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9-25 08:53:09
原標題:“好客山東” 中塞情長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好客山東” 中塞情長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蘇 銳
當地時間9月7日下午,“孔子家鄉 好客山東”文旅推介會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相關負責人,塞爾維亞政界人士、文旅業界代表以及山東文旅代表團成員等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中塞文旅交流合作盛事。
山東文旅代表團成員、山東省高密市聶家莊泥塑傳承人聶臣希的展位前,圍觀的民眾里三層外三層。
為了準備這次出國展演,聶臣希專門創作了一對泥叫虎:一個印有中國的萬里長城,一個印有塞爾維亞的國民議會大廈。聶臣希說,這兩個都是兩國的標志性歷史文化建筑,由兩只小老虎連接在一起,象征兩國友誼歷久彌堅。
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位于貝爾格萊德塞中友誼廣場,設有教室、文化展區、圖書館、旅游推介展示廳等配套設施,并開設漢語、書法、太極等課程,是塞爾維亞民眾了解中國和體驗中華文化的便捷窗口。
“抵達貝爾格萊德已經是中午。吃完簡餐,大家馬不停蹄地來到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布展。”聶臣希告訴記者,這是自己第二次來到塞爾維亞展出非遺項目,兩次都能感受到塞爾維亞人民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濃厚興趣。
一些塞爾維亞民眾看到山東非遺項目前來展出,更是第一時間拿起手機告訴家人,邀請親朋來欣賞體驗。
山東與塞爾維亞地方交往具有深厚基礎,歷史上塞爾維亞就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進入新時代,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雙方文旅交流碩果累累。
山東文旅代表團不僅通過演出、展覽、非遺展示和文旅資源推介等豐富形式,將來自“孔孟之鄉”的問候帶給塞爾維亞民眾,還與塞方多個機構簽署合作文件,這是落實中塞兩國元首關于加強人文領域合作重要共識、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具體舉措。
“孔子家鄉 好客山東”文旅推介會現場氣氛熱烈。塞爾維亞科洛舞團與山東歌舞劇院聯袂呈現科洛舞和《孔府樂舞》表演,引來陣陣掌聲。山東省文化館組織孔府菜制作、糖畫、絨花制作、濟南皮影戲、剪影、聶家莊泥塑等特色非遺項目現場展示,吸引中外嘉賓駐足欣賞、體驗。
山東文旅代表團成員、山東省臨沂市絨花制作技藝傳承人劉珊珊說,能夠看出塞爾維亞民眾對絨花非常感興趣。“他們非常喜歡中國民間藝術,還說絨花很漂亮,詢問是用什么材質制作的。”劉珊珊專門從國內帶過去制作工具和蠶絲線,現場演示絨花制作過程,讓當地民眾連連驚嘆。
劉珊珊告訴記者,走在貝爾格萊德街頭,能明顯感受到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國人的歡迎。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比如在國際時裝設計領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在跨越萬里的相遇里,山東不僅帶去了非遺項目,還精心策劃了一臺主題晚會。
當地時間9月8日晚,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指導,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貝爾格萊德國家劇院主辦的“好客山東 絲路情長”文藝晚會在貝爾格萊德精彩上演。
文藝晚會集山東的民樂、雜技、戲曲、舞蹈于一體,分為《古韻流光》《家園畫卷》《攜手未來》3個篇章,通過極具山東風情、代表山東文化藝術水平的10個節目,充分展示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內核和好客山東風采,歌頌中塞兩國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誼。
情景誦讀表演《子曰》唯美塑造生動鮮活的孔子形象,引發觀眾共鳴;武術舞蹈《武·劍》巧妙糅合了武術的剛勁與舞蹈的柔美,完美詮釋了中華文明剛柔并濟、內外兼修的特點;雜技《手球》《快樂廚房》技驚四座、掌聲迭起,將晚會推向高潮;琵琶獨奏《龍船》、女子群舞《相和歌》等,展現山東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凸顯齊魯大地的生機與活力。
最后,中塞兩國舞者共同演繹舞蹈《塞爾維亞線》,訴說中塞友誼地久天長。演出結束后,中塞雙方嘉賓登臺,全場掌聲雷動。貝爾格萊德國家劇院總經理斯維迪斯拉夫·恭契奇專門向山東文旅代表團贈送花籃。
塞爾維亞文化部部長尼古拉·塞拉科維奇激動地說:“今天晚上的演出十分精彩,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為賡續中塞友誼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好客山東 絲路情長”文藝晚會現場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