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稅務報
2024-11-11 09:27:11
原標題:杭州的康熙諭旨碑
來源:中國稅務報
原標題:杭州的康熙諭旨碑
來源:中國稅務報
■運河文物
杭州市孔廟現存有一通康熙諭旨碑,它是杭州孔廟中體量最大的一通石碑,碑文記錄了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皇帝下旨蠲免浙江省地丁銀米的情況。
此碑僅存碑身,碑首、碑座是修復時加上的。碑身高480厘米,寬160厘米,厚41厘米。碑文共10行231字,中國財稅博物館存有碑文拓片。
根據碑文內容,可知此碑是康熙四十三年戶部奉皇帝圣諭而立的。碑文開篇提到“朕昨歲南巡至浙江”,指的是康熙四十二年南巡。此次南巡浙江,他見當地農業生產井然有序、人口增長,社會較上次南巡時更加祥和安定,對此表示滿意,于是決定免去下一年浙江省額定的賦稅。但蠲免一事,后來“因山東急賑災荒,遂爾少緩”。康熙四十三年,皇帝確認各省糧食都豐收之后,于當年十月初七日“特申前命,康熙四十四年浙江通省應征地丁銀米等項,除漕糧外著俱行蠲免”,并且要求“諭旨到日,該督撫即嚴飭有司張示遍諭,務使窮檐蔀屋(草席蓋頂之屋,泛指家貧幽暗之屋)均沾實惠”。有關部門接到諭旨,刻石立碑,才使320年前的這道免稅諭旨呈現在我們面前。
康熙四十二年南巡,是康熙皇帝一生六次南巡中的第四次。這次南巡,皇帝一行沿著大運河到揚州、蘇州、杭州等地,一路上視察民生,考察各地政務和官員,巡視河務,并視情況蠲免沿途部分省份的稅賦。
據《清圣祖實錄》記載,自康熙元年至四十四年,共蠲免錢糧九千萬兩銀,相當于康熙四十四年正項錢糧總額的1/12。康熙四十五年到五十九年,蠲免數額相當于此期間正項收入的1/6。康熙諭旨碑體現了統治者減稅富民的思想,同時也是康熙通過大運河南巡視察民生、督辦河工的歷史見證。
這塊碑的發現過程頗有意思。20世紀90年代末之前,該碑一直放在杭州鳳凰山管理處院內的一塊空地上,碑身斷為兩截,背面朝上,光素無紋,當時人們以為它只是一塊光滑平整的大石板。后來,鳳凰山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覺得這塊大石板雖斷為兩截,但形制規整,石質細膩,不像普通的石板。于是他想辦法借來吊機,將石碑翻轉,諭旨碑的真容這才得以顯現。時值中國財稅博物館籌建之初,聽聞此碑內容的浙江省財政廳廳長翁禮華同志特意向文保部門要來該碑拓片,入藏館內。
(作者單位:中國財稅博物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