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4-12-10 09:21:12
原標題: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
來源:光明日報
城市為5G、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創新空間。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重點任務?如何更好地推進?圍繞相關內容,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詳解。
意見提出,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對韌性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什么是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城建”),是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城市建設治理融合創新的產物。它以信息平臺建設為牽引,以智能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智慧應用場景為依托,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是提升城市建設、運營、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城市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當前,城市安全發展風險和挑戰日益增多,各類災害、安全事故易發多發,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亟須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安全治理現代化水平。”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指出。
自2020年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分批在重慶、太原等21個城市開展新城建試點,并在濟南、廣州、煙臺創建新城建產業與應用示范基地,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也成為各地擴大有效投資、激發增長動能的重要途徑。
意見提出,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發展智慧住區、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開展數字家庭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搭建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強化科技引領和人才培養、創新體制機制、保障網絡和數據安全等11項任務。
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涵蓋多個領域,涉及多個方面,需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樹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識,聚焦城市安全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能力短板,整體謀劃、部門協同,精準施策、綜合治理,推動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全面提升城市韌性。
另一方面,要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支持政策,完善市場化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韌性城市建設。
與此同時,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順應人民群眾需求,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立足本地城市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避免不顧客觀情況一哄而上,堅決不搞不切實際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此外,要堅持科技創新、數字賦能。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轉型,提升城市風險感知、隱患治理和應急處突能力,實現城市安全風險防控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
(本報記者 邱 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