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4-10-30 08:07:10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30日訊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第3版以《以制度創新深耕自貿“試驗田”》為題,關注山東自貿試驗區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文章提到,截至目前,山東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已全部實施,183項制度創新舉措在省內復制推廣,7項制度創新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
以下為文章全文:
近日,走進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的極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組裝車間,記者看到,工程師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調試一款種植牙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具備精準定位、動態導航、人機隨動等功能,操作過程更精準、更高效、更舒適。
在這款手術機器人研發之初,因為投入大、周期長、臨床資源緊張,產品上市曾一度緩慢。去年1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先進醫療技術臨床轉化產業服務平臺正式啟動,極限人工智能成為首批入駐企業。正是平臺提供的“一站式”專業服務,助力該款機器人提前半年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證書,投入市場。目前入駐平臺的企業已達30多家,極大助力了濟南片區的醫藥創新項目臨床研發和成果轉化。
2019年8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下稱“山東自貿試驗區”)成立。5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產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明顯,海洋經濟多項指標居全國甚至全球前列,形成山東改革開放的強大助力。
濟南片區推出網絡貨運“票e真”新模式,通過稅務與交通運輸部門之間信息交互,實現網絡貨運業務交叉核對、真實性校驗,司機完成動態刷臉和實名認證后即可申請代開發票,不僅解決了開票難題,還使司機有效載貨時間月均增加50%。
青島片區創新優化貿易全鏈條監管服務,聯動海關推出45項貨物監管模式,重塑貨物“進、存、轉、銷”全流程,實施“集裝箱進口‘船到直提’、出口‘抵港直裝’”“黃河流域‘端到端’全程物流”“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等30余項運輸通關新模式,貨物全鏈條通關平均提速30%以上。
在世界經濟融合的大潮中謀劃未來。5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功能,不斷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有效提升貨物貿易便利化水平,出入境運輸工具檢疫時間大幅縮短。
日前,養殖在經海漁業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中的首批600噸海水虹鱒魚,經過7個月成長迎來收獲期。深遠海養殖好處眾多,但智能網箱屬于首創型產品,既不屬于船,也不屬于普通養殖網箱,在誕生時無法下水“落戶”,面臨登記確權的難題。對此,煙臺片區積極探索,在全國首次打通了海洋牧場的確權路徑,有效助力了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向“新”前行、逐“新”而進。山東自貿試驗區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趨勢明顯,新興產業規模加速發展;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成效顯著,傳統海洋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興海洋產業快速崛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海洋治理能力快速提升。
以“科創自貿”賦能創新創業生態,煙臺片區搭建涉外服務專區,成立國際人才集團,推出“租賃+產權”人才住房,搭建“人才業達”云服務平臺;相繼落戶全國首家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等四大協同保護機構,集聚知識產權服務機構30余家,推動專利授權周期縮減80%以上,以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發創新活力。
從“自貿”出發,釋“制度紅利”。山東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通過東西聯動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南北聯動對接國家自貿港戰略,以及產業聯動放大自貿溢出效應,不斷推動形成市場相通、規則相聯、產業相融、創新相促的發展格局,整體區域綜合競爭力和對外開放影響不斷提升。
“5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以全省近萬分之八的面積貢獻了約百分之十二的實際使用外資和百分之十四的外貿進出口。截至目前,山東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已全部實施,183項制度創新舉措在省內復制推廣,7項制度創新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山東自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