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9-25 10:03:09
原標題:落實“3334”舉措 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落實“3334”舉措 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單一的評價方式已無法滿足當今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探索并實踐一種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評價模式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和社會價值。
近年來,石家河學校通過探索指導中心機制、規劃和評估學校發展目標、開展育人項目研究和實踐、建立教師和學生檔案等形式,在改進教師、學生評價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但對照新時代教育發展需要和《關于進一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仍存在如下需要攻堅的評價問題:
一是學校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固化,不能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變化;二是教師和學生評價內容單一,引領教師參與立德樹人全過程的激勵作用不明顯。長期以來,中小學普遍以分數為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造成教師考評單一化。
基于以上認識和存在的問題,石家河學校深入落實“3334”工作舉措,聚焦班級評價三條線,抓牢教師評價三個點,突出學生評價三環節,努力實現四個預期目標,進一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力推進區域教育更好更快發展。
一、聚焦班級評價三條線
班級管理是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班級評價是對班級整體進行評估和總結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更好地了解班級的發展情況,促進班級整體素質提高。
一是堅持底線不能碰。學校把學生安全、師德師風、意識形態等列入班級自主發展底線清單,作為學校評價班級的剛性指標。凡是因這些方面發生重大問題的,對班級綜合評價一票否決。
二是堅持基線不能降。尊重各年級在班級文化方面的實際差異,由學校校委會和班主任共同制定班級考核制度,作為班級發展彈性指標。看進步,看變化,重點評價班級學期初制定的目標完成情況,實現“一班一標準”,使不同年級的目標都具體可行,切實保證教育質量不能降低只能提升,學生負擔只能下降并控制在“較輕”區間。
三是堅持高線不封頂。設立“各年級自主發展”項目,各年級從班級文化、德育品牌、班風學風、學生發展等方面自選項目、自定目標,作為班級特色辦學項目,形成“一班一品”。
二、抓牢教師評價三個點
一是評價程序是起點。學校成立教師評價研究團隊,細化教師考核評價方案,經學校黨支部研究通過并報請教代會或全體教師會審議后,作為教師評價活動實施的依據,加強過程管理,確保方案落地。
二是師德師風是基點。師德師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優秀的師德師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全面素質。學校基于深度和廣度標準,全面客觀地了解教師的師德師風狀況,從教育理念、道德品質、教育行為三方面進行評價。全面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強化師德失范檢查通報警示制度。健全教師榮譽制度,積極發現和挖掘身邊的教師榜樣,利用教師會、學校公示欄、公共媒體、自媒體等形式做好宣傳推介。
三是專業發展是重點。教師專業的發展是教育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評估是衡量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法。學校把教師教學能力、課堂管理、家校合作、自我發展、教師備課專業化改革、語文素養提升、班級管理、學生發展指導、社團建設等內容一攬子納入教師師德考核和績效考核,引領教師在重視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精研專業,致力學生全面發展。
三、突出學生評價三環節
一是突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評價流程環節。基于校情、學情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五育”融合的立體式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設置“美德星”“智慧星”“健體星”“美藝星”“勞技星”,運用真實記錄的過程評價、動態發展的結果評價、學生成長的增值評價和家校合作的綜合評價等評價方法,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系統,客觀反映學生的成長軌跡。探索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學生“電子成長檔案”,實現學生在各年級的縱向發展和本學期各課程項目的橫向發展綜合評價。
二是突出遵循教育教學改革新趨勢的課程建設環節。從課程建設上著力,基于素養導向進行頂層架構,將目前學校的課程進行梳理,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全面考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以課程改革撬動學生評價改革,賦能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
三是突出多元化教育評價學生環節。教師、學生、家長分擔評價職責,注重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賦予家長多元評價權限,把不同角色、不同視角、不同時空的評價信息進行集中、融合、對比,解決家校脫節、評價不暢等問題,從而獲得每名學生全方位、全時段的評價資源。
四、努力實現四個預期目標
一是充分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是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通過設置增值評價和自主發展評價項目,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充分發揮黨組織、教代會、家委會作用,建立健全校內激勵體系,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校內爭先創優動力,讓學校有目標,讓學校更優秀,撬動學校教育向著更均衡、更高質量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學校特色品牌。學校依托臨朐縣瑞莊村紅色資源,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校特色品牌。一些教師擅長舞蹈,學校就每年組織師生舞蹈展演、舞蹈比賽等活動,展示學校藝術氛圍。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傳承和弘揚校園文化,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在各類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全面引領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堅持德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加強學生德育,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全面考核評價,使學校有目標、有計劃地引領教師思想,不斷提高教師的德育素養、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把教師評價結果與職稱晉升、評優樹先、績效工資等切身利益密切結合,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激勵教師既重“教書”更重“育人”。
四是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評價轉型,從單一的學科學業評價,走向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評價。學校運用過程性評價和多元主體參與的方式,提高學生評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落實“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未來,學校將會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個體差異,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建立公平、公正的評價機制,與現代教育教學相結合,真正實現教育評價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聶西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