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09-24 09:03:09
原標題:甘肅莊浪:“蔬”寫高原致富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甘肅莊浪:“蔬”寫高原致富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記者在甘肅莊浪這一傳統農業縣調研時發現,當地除發展傳統蘋果產業外,依托資源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鏈,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南湖鎮莊浪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園區,最為醒目的,是240多座整齊排列的高原夏菜大棚。
由于高海拔、日照足、溫差大、無污染,莊浪發展高原夏菜項目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生產的蔬菜品質上乘、營養豐富、菜香濃郁,深受消費者歡迎,也吸引不少外地種植大戶投資。
園區分為三期。高標準蔬菜大棚項目屬于第一期,由山東壽光企業投資5700萬元興建。2022年建成后,大棚對外租賃承包。
老翁是浙江人,叫翁記芳。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和工人在生產線上對西蘭花分揀、修形。南湖鎮鎮長王明珠跟他打招呼,他“嗯”了聲算是回應,手里的活兒沒停,拿刀削去西蘭花的多余部位,轉手放在身后的筐里。
都是熟人,王明珠便介紹起了老翁的情況。這兩年老翁在莊浪承包種植西蘭花。由于錯峰梯次種植,從8月份起,可以連續采摘到10月份。看樣子,老翁想在今年國慶節來臨之前,再發送一批精品西蘭花。旁邊地上擺滿了泡沫箱,膠帶上印著杭州商超的字樣。
園區第二期今年剛剛建成,投資1000多萬,主要增加了育苗區、分揀區和儲藏區。
旁邊的玻璃育苗溫室內,幾個技師在忙著調試設備。“升級改造完成后可實現精準控溫、采光,實現無土化栽培育苗。”南湖鎮文旅中心主任孫俊怡介紹。
外面的一些溫室大棚,浙江客商承包用來種植奶油草莓。進入大棚內,苗兒長得正歡實。
“預計能在元旦前后上市,采摘價可達90元/斤,對外批發價40元/斤左右。”孫俊怡說,“采摘季還可以吸引游客,帶動文旅產業發展。”
今年南湖鎮還與華中農業大學團隊合作,建設完成了三期“板藍根青菜多元化利用項目”,種植國家專利認證的“菘油一號”板藍根青菜。板藍根青菜主打“藥食同源”,這在注重養生的廣東很有市場。在生產標準化蔬菜的同時,企業還結合當地實際,建成占地10畝的板藍根酸菜漿水生產加工線,將蔬菜加工成漿水青菜和酸菜。
“南湖鎮預計年產板藍根漿水800噸、酸菜900噸,年銷售收入3400萬元。”王明珠說。
據介紹,產業園總投資1.8億元,占地1.5萬畝。“政府搭建平臺,通過‘園區化布局、項目化推動、企業化運作’的模式來運營,完善產業鏈。”王明珠告訴記者,一、二、三期項目,就是把高標準大棚建設、貯藏保鮮設施建設與科技支撐和加工轉化、加工能力結合起來,使果蔬產品能夠及時被采收、儲藏、保鮮、運輸,推動蔬菜產業提檔升級。
那么農民怎么增收?
王明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園區500多畝地,一畝土地流轉費用700元;企業可吸納周邊1000多名村民務工,一般一人一天100元左右。產業園還吸引合作社入股,年底可享受分紅。幾項收入算下來,一年增收好幾萬元。”
村民還可以租賃大棚搞種植。南湖鎮的90后崔新強膽子大,設施蔬菜項目建成后就承包了9個大棚種蔬菜。“每個大棚租金6000元左右,純利八九萬元,一年有幾十萬元的純收入。”
莊浪河流域產業園的示范作用,在水洛河流域激起了漣漪。離城區不遠的良邑鎮,也建成了“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
“南湖鎮產業發展較早,但我們的后發優勢更為明顯,主打一個‘智慧’。”良邑鎮鎮長李鮮鵬說。良邑的產業園引入的也是壽光的企業,但在大棚設計管理上總結了南湖鎮的經驗教訓并進行改良。棚區安裝了最新的智能水肥一體機,每個棚里都有土壤傳感器,可以做到精準滴灌、精準施肥。
莊浪縣水洛河流域食用菌產業園坐落在南坪鎮,總投資1.06億元,占地508畝,建有300多座大棚,是莊浪縣通過招商引資打造的重點產業主體之一。園區主要生產黑木耳和榆黃菇。
“園區每年能生產約2000萬個菌棒,產值5000萬元左右。”產業園負責人劉錫福說,“我們有自己的銷售渠道,高校、央企和超市都有供應。”
產業園的建成,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帶動當地增收。“目前吸納固定勞動力75人左右,每人每月收入4500元左右。還有200多人是臨時召用,按天計費,月收入也在4000元左右。”劉錫福說。
如今,莊浪縣依托資源區位優勢,堅持鏈式發展,全縣蔬菜產業已形成集蔬菜生產、種養結合、科技示范、三產融合的綜合性農業發展模式,全年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8.03萬畝以上,蔬菜總產量達到18.94萬噸,總產值達到4.41億元。當地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中,獲得了更多的實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