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4-09-25 08:52:09
原標題:當國風音樂邂逅藝術體操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當國風音樂邂逅藝術體操
來源:光明日報
近年來,國風音樂如《象王行》《風入松》《明月引》《潛龍躍》《定風波》等頻頻“出圈”,成為熱點。當國風音樂邂逅藝術體操會產生何種奇妙的反應?中秋節期間,中國國家藝術體操隊隊員們攜《鳳鳴凌霄》亮相河南衛視《2024中秋奇妙游》舞臺,再度引發觀眾熱議。2024年巴黎奧運會賽場上,一套3帶2球項目《鳳鳴凌霄》為中國奪得藝術體操女子團體全能冠軍,成功打破歐洲在這一賽事領域的長期壟斷。場上,中國傳統樂器的悠揚旋律與現代電子音樂的激昂節拍相融,輔以神來之筆的戲曲念白,使漢風唐韻驚艷世界。有人說,正是強大的文化氣息,絕美的盛世音樂,賦予了這塊金牌獨特的文化價值。在國風音樂的加持下,以藝術體操為代表的競技體育正逐漸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傳播載體,給世界帶來東方美學的震撼。
藝術體操評分體系愈發強調藝術性
競技體育中有一類項目系集技巧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難美性項群,即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完成高難度動作的同時表現運動美、人體美,藝術體操、花樣滑冰、花樣游泳、花樣輪滑、武術等項目便系此類。
國風音樂為什么能夠在屬于難美性項群的藝術體操中起到如此強大的功能?這與藝術體操評分中,對“藝術性”的要求有關。從2013年版到2017年版再到2022年版,在藝術體操評分規則修訂過程中,藝術性不僅占總分比浮動提升,藝術錯誤的扣分分值也越發細化,展現出對藝術性的強調。作為主要藝術表現元素之一的音樂的重要性也隨之不斷提升。目前施行的2022—2024年國際藝術體操評分規則,將“藝術”作為評分體系中的一個獨立板塊,形成難度、藝術、完成并重的評分結構。
藝術體操中“藝術性”的得分關鍵,在于通過技術展示來塑造藝術形象。如2022年版藝術體操評分規則明確提出藝術體操集體項目要圍繞選擇的音樂表達出成套的主題思想,塑造獨特的成套動作;2013年版藝術體操評分規則也指出,編排的主要目的是創造一個藝術形象。
縱觀歷屆奧運會藝術體操冠軍的項目與背景音樂,幾乎都是建立在獨具民族風格與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呈現出國家與民族的文化特征與歷史底蘊。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冠軍尤莉婭·芭爾蘇科娃的球操項目音樂《天鵝之死》,2008年北京奧運會冠軍葉夫根尼婭·卡納耶娃的帶操項目音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瑪格麗塔·馬蒙的帶操項目音樂《天鵝湖》第四幕終曲等,都是俄羅斯著名音樂作品,往往是音樂一響起,觀眾腦海中就會浮現相應的藝術形象。此次,《鳳鳴凌霄》的奪冠也充分說明,堅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視藝術性,以中國傳統音樂舞蹈為核心,塑造主題鮮明的藝術形象,是難美性項群實現重大突破的有效路徑。
中國民族樂器震撼世界體育賽場
藝術體操素有“地毯上的芭蕾”之稱,比賽器材主要有繩、球、棒、帶、圈,在競賽時需要手持規定器械完成韻律性動作。如何在短暫的幾分鐘內利用音樂、器械、動作的配合,既構建出主題鮮明的藝術形象,又彰顯出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內涵,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在西班牙巴倫西亞舉行的2023年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中,中國隊以充滿國風韻味的《水龍吟》《破陣樂》為背景音樂參賽,奪得集體5圈單項金牌。這成為中國藝術體操隊首次奪得世錦賽冠軍的項目,標志著中國藝術體操在國際賽場上實現歷史性突破。比賽中,鼓聲起、尺八引,古琴、二胡共吟詠,琵琶、三弦巧和鳴,民族樂器震撼全場。五位姑娘實現了圈在空中飛、人在圈間舞,物我兩忘的人、圈、樂完美統一。這次的賽場表現也成為融合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范例。
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奪冠的《鳳鳴凌霄》則以漢風唐韻為主題,通過運用彩帶模擬造型,表現古箏、琵琶等中國民族樂器的獨特韻味。既是漢風唐韻,何以見其漢唐之意?奧秘就在民族樂器獨特音色韻味之中。激昂的琵琶、深沉的古箏、悠揚的二胡,將觀眾帶回漢唐時代,體會漢唐音樂魅力。
《鳳鳴凌霄》的音樂由關大洲創作的《明燈引》和楊文博創作的《天軍行陣》構成,以前者為主,主要使用琵琶、古箏與二胡演奏。琵琶最初并非中國樂器,而是自絲綢之路由西域傳入中國,后逐漸實現本土化發展,并在隋唐時期成為重要樂器;二胡的起源雖有東夷說、西來說和本土說,但同樣在唐代已大量出現;古箏作為漢民族的古老樂器,早在秦代便有記載,在漢唐流傳至全國各地,形成潮州箏、山東箏、河南箏等各種箏派。這些樂器本身便會令人聯想到漢唐文化,其和鳴的壯麗音色以及諸多聲音細節,營造出對漢風唐韻藝術意象充分的想象空間,這些想象在融入了中國舞元素的身形、手勢、動作中得到了具象化演繹。如當球與彩帶拋飛空中時,一聲出鞘劍鳴在觀眾耳畔響起,仿佛有一道劍影脫鞘疾馳,直沖凌霄,由此構建起“凌霄”的意象。隨著音樂逐漸加快,風格漸轉搖滾,一句“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老生念白,好像天兵天將列于陣前正在叫陣。此時運動員手中的雙球,也仿佛化為擂鼓甕金錘上下翻飛,完美呈現了剛柔并濟之美。民族樂器、中國古典舞、出鞘劍鳴、戲曲念白,共同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漢唐宮闕藝術意象。俠骨柔情的氣概,鳳鳴九天的意境,紛紛在音樂中呈現出來。
國際體育賽事中的獨特文化景觀
國風音樂已經多次出現在競技體育中,尤其是難美性項群,更是常以國風音樂助力比賽。
早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的花樣滑冰女單自由滑比賽中,陳露就以著名小提琴協奏曲《梁?!窞楸尘耙魳坊怼氨虾?。在不同節奏的滑行和情緒動作中,陳露將“化蝶”演繹得靈動、唯美,展現出中國人對于愛情的美好期待,也讓國風音樂成為越來越多花樣滑冰選手的選擇。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王柳懿、王芊懿用一套以“蓮”為主題的動作角逐花樣游泳雙人技術自選賽,奪得冠軍。在婉轉悠揚的中國風音樂襯托下,二人宛如兩朵清雅高潔、柔中帶剛的并蒂蓮花,盡情展示中國古典寫意美的沁人心脾、動人心魄。
如今,國際體育賽事不僅是展現國家實力的盛典,更成為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平臺。國風音樂在國際體育賽事中逐漸展露出獨特力量,成為一道文化景觀。
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賽場上,高昂的背景音樂不僅讓觀眾在觀看比賽時釋放激情,也讓運動員在比賽時感受到強大的信心。如當《千年等一回》響徹場館,引發千人大合唱,旋即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當中國臺北、中國香港與中國內地對陣,現場響起的《我的中國心》《真的愛你》等,體現出濃濃的同胞情。在音樂的加持下,體育比賽成為中國人民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也是文化的載體。無論是作為暖場節目進行氛圍渲染,還是作為背景音樂加持體育競技,又或是作為傳播媒介傳遞體育精神,當國風音樂邂逅競技體育,都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文化魅力。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新實踐,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世界看到當今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作者:郭克儉 邱正,分別系浙江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歷史學博士研究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