。
城市建設為樹木“讓路”,表面上看增加了人力資源和經濟成本,實際上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動體現。一些城市里的“路中樹”“城中林”,不僅成為一道道獨特的自然景觀,更是對城市文化最好的致敬。在江蘇蘇州姑蘇古城,可以看到不少千百歲的古樹仍在原址。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來重視守綠、護綠。在城市不斷蝶變過程中,“為樹讓路”“為樹遷館”已然成為蘇州城市更新中的新常態。
在謀劃城市改造和發展中,應當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導向,多聽取群眾意見,多征詢專家建議,依法科學論證。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讓城市植被和城市建筑共同成長,留住城市根脈,烙下文化印記。相信隨著不斷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禮讓”大自然一定會成為每一座城、每一個人的自覺習慣。讓我們一起攜手,給城市多一抹生機綠色,讓記憶多一些枝繁葉茂。(中國紀檢監察報 孫現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