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0-25 22:50:10
原標題:濟寧兗州區“百姓宣講團”善解“千千結”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原標題:濟寧兗州區“百姓宣講團”善解“千千結”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秋后到春節是娶親嫁娶的旺季,我再給黨員、村‘兩委’成員和廣大村民提個醒,村規民約咱都是鄭重簽字畫押的,不能壞了規矩、踩了紅線,更不能搞惡俗婚鬧喪風敗俗的事兒。”從今年國慶節前夕到現在,作為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百姓宣講團”成員的老黨員鐘書瀚,雷打不動地天天到周邊村宣講移風易俗,引導村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杜絕天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不良風氣。
“10月中旬,我們重新完善了‘移風易俗百姓宣講方案’,身邊人講身邊事兒,百姓講給百姓聽,讓百姓宣講發揮主導作用,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引領村風民風,提升鄉村文明程度。”兗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允銳表示。
據了解,該區自2022年初開始,組建了8個宣講團,其中從村“三人”(明白人、熱心人、帶頭人)隊伍中進一步優選出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五老”組成的“百姓宣講團”1551人,長年下沉到10個鎮(街道)、317個村(社區)實踐站,引導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監督不良風氣、促進鄉村治理。
兗州區將整治婚喪陋習、推進移風易俗融入日常,通過常態化宣傳宣講、文藝團隊下鄉展演等形式,弘揚文明新風,鞭策封建迷信和攀比要面子等不良風氣,在全區形成了好人好事人人夸、陳規陋習沒市場的濃厚氛圍。通過民政部門及村民群眾提供的信息,組織紅白理事會人員提前上門把移風易俗的要求和村規民約講清楚,告知事主酒席辦理的標準、范圍,要求簽訂承諾書嚴格遵守規模、標準等規定。紅白理事會成員還對辦理現場進行巡查,如發現違規或超標的情況,立即對事主進行勸誡勸導,并納入美德端信積分制管理。
“兒女們的婚姻大事,女方置辦嫁妝、男方適當的婚約彩禮不過分,但不能變了味,更不能大操大辦變成了商品價值交換。”
“是這個理兒,俺女兒定親時,親家拿出了3萬元的訂婚禮金,我只收了300塊錢,并告訴親家,咱不能壞了村規民約。”
這是近日在大安鎮白家樓社區小廣場上的生動一幕,村民自發組織的“廣場夜話”在一片熱鬧聲中開始了。今天的話題就是說說移風易俗的事兒。圍坐在一起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把多年心中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的心理解決了。大安鎮黨委書記楊廣喜表示:“利用群眾晚飯后聚集拉呱的時機,黨員干部、五老人員等全部參與其中,以‘廣場夜話’的形式,與群眾同坐小板凳、面對面交心交談,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惠民政策,引導移風易俗,聽群眾心聲,解群眾心結。”
注重發揮宣講品牌引領作用是兗州區移風易俗百姓宣講的獨特一面。該區以“‘兗’講樂萬家”“‘兗’之有理”等品牌引領,形成“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理論宣講新格局。“大院名嘴”“家庭小劇場”等與群眾互動,打造了“蒲公英夜堂”“惠工學堂”“五彩講堂”“雛鷹課堂”“新風堂”即“五堂制”理論宣講模式,孵化出了“胡同說理”“悅心茶室”“明理一刻鐘”等30多個宣講品牌,逐步構建起全鏈條移風易俗百姓宣講體系。
兗州區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移風易宣講,組織老年大學合唱團、老年舞蹈隊、佳音藝術團等16支骨干社會常年開辦宣講“微課堂”,利用舞前、臺前、課前十分鐘,把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化移風易俗等內容編入劇目說出來、唱出來,讓群眾入心入腦。“兗曲社”曲藝說唱團將移風易俗編成快板、小品等群眾易于接受的形式,把“舞臺”變“講臺”,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自覺認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今年以來演出161場次,受益群眾近4.7萬人。
“以前誰家辦喜事,講排場、擺闊氣、大擺宴席、相互攀比,現在好了,誰家有事,村紅白理事會人員上門講規矩、說杠杠,宣傳村里的規章制度,大到彩禮標準,小到菜品、桌數,群眾負擔一下子降了下來,還解了群眾大操大辦攀比心結,村里風氣也正了,大家都夸紅白理事會好著哩。”鐘書瀚說。
(通訊員 夏海廷 王洪瑋 王朋)
[ 責編:李伯璽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