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1-11 14:09:11
原標題:沂水縣龍家圈街道:用鄉愁定義鄉村未來
來源:海報新聞
南黃家莊村位于山東省沂水縣龍家圈街道駐地西北20公里處,地處跋山水庫腹地,三面環水。這個只有162戶、510口人的小村,卻頭頂省級景區化村莊、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兩頂“桂冠”,其中深藏著怎樣的創建密碼?
鄉村振興之路上,強調辨識度的“主題鄉村”紛紛登場亮相。“主題村”如何因地制宜,突出主題定位,植入發展縱深?沂水縣龍家圈街道南黃家莊村用鄉愁定義鄉村未來,以鄉愁破題,快速切入鄉村發展的縱深。
沿著龍張路進入山清水秀的南黃家莊村,映入眼簾的是崮下湖畔露營地廣場,廣場占地約7000平,綠草如茵,游人如織。出人意料的是,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地,滿目荒蕪蕭條。今年4月份,臨沂市中心醫院市派第一書記肖興賓駐村后,根據龍家圈片區聯合黨委總體發展思路,突出鄉愁主題,抓住紅色印記、移民足跡、山河之美和鄉愁記憶四條主線,打造旅游度假目的地。
木門、泥墻、石板路、大紅燈籠……走在南黃家莊大街小巷,沂蒙元素撲面而來,呈現出原汁原味的沂蒙鄉愁記憶。漫步靈泉湖畔,2.6公里沿湖觀光步道楊柳依依、天藍水碧、岸綠峰翠,一個“美麗鄉愁”打卡地呈現眼前,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客流量比去年猛增200%,高峰期每天近萬人,崮下湖畔露營地廣場更是游客爆滿,吸引了攝影愛好者和婚慶公司來此取景拍攝。
如果說好山好水吸引了客流量,那么,怎樣才能讓游客留下來,把客流量變為消費“留量”?
當鄉愁成為旅游產業的主題,民宿自然就被提上日程。村黨支部領辦成立南黃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通過閑置宅基地、土地、資金等形式入股,與沂水城投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盤活閑置宅基地15套,發展“崮浪嶼”民宿旅游項目,建設民宿12家、漁家樂2家、親子樂園、垂釣平臺、蓮藕園各1處。但隨著游客流量的暴漲,現有民宿遠遠不能滿足游客需求。駐村第一書記肖興賓積極向有關部門爭取了180余萬資金,在村里規劃新建4套高檔民宿,目前正在建設中。
釀一杯鄉愁的酒,留住遠方的客。肖興賓來來回回跑遍縣城的30多家酒店和房地產開發公司對接洽談,最終與沂水城投和金士頓酒店達成合作協議,盤活了一家停業已久的餐飲店。隨著游客流量的激增,曾經關門閉戶的飯店紅火起來,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一桌難求。
采摘,讓游客走進田間,進一步拉伸了旅游鏈條。充分利用村里260畝高效林果生態農業園,帶動發展采摘園12家,實現了農文旅的深度融合。果品不僅賣得快,而且賣得好,畝均效益提高了20%。
用鄉愁定義未來,南黃家莊以文化的名義。
“走寬街窄巷,聽家長里短。厚厚的石板鋪成詩行,大紅燈籠迎風晃。”近期,一首《南黃謠》傳遍沂水兩岸。以文化的名義,南黃家莊村為鄉愁注入厚重的內涵。
唐磚、古碑,村委大院前的古文物院落正在施工,占地約200平,計劃投資15萬元,圍繞古文物打造一個歷史文化廣場,讓文化生根,把鄉愁拉長。
文物的開發與保護,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讓鄉愁連續不絕。在紅色印記方面,南黃家莊村新打造了紅色歷史展館,項目投資15萬元;今年又對移民史展館進行了改造提升,豐富時代內容。兩個展館,成為沂水縣有名的黨性教育中心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眾多團體前來進行紅色研學。
用鄉愁定義鄉村未來,南黃家莊村奔上發展快車道。據臨沂市中心醫院市派第一書記肖興賓介紹,目前全村已形成以文化休閑為主調,涵蓋采摘、垂釣、餐飲、民宿、紅色研學、會議、娛樂等多種元素交融的特色休閑旅游布局,今年預計年吸引游客達20余萬人次,村集體收入過20萬元。吸收25名村閑余勞動力加入合作社,不僅滿足了各產業項目運營,每年還能給這些家庭增收約3萬元。(通訊員田寶宗馬進)
[ 責編:邢彬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