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4-09-16 09:11:09
原標題:小眾食材端上大眾餐桌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小眾食材端上大眾餐桌
來源:經濟日報
天氣漸涼,又到吃火鍋的時節了。你家的火鍋是否還在涮毛肚、鴨腸、羊肉卷這些老面孔?不如來認識幾個“新人”吧:花心粉藕,看似一朵花,實則由土豆粉制成,吃起來軟綿綿糯嘰嘰;興國魚絲,長得像硬土塊,煮熟后卻是鮮美的魚肉面;芋頭肉丸,粉糯芋頭搭配彈牙肉丸,咬一口滿是肉香與芋頭的甜香。此外,還有蝦仁魚戀花、雞蛋豆腐絲、福建海蜇花、重慶花菜干、福州肉燕面、麻城魚糕……
這一串很多人從未聽說過的菜品,都是目前正火熱的“小眾火鍋食材”。它們大多是某個小城的土特產,如五香皮渣來自河北邯鄲魏縣,曼玲魚卷是福建泉州崇武的地理標志產品,空心粉耗子源自黑龍江省海倫市。這些美食當地人從小吃到大,只不過此前很少走出過那片土地。
它們如今出圈,得益于社交媒體。隨著短視頻、直播等傳播渠道興起,美食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內容之一。吃播們不斷挖掘新題材,在大分量食品、天價食品、鄉村大集等流量密碼之后,一部分人又瞄準了小眾火鍋食材。原本作為主食、早餐、湯料、涼菜的食材,在頗有儀式感且包容性強的火鍋湯底中翻滾后,色香味都得到了提升。主播現拆包裝、現煮火鍋并一口接一口地試吃,引得觀眾紛紛下單。
相較鄉村大集等內容只能看而無法產生交易,小眾火鍋食材既有流量又能轉化為帶貨量,吸引了大量主播加入。在社交媒體上,這一話題已有上萬篇筆記。可以說,短視頻是小眾火鍋食材走出當地、走向全國大市場的“伯樂”。
然而,僅有“種草”的伯樂還不夠,還需要有“拔草”的平臺。作為近水樓臺,主播在社交媒體開通的購物車成了方便選項。不過,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更喜歡去單件包郵、便宜量大的平臺下單。不少商家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趨勢,主動添加“小眾火鍋食材”標簽,有的商家拼單量已經超過100萬件。
從社交媒體“種草”到電商平臺“拔草”,小眾火鍋食材已形成自己的消費鏈。它們從某個地域走向大眾餐桌,背后既是社交媒體對生活方式的挖掘,也是電商平臺帶來的購物變革。對地方土特產和相關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既然已經乘上了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的東風,何不抓緊推廣本地特色產品?沒準兒就能出現下一個淄博燒烤或天水麻辣燙。畢竟,美食江湖已經沉寂多時,消費者和游客都盼著新花樣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