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客戶端
2023-03-17 09:50:03
原標題:俄軍抵達墜毀地點,美媒討論“參戰可能”,俄美爭奪“死神”殘骸
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俄軍抵達墜毀地點,美媒討論“參戰可能”,俄美爭奪“死神”殘骸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黑海上空美國無人機與俄羅斯戰機“相撞”的官司還沒完。美國軍方16日公布一段解密視頻,稱是俄戰機撞的美軍無人機,以致于他們后來不得不將無人機自毀在黑海。與此同時,圍繞這架MQ-9“死神”無人機殘骸的爭奪已經開始。俄羅斯官員15日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俄軍已經抵達該無人機在黑海的墜毀地點,試圖找到它。而美國方面一邊說那些殘骸“沒有什么價值”,一邊又說“這是我們的財產,俄羅斯人無權拿走任何東西”。15日下午,在美俄兩國防長自去年10月以來的首次通話中,莫斯科要求華盛頓“遠離其領空和水域”,美方則強調“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和行動”。路透社稱,這是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美“首次已知的直接對抗”。外界擔心,俄烏沖突的下一步會否轉向“黑海沿岸戰場”?“烏克蘭危機永遠有可能因為一個明顯的錯誤或一次挑釁而出現外溢,”美國沃克斯新聞評論稱,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人們擔心黑海上空的碰撞會升級成兩個核超級大國之間的沖突。
無人機殘骸有多少秘密
關于俄軍在黑海打撈美國無人機的事,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6日對記者表示這是“軍方的特權”,“如果認為這對我們在黑海的利益和安全是必要的,他們會這樣做”。俄黑海艦隊前司令科莫耶多夫15日對俄新社表示,俄海軍潛艇部隊有能力打撈起該架無人機,但俄方人員在打撈過程中“面臨遭烏方襲擊的風險”。
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稱,美俄之間正在展開對墜入黑海的無人機殘骸的爭奪。一名美國國防部官員憤憤不平地表示:“這架飛機是美國的財產。”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15日說:“在不涉及太多細節的情況下,我能說的是,我們已經采取措施保護我們在這架無人機及美國財產方面的權益。我們顯然不希望看到除我們之外的任何人染指它。”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15日表示,俄羅斯有信心找到無人機殘骸。柯比則稱,美國“已采取措施保護信息,可以打擊對方利用無人機獲取有用內容的努力”。
美軍參聯會主席米利1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打撈這架無人機的工作將是困難的,“我們知道它在黑海的墜落位置。大概有4000到5000英尺的水深”。他說,在這個深度它可能已經解體了。“坦率地說,可能沒有多少東西可以打撈”。米利表示,美國已經采取了措施,以防在這架無人機被俄羅斯獲得的情況下丟失敏感情報,“我們非常有信心,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會再有價值”。
軍事專家宋忠平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軍墜毀的無人機里最大的秘密是儲存在里面的數據,通過對數據的破譯可以了解美軍獲取了俄羅斯哪些軍事秘密,并進一步判別這款無人機在克里米亞半島附近窺視的重點是什么。他指出,此前伊朗已經擊落過美國的RQ-4和RQ-170無人機,它們的材料和動力系統早已經被外界知曉,而MQ-9這款無人機更具研究價值。“盡管有一種說法稱無人機在墜毀之前已經把數據全部刪除,但美軍并不能因此高枕無憂,因為在無人機的硬件模塊中可能還會有加密模塊,通過這些模塊可以了解無人機數據鏈的加密機制是什么,這些內在的數據和運行機制才是美俄之間爭奪的焦點。”
宋忠平表示,現在美俄就無人機殘骸歸屬發生爭執,美國認為無人機墜毀地點在公海,無人機具有主權特性,自然是歸美。但俄羅斯認定在禁飛區,美軍是挑釁和侵略行為,無人機殘骸屬于俄方。
黑海邊潛藏多少風險
俄烏沖突前,不毗鄰黑海的北約國家的軍艦時常進入黑海巡邏,不過,自去年2月以來,這些國家的艦船就不能再進入黑海,原因是土耳其關閉了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海峽,不讓任何在黑海沿岸沒有母港國家的軍艦進入。因此,正如美國歐洲司令部發言人15日所說,美國海軍現在沒有任何船只在黑海執行任務。俄《觀點報》16日稱,打撈無人機的水下行動需要配備相應設備的特種艦艇。美國擁有這種艦只,但根據規定黑海海峽通行原則的《蒙特勒公約》,在敵對行動期間美軍艦被禁止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美軍艦雖然進不了黑海,但在黑海上空,北約偵察機對俄烏前線的監視就沒有停過。據俄媒報道,去年11月,美國向希臘拉里薩空軍基地轉移了8架“死神”無人機,加強黑海-烏克蘭方向的無人機偵察集群。美國的RQ-4無人機的偵察航線,經常距離克里米亞南部僅100公里左右。美國官員告訴CNN,此次“死神”無人機墜落的地點位于克里米亞半島西南約70英里(約110公里)處,也恰恰驗證了此前的報道。
路透社16日稱,黑海與兩個歐盟國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以及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俄羅斯和土耳其相連,“對莫斯科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經濟意義,主要是因為它提供了過境路線”。
黑海對北約的戰略意義同樣巨大,特別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無人機對俄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的襲擊,俄軍對敖德薩發射導彈,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土耳其和聯合國斡旋開辟烏克蘭農產品出口的走廊,都跟黑海緊密相關。去年6月,黑海的戰略重要性首次被寫進北約長期戰略。近期,北約不但在黑海上空加強偵察,還增加在羅馬尼亞等黑海沿岸成員國的駐軍。去年,當烏軍在赫爾松等地取得反攻成果時,美國國務院官員就曾對《華爾街日報》說,下一步沖突也許會被推到 “黑海沿岸戰場”。
美俄防長通話互相指責
針對柯比15日表示不確定能找到“死神”的殘骸,稱“它落在黑海非常深的地方”的說法,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6日在社交媒體“電報”上諷刺道:“約翰,從《紐約時報》那里要烏克蘭一家私營公司的電話。據說,這家公司在波羅的海非常非常深的地方炸毀了‘北溪’管道。根據你們報紙的說法,這家公司有潛入深海的專家,他們會找到無人機的。”
15日,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應邀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了電話會談,但兩人顯然沒有達成共識。紹伊古指出,美國無視克里姆林宮因其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而實施的飛行限制,挑起了這一事件,并指責“情報活動的加劇違背了俄羅斯聯邦的利益”。俄國防部稱,美國這種行動是對黑海地區局勢的升級,并警告稱,俄羅斯將對所有挑釁行為“做出同樣的回應”。奧斯汀則在與紹伊古通話后對記者表示,俄羅斯飛機在黑海上空的國際空域再次做出“危險、魯莽和不專業的行為”。他強調:“美國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和行動,俄羅斯責無旁貸,必須以安全和專業的方式操作它的軍機。”
15日當天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也舉行了電話會談。米利在通話后對記者表示,“我們不尋求與俄羅斯發生武裝沖突”,“但我們將繼續在國際空域行使我們的權利”。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15日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時稱,“在俄羅斯離開克里米亞之前,美國無人機在黑海墜毀等事件是不可避免的”。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聲稱:“俄羅斯在黑海上空挑起的美國MQ-9無人機事件是普京發出信號的一種方式,表明他準備將沖突擴大到其他國家。”
韓國《東亞日報》16日稱,這是自冷戰以來,美俄軍機首次在軍事作戰中發生沖突。佩斯科夫15日警告“撞機”事件令俄美關系降到了“最低點”。CNN等多家媒體開始討論美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以及“兩個擁有核武器國家之間可能的對抗”。
【環球時報駐土耳其特派記者 沈鈞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柳玉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