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9-18 09:09:09
原標題:花好月圓時 文旅迎客忙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花好月圓時 文旅迎客忙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集體采寫
9月17日,北京民俗博物館,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游園會吸引游客沉浸其中。 本報記者 盧 旭 攝
又是一年花好月圓時,在歡慶佳節之時,人們懷著美好祈愿,走進文化場館、景區景點,感受喜慶節日氛圍,享用豐盛文旅大餐,掀起中秋節文化旅游熱潮。
文旅數據中的市場之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中秋假期,四川廣元劍門關景區游客中心背誦處排起長隊,背誦名篇《蜀道難》的吟誦聲不絕于耳。該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中秋假期開展的背誦《蜀道難》獎勵門票的活動已吸引逾兩萬名游客前往體驗。
中秋節,四川各地以詩詞歌舞、民樂欣賞、書畫展覽、民族民俗展示等形式,營造“萬人頌中秋”的情景:成都市推出“明月千里寄相思”中秋詩歌音樂節、“花間·月下”戲劇交響音樂會等活動;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聯合榮州陶土陶創意園舉辦主題展覽,通過詩詞擂臺、猜燈謎、寫家書等活動帶動游客參與;雅安市舉辦“博物館里過中秋”等活動,推出“中秋”精品旅游線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計的數據顯示,中秋假期前兩天,四川省納入統計的867家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360.9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228.19萬元;全省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接待群眾52.87萬人次。
中秋假期,湖南也迎來客流高峰。手機信令大數據建模分析顯示,中秋假期第一天,湖南省客流量達836.70萬人次;假期第二天客流量達1049.27萬人次。銀聯商務大數據分析顯示,假期首日,湖南省游客人均花費為550.7元;假期第二日,全省游客人均花費為601.55元。
多彩民俗中的文化之美
9月14日至17日,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舉辦“妙趣中秋,樂探工博”民俗文化節活動,吸引市民、游客熱情參與。活動期間,館內設置了8個“穿越”點位,游客坐上“時光機器”便可“穿越”到上個世紀,沉浸式感受那個年代的工業風。在這些點位,觀眾還可以掃描二維碼參與通關答題,了解其背后的工業文化與歷史知識,感受中國工業的深厚底蘊。該館的特色研學活動“工博小工坊”也在中秋假期“限時返場”,觀眾可以動手自制一件工業特色物件,留下一份獨特的中秋記憶。
“希望游客在沉浸式體驗活動中了解更多工業歷史和民俗文化。”中國(沈陽)工業博物館館長王榮巍說,該館正在持續打造“工業+民俗”文化IP,開發更新穎有趣的活動形式,不斷提升游客體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江西吉安后河·夢回廬陵景區的中秋民俗焰火秀上,大家圍著數米高的寶塔起舞。“吉安中秋燒塔習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表達了人們對豐收的喜悅,祈求生活紅紅火火。今年中秋假期,板凳龍燈、舞仙鶴、滾燈舞等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在江西遍地開花。
9月15日晚,印象濟南·泉世界第七屆中秋拜月大典舉辦,通過“典籍+故事+人物”的創意模式,讓“典籍里的泉城”熠熠生輝。“拜月大典是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也是我們連續多年打造的節慶品牌活動,通過洗塵、盥洗、上果等儀式,并融合多種現代藝術與舞臺特效,營造‘今人再見古時月’的情景。”印象濟南·泉世界相關負責人說。
中秋假期,河北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產品。石家莊推出近350場文旅活動迎中秋;滄州市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舉辦非遺表演;邯鄲七步溝景區舉辦“慶豐收”活動,讓游客體驗豐收的喜悅。
璀璨燈火里的夜游之樂
夜游場景豐富是中秋旅游市場的重要特點。在安徽,阜陽市潁上縣的管仲老街夜景璀璨,非遺展演、花船巡游、戲曲聯歡等輪番上場。安徽管子文化旅游集團董事長李德華介紹:“我們將深厚的地方文化融入旅游業態中,精心打造夜游場景,讓游客度過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在湖南,長沙銅官窯古鎮舉辦首屆富桂千燈游園節,以賞燈和游園為主線,打造中秋盛景。景區里放置著錦鯉燈、荷花燈、大型燈組等花燈,游客可以手提一盞燈籠游園,體驗傳統古風燈會夜市氛圍,還可以在夜晚登上月亮燈船,漫游石渚湖、賞煙花、看無人機秀。在靖港古鎮,戲曲文化與水鄉風情相得益彰,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商埠繁華與市井百態。
鐵花盛宴、花燈會……河北多個景區推出沉浸式互動體驗游,廣受游客歡迎。唐山南湖中秋游園會還設置了投壺、蹴鞠、捶丸等游戲,讓游客體驗古人過節的快樂。“孩子沉浸式體驗了中秋文化,這個中秋假期過得太有意義了。”來自天津的游客劉奇說。
(統稿:張玲 參與采寫:張玲、王雪娟、王竹青、葛鑫、孔令暉、孫叢叢、李秋云、范海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