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0-06 09:30:10
原標題:以美立德 啟智潤心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以美立德 啟智潤心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山東省濟寧市老城區(qū)運河岸邊,有一條名為棗店閣街的老巷子。在這條細長的老巷子里,靜靜佇立著一所始建于1912年的百年名校——濟寧市棗店閣中心小學。近幾年,學校緊緊圍繞“中華美德處處講,環(huán)境育人時時新”的德育工作中心,按照《關于實施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見》《中小學幼兒園推進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學校在“崇德向善 篤行至美”核心理念的引領下,圍繞“辦規(guī)范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人才”的辦學目標,積極構建“和融”(和而相融,融而不同;和諧融洽,相融共進)教育特色德育體系,不斷拓寬德育路徑,打造全環(huán)境立德樹人“生態(tài)圈”。
課程育人,讓學生在“融德”課堂中潤德于心
1.創(chuàng)設濃厚德育環(huán)境。學校以“我家就在岸上住”為主題創(chuàng)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長廊,將德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教育與熏陶。重在行動,精心打造了“我家就在岸上住”運河文化長廊,讓學生進行濟寧古運河游學活動。“行走的課堂”所呈現(xiàn)的不僅是愛家鄉(xiāng)、贊家鄉(xiāng),也是對家鄉(xiāng)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在啟蒙,旨在成效。
2.“融德”課堂重塑品行。結合學校“和融”教育特色,創(chuàng)設“融德”課堂。確立了“情景引入、和融啟智—研學新知、和融顯智—拓展應用、和融煥智—回顧總結、和融促智—個性作業(yè)、和融積智”課堂教學特色。構建以道德與法治學科為基礎、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其他專題教育活動為補充的校本化品德教育課程與教學方法體系,塑造學生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例如,學校以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程為載體,將課程整合為“熱愛祖國、熱愛集體、遵守公德、熱愛家鄉(xiāng)”4個主題,利用“融德”課堂教學模式啟蒙學生道德情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黨支部書記、校長率先執(zhí)教思政課,“道德與法治”課程獲評濟寧市基礎教育課成果“金課”,營造了濃厚的思政課教研氛圍,踐行了“立德樹人、思政先行”的學校德育課程理念。
3.拓展特色課程途徑。學校在原有合唱、創(chuàng)客、機器人、繪畫等十幾個社團活動的基礎上,開發(fā)了非遺課程,開設了皮影劇場和糖畫手工坊,將國家、地方課程與皮影戲、糖畫課程相融合,進行跨學科學習。學校將皮影戲的表演技巧、故事情節(jié)、音樂伴奏等元素與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相結合,設計出更具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在語文課上,通過分析皮影戲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創(chuàng)編皮影劇本,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表演能力;通過皮影劇表演,提高學生藝術欣賞、合作表演的能力。在音樂課上,通過學習和演奏皮影戲的音樂伴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學校利用糖畫和皮影戲進行跨學科學習,構建了沉浸式的學科教學場景,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更讓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追求。以上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學生喜歡的思政課程。
活動育人,讓學生在“和融”體驗中立德于行
學校秉持“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理念,堅持在活動中育人,引導學生立德于行。學校將“規(guī)范教育”“習慣教育”“勵志教育”“禮儀教育”貫穿每個年級,開展多種形式的展演活動,舉辦藝術節(jié),以多種形式表現(xiàn)對美的認識,彰顯美德。
1.育良好習慣,展文明新貌。學校將3月和9月定為“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月”,通過升旗儀式、少先隊活動課等多種方式開展禮儀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圍繞“匠心筑夢 和融育人”舉行德育工作交流會,開展課堂禮儀展示活動,展示內容包括課前準備、上課禮儀、聽課坐姿、讀書姿勢、書寫姿勢、課后整理等方面,從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展示課堂教學常規(guī)。學校禮儀隊已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此帶動全體隊員知禮儀、學禮儀、用禮儀。
2.借經典閱讀,創(chuàng)書香校園。以“世界讀書日”為依托,學校制定讀書方案,啟動校園讀書節(jié),在各樓層圖書吧設置海報,定期推薦閱讀書目。相繼開展了古詩詞背誦、美文誦讀、故事演講、漢字聽寫大賽、戲曲進校園等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喜歡讀書、端正寫字的習慣,讓棗小學子由內而外煥發(fā)出書香氣質。
3.用藝體活動,搭展示平臺。定期舉行班級文化建設評選活動,進一步美化班級環(huán)境,達到育人目標。學校定期組織春季運動會、陽光大課間展示、眼保健操比賽、詩詞大賽和課桌舞、禮儀操、課本劇展演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以美育人、強體啟智,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積極向上、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實踐育人,讓學生在“行動”中傳德于身
學校緊抓課堂主陣地,結合校內外優(yōu)質資源,開展志愿服務、勞動教育、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評選等活動,堅持以美為媒,以實踐為載體,大力推動“以美立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以美育美、以美促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學校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研學尋訪活動。組織隊員走進濟寧市雷鋒紀念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探尋“雷鋒印記”,踐行雷鋒精神。帶領學生走進中共濟寧市任城區(qū)黨史陳列館開展紅色尋訪活動,紅領巾小講解員們講述黨史故事,爭獲校外實踐章。在以上特色實踐活動中,隊員更加陽光自信、積極向上。學校從課程、活動、實踐到校家社協(xié)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協(xié)同育人工作要求,讓“德”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讓“美”在學生身上開花結果。
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探索“和融”教育特色德育模式,將美德教育從校內小課堂搬到社會大舞臺,為學生提供全面發(fā)展的平臺,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眼中有光、心中有愛,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美德少年。
(山東省濟寧市棗店閣中心小學書記、校長 張慶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