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9-25 10:03:09
原標題:落實新課標 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落實新課標 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整本書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路徑。然而,怎樣把整本書閱讀從認識轉化為行動?如何高效地在全校范圍內推進?這些是當下語文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粟山小學深入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以驅動性閱讀任務為載體,對學習內容、學習資源等進行整合,確定共讀書目,精心設計閱讀項目;以班級、年級為單位,聚焦學生閱讀關鍵問題,開展動態閱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構建“1+L”閱讀體系,讓整本書閱讀從“一篇”走向“一類”
粟山小學建立了整本書閱讀教學推進方案,提出旗幟鮮明的教學主張,讓教師們了解其內容,知曉其特點,掌握其策略。通過骨干引領、典型帶動,構建了“1+L”閱讀體系。“1”即“快樂讀書吧”指定的讀本,“L”指師生共同選定的讀本。“1”屬于基礎書目,學校倡導師生共讀,并利用每周二下午兩節連排的閱讀課進行交流。“L”主要是以“快樂讀書吧”為載體,圍繞相關專題拓展的同一類文章的閱讀。此專題主要指教材推薦的不同文體的閱讀,如低年級的童話故事、兒童故事、寓言故事,中高年級的神話故事、科普讀物、民間故事、古典名著以及兒童成長類小說等。“L”的數量不定,可以是一本,也可以是若干本。隨著年級逐漸升高,“L”的數量會持續增多;班級內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對應的“L”的數量也可以存在差異。
義務教育統編教材具有雙線組元的結構,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促使語文要素切實落地。學校在全體語文教師中開展以“整本書閱讀設定的最佳功能定位”為專題的校本教研,大家集思廣益,最終達成共識:文體不同,讀法各異,學校把閱讀要素落到實處,做得飽滿,使學生在閱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和策略,能夠運用于整本書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該單元的幾篇課文從不同方面讓學生體會童話的奇妙想象和閱讀方法。而“快樂讀書吧”要求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嘗試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稻草人》等書籍,讓學生從一篇童話拓展到一類書籍,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二、以項目化學習為任務驅動,讓整本書閱讀由“獨立”走向“融合”
義務教育統編教材為整本書閱讀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與實施開辟了可供選擇的路徑。在施行過程中,粟山小學引導教師明晰教材內容所對應的素養要求,依據單元人文主題以及語文要素來設計學習項目。此外,學校根據學習及項目任務的需求,突破單元局限,進行有機融合。
以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圍繞“自然奧秘,科學技術”這一主題,編排了《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四篇課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奧秘,展現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神奇和威力。習作“我的奇思妙想”要求學生把想象的發明創造寫下來,“快樂讀書吧”以讀書推薦的形式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科普作品。
這個項目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為落實這一語文要素,教師首先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能力發展水平、生活閱歷積累以及思維特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探查,學校設計了五項閱讀活動,分別為:開啟科普之旅,設置驅動性學習任務“做科普知識的傳播使者”(1課時);尋找科普知識,運用思維導圖梳理課文中的科普要點,提出自己的疑問(1課時);探索科普之謎,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試著解決提出的問題(2課時);科普知識宣講,閱讀科普書籍,如《十萬個為什么》《昆蟲記》等,選取感興趣的內容,運用多種方式進行科普宣講等(3課時);科普使者競選,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科普成果,通過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選出優秀的科普知識傳播使者(1課時)。
三、動態評估推進,讓整本書閱讀評價從“隱性”走向“顯性”
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以情境、任務、活動為主要構成元素的教學形態,單純地把預設目標與學習結果進行對照的傳統評價模式已不再適用。學校教師在任務群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從閱讀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持續進行探索,構建起了動態且多元的教學評價模式,以此推動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閱讀初期,學校組織教師精心挑選素材,創設真實的語言實踐環境。例如,以“如何成為神話故事的推廣者”為驅動任務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觀察學生對書籍的興趣表現,隨后設置問題,對于那些表現出濃厚閱讀興趣的學生,可以給予表揚和獎勵,激勵更多學生投入到閱讀中。這種注重興趣與參與度的顯性評價方式,能夠在閱讀初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為后續的深入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閱讀中期,學校結合學生特點及書籍類型,設計了隨讀閱讀單,將評價內容融入其中。例如,低年級閱讀以兒歌、童謠或童話故事為主,在閱讀《小豬唏哩呼嚕》時,閱讀單設計得簡潔有趣,設置問題“小豬唏哩呼嚕為了給媽媽買生日禮物,都經歷了哪些事情”,引導學生關注情節與人物形象。隨著年級的升高,書籍類別更為豐富,比如閱讀兒童小說《草房子》時,閱讀單的難度與深度逐漸增加,設置問題“如果你是書中的某一個人物,面對書中的困境,你會怎么做”,以思考與探究問題為主,助力學生深入感悟書籍內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這種階梯式設計,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加明確地知曉閱讀任務目標,推動學生在多元評價中自我反思和互相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和學習需求,及時調整閱讀任務和教學方法。
(三)閱讀后期,學校針對閱讀成果編制評價量表,就學生的知識存儲情況、創造性聯想能力、深度閱讀水平以及綜合歸納本領進行有層次的評價。
閱讀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心靈的滋養和成長的階梯。粟山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實施以來,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未來,學校將不斷深耕整本書閱讀教學,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賦能。
(張愛杰 西靜 張廣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