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0-06 09:30:10
原標題:每個學生一份家訪單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每個學生一份家訪單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清平小學地處城鄉接合部,生源基礎薄弱,大部分家長群體、周邊社區對學校和教育的關注度偏低。學校確定了“學校主動先行、家社有效協同、三者共建共進”的策略,推動形成了良好的家校社合作關系。
“一生一團隊”定制個性化家訪單
學校建立用戶思維,學會換位思考,用同理心關注家長的訴求。用主動溝通的態度和教師的專業能力,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一系列“走出去、請進來”的舉措密切家校關系。
針對教師家訪中存在的準備不充分、形式單一、缺乏溝通藝術等問題,學校明確提出了教師家訪的“三段目標”:訪前要培訓、訪時要走心、訪后要改進。
家訪前,學校通過發放問卷,就家訪形式、交流話題等征求家長意見,請家長自由選擇家訪形式、家訪老師及想交流的話題,學校匯總梳理后,為每個學生定制一份個性化家訪單。同時進行合理的人員搭配,組建家訪小團隊,做到“一生一團隊”。各團隊對負責家訪的學生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學情會商,設計個性家訪教案,做到“一生一教案”。
學校主動邀請家長來了解孩子在校學習、運動、餐飲和交往等各方面的情況及表現,如到食堂現場了解食品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和食堂管理的規范,讓家長放心。學校組織的活動課程和重要活動如研學旅行課程、藝術節、體育節等都會公開招募家長志愿者,邀請家長參與指導、監督、幫助。
家校社形成共享資源的良性循環
因為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可用的教育資源較少,于是學校以服務為宗旨,成立了社區學校家庭聯合發展體,構建了“136”工作模式,即以黨建引領為“1”個核心,服務社區、家庭、企業“3”方,并形成共建、共治、共創、共助、共享、共贏“6”個共識。
學校積極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開辦了幼小銜接、家庭教育、心理輔導、經典誦讀等方面的課程。同時開放學校場地為企業、社區舉辦活動提供方便。在交流中社區和企業增進了對學校的了解,把身邊的優質教育資源介紹給學校。家校社形成良性的共享資源、共同促進學生發展的局面。如有公益組織為學校的困境兒童提供美術課程和救助資金,還為學校免費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非遺課程教師等。
家社成為學校課程構建的參與者
學校提煉形成了有5項一級指標和18項二級指標的家長成長手冊,幫助家長更好提升家教水平。
學校以課程建設和項目帶動的方式促進家社共同參與,構建了“向上”課程體系,讓家長、社區、公益組織參與,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和實施者。例如少兒游戲課程讓家長化身傳統游戲傳承人,勞動實踐課程邀請社區人員作為“青青菜園”指導員等,既發揮了家校社各方的作用,又密切了彼此間的關系。
基于不同年級學生家長的需求,學校各個年級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家長最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再經過數據分析和梳理,成立了親子閱讀、親子種植、親子觀影、家庭會議、親子美食、易子而教6個項目組,通過項目實踐的方式,加深親子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并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下的教育難題。例如家庭會議項目,有效幫助家長和孩子達成了民主解決家庭教育和成長問題的共識,孩子從家庭會議中了解了“不一樣”的父母,更懂得體諒和理解父母,提升了家庭責任感和參與感,在學習和生活中變得更自律。
(作者系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清平小學校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