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10-29 08:42:10
原標題:守護千年窯火 促進產業振興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守護千年窯火 促進產業振興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李 雯
□ 本報通訊員 王妮娜 梅曉
陶瓷是燕趙文化傳承的瑰寶之一,冀中南有三大名窯——磁州窯、邢窯、定窯,冀東唐山享有“中國北方瓷都”的美譽,是全國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
為保護好千年窯址、傳承好千年工藝、呵護好千年匠心、發展好千年產業,在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統籌指導下,邯鄲、邢臺、保定和唐山四市圍繞陶瓷文化傳承發展和陶瓷產業振興開展省內協同立法,這是河北省首次開展設區的市協同立法,也是全國首次圍繞陶瓷開展區域協同立法。
9月25日,河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批準《邯鄲市磁州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邢臺市邢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保定市定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唐山市中國北方瓷都振興促進條例》,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以法治手段護航陶瓷文化傳承、陶瓷產業振興行穩致遠。
深入調研積極立法
2022年,“河北歷史名窯優秀傳統陶瓷文化研究”課題組以太行山東麓沿線古陶瓷文化帶為重點區域,深入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唐山等地開展調研,為此次協同立法打下基礎。
2023年9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就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開展協同立法的設想,得到邯鄲、邢臺、保定、唐山四市人大常委會的積極響應,后經磋商確定為“3+1”協同立法。“3”指邯鄲、邢臺、保定,主要側重“悠久陶瓷文化的保護和傳承”;“1”指唐山,主要側重“現代陶瓷產業發展”。
2024年,四市分別將此項目列入年度立法計劃。今年1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織四市召開協同立法啟動會,要求借鑒京津冀協同立法經驗,共同協商以立法解決陶瓷文化保護和產業振興等問題,為出臺高質量法規打牢基礎。2月至7月,省、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多地進行廣泛、深入調研,明確協同立法的方向、原則和主旨,使調研成果轉化為立法成果。
“在文本起草關鍵環節,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立法思路,明確法規框架,指導邢臺市人大常委會先行起草了基礎文本,邯鄲、保定兩市人大常委會以此為藍本,結合本地實際形成各自的法規草案,并增加個性條款。唐山市人大常委會從本市實際出發單獨起草,并與邯鄲、邢臺、保定互有借鑒。”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楊金深介紹。
7月初,四市形成條例草案。9月25日,河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查批準了這四部法規,統一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明確共性協同保護
邯鄲、邢臺、保定三市條例分別為35條、36條、36條,其中表述完全一致和基本一致的協同條款共32條。唐山條例37條,與其他三市協同條款共11條。
協同條款方面,四市條例加強陶瓷文化系統性、整體性保護,規定市和相關縣級人民政府可以對陶瓷文化資源相對集中、特色鮮明、保存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特色產業集聚區等特定區域,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并要求建立完善文化資源保護制度。
為提高陶瓷原材料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水平,四市條例明確實行嚴格的開采利用制度,采礦權人應當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礦產資源保護、開采規章制度,不得無證開采、越界開采、超量開采和破壞性開采。
“我們要跳出陶瓷看陶瓷、跳出文化看陶瓷、跳出傳統理念看陶瓷。不僅僅把陶瓷當作藝術品來觀賞,還要深度挖掘陶瓷作為新型工業、高科技、裝備制造等用瓷的新意義新價值。”楊金深說。
為加強陶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四市條例引導、鼓勵和支持陶瓷文化企業申請注冊商標,保護創新性制瓷工藝、技藝和器型設計等方面的專利權、著作權,支持陶瓷文化相關地理標志保護申請,加強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集體商標的保護。
此外,四市條例著力構建現代化陶瓷文化產業格局,在構建現代化產業供應鏈體系、加強陶瓷新材料的研發和在新行業及新領域的運用、支持陶瓷產業集聚發展和開發陶瓷文化主題旅游項目等方面作出規定。
突出地方特色亮點
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是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整體性保護、可持續保護的重要方式。“磁州窯作為首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承擔著研究探索對傳統文化生態進行活態整體性保護的重要職責。”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進民說。
為此,邯鄲條例立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通過技術創新,采取循環利用、智能控制等有效措施,對傳統技術和設備進行改造提升,并對活態傳承磁州窯傳統燒制技藝及配套技藝等內容進行規范,避免磁州窯相關技藝面臨失傳的困境。
定窯遺址是中國制瓷發展史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88年,定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定窯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全國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保定條例突出以推進定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載體,促進定窯遺址的保護利用。明確市和相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推進定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對窯址、窯具、器物、典籍等定窯物質文化遺產實行一體化保護。
“近年來,邢臺高度重視陶瓷人才培養工作,邢臺學院開設陶瓷工藝學和陶瓷燒制技藝等十多門專業課程,培養了一大批陶瓷藝術研究、傳承、創新人才。”邢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金宇說。
為適應邢窯文化傳承利用工作需求,邢臺條例規定,鼓勵和支持有關高等學校、職業學校開設邢窯文化有關專業,保障師資力量,加強邢窯文化研究人員和技能人才培養工作。鼓勵邢窯文化教學研究和實踐基地、傳承基地等建設,培養邢窯文化專業人才。
唐山陶瓷歷史悠久,發展基礎雄厚,2003年被授予“中國北方瓷都”稱號。目前,已形成以日用瓷、藝術瓷、衛生瓷和特種瓷為主導,上下游產業綜合配套的產業體系,是全國三大衛生瓷生產基地之一。
唐山條例明確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利用本地陶瓷文化資源,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在城鄉規劃建設中融入“中國北方瓷都”文化特色,推動陶瓷文化特色小鎮、主題公園、特色文化街區建設。同時,還就推動陶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培育陶瓷工業旅游產品、打造研學旅游示范基地作出規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