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1-18 10:31:11
原標題:深入推進教師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深入推進教師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教師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山東第二醫科大學把教師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學校綜合改革的總牽引,致力于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教學水平精湛、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學校成功更名大學,增列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24年,學校獲評山東省人才工作表現突出單位。
重引領、強師風
勇擔立德樹人使命
教育家精神能夠團結廣大教師,匯集教育智慧,提升教師隊伍凝聚力。目前,學校正處在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的關鍵時期,強化學科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有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學校認真遵循教育規律、教師成長發展和師德師風建設規律,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師德師風考核實施辦法》,注重高位引領與底線要求結合、嚴管與厚愛并重,構建立德樹人評價體系,把師德師風建設和黨的建設、人才培養、教師發展、科研育人、服務保障五個方面緊密結合;將“對象全覆蓋、考核全周期、應用全過程、事項全領域、途徑全舉措”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方式,把“制度體系、培訓體系、考核體系、榮譽體系和懲處體系”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保障。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師德評價作為人才招聘、職稱評審、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的首要條件。堅持新職工入職第一課,分層分類開展研究生導師培訓、輔導員培訓、教研室主任培訓,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培訓的必修內容。舉辦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教師代表、留學歸國教師代表座談會,厚植教師家國情懷。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隆重舉辦教師節慶祝大會,開展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輔導員評選表彰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2024年,3名教師獲得國家津貼、2名教師獲得山東省津貼,3名教師獲評省級教學名師、省級優秀教師。
抓關鍵、筑雁陣
構建教師引育體系
加強教師引育頂層設計,健全“人才—學科—團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構建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銜接緊密的教師引育發展體系。以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為引領,圍繞學科發展定位,建立學科領域人才庫,實行靶向引育,強化人才與學科的匹配度、契合度、支持度,實現教師引育與學科建設同頻共振。聚焦“高精尖缺”,積極對接國家人才項目申報,實施“頂尖人才突破計劃、一事一議引才計劃、高端人才引領計劃”,舉辦“泰山國際論壇”“國際學術論壇”,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3個,用好國家、省、市人才優惠政策,引進優秀學科領軍人才14名。制定高水平教師團隊配套措施,加大對創新團隊的支持力度,賦予團隊負責人在崗位設置、職稱聘任、績效考核、資源分配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權。堅持教師“自主培養”,修訂《教師培養管理規定》,推行專任教師博士化;開展“青年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發揮名師“傳幫帶”作用,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實施“骨干教師國(境)外訪學計劃”,定向、精準、有計劃、有目標地選派教師到國(境)外知名高校訪學研修,加快教師隊伍國際化,支持青年教師挑大梁、當主角。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積極開展“高層次人才服務企業行動計劃”,圍繞企業實際需求,精準實現學校與企業的人才對接,促進研發成果走出實驗室、服務產業化,實現共引共享共贏。2024年,引育國家人才3名、省部級人才11名,博士占比達到67.18%。
抓改革、促發展
創新教師評價方式
瞄準制約人才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頸問題,立足實現教師工作的目標:能力、動力與活力,圍繞“準入標準、考核標準、晉升標準”,通過深化改革激發廣大教師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構建“以績點為導向”的聘期評價新體系,制定《業績評價辦法》,按照不同主體類型、不同學科屬性,分類分層設計,教師系列分教學研究型、教學為主型、研究為主型、臨床型4種類型,確定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學科專業課程平臺團隊、藝術體育實踐、人才項目、黨建思政、榮譽業績7類評價標準,用多維度評價要素衡量貢獻度,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完善教師差異化評價和長周期支持機制,建立預聘、長聘、特聘等多種聘用形式,實行“人才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動態管理。堅持分類評價,實施代表作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科學設置優秀人才評審綠色通道,鼓勵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注重成果質量、成果層次和成果水平,優化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學術水平考核評價體系,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把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評價作為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在評審中更加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度和影響力,不再把論文數量作為評價的唯一指標。實施“考核+分配”制度,層層壓實責任。設立人才工作獎、科技創新獎、重大突破獎等單項獎,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不勞不得、少勞少得。2022年,教師評價改革案例入選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十大典型案例。
優環境、強氛圍
營造良好服務生態
環境好,才能人才聚、事業興。做好教師工作,必須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學校構建凝心向黨的政治環境,加強對教師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堅持“筑巢引鳳”,加大對教師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打造高質量科研創新平臺,努力營造和諧向上、生動活潑、緊張有序的學術環境,給予廣大教師足夠的空間和寬容,允許失敗、允許等待。堅持“不拼重金拼服務”,實現服務教師由“零碎化”向“一體化”轉型升級。制作《人才服務指南》,不斷完善各種服務措施和流程,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師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清單,為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深入挖掘人才典型,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原創話劇《別無選擇》,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70余年師生典型演繹“思政大課”,彰顯學校“自強不息 銳意進取”的精神,成為尊師重教獨特而鮮活的教材。優化二級學院教師健康成長的大環境和小生態,尊重教師、關愛教師,以“三顧茅廬”的恒心、“筑巢引鳳”的決心,讓天下英才“近者悅,遠者來”。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大學教師發展的績效評價模型建構研究”[課題編號:2023YB003]和2024—2025年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項目“大學集群助力區域人才高地建設的機制研究”[項目編號:ZLB20240838]階段性成果)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人事處處長 于兆鋒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人事處副處長 裴建廷 尹呈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