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09-10 18:47:09
原標題:金融“活水”潤澤現代農業產業園
來源:農民日報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文宇陽
走進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回河街道吳寨村的濟陽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期現場,工人們正在忙著進行田間管理,有的忙著檢查水肥一體化管道是否通暢,有的檢查智能溫控傳感器是否靈敏,有的檢查智能通風設備是否正常,還有的在處理地上的雜草,一片忙碌的景象。
“產業園一期是去年投入使用的,我們在這里試種植了西紅柿,效果很不錯!”產業園運營商濟南濟陽鑫土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土實業)負責人喬延村告訴記者。
濟陽現代農業產業園是由鑫土實業牽頭建設的一個科技賦能農業生產的聯農帶農項目。產業園引進了國內技術領先的現代農業技術供應商江蘇綠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綠港)作為合伙人共同建設和運營園區。鑫土實業為園區提供土地和資金支持,江蘇綠港為園區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
濟陽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共分為兩期,都以西紅柿種植為主進行方案設計和建設,一期已完工項目占地面積約60畝,共有大棚15個,產業園一期規模較小,主要為鑫土實業和江蘇綠港提供充分的磨合機會,同時,觀察試種效果和優化種植方案;二期項目將于今年10月完工,總規劃占地面積845畝,總建筑面積28.5萬平方米,生產面積28.1萬平方米,計劃建設智能化玻璃溫室1個、日光溫室43個、保溫拱棚50個。真正實現規模化生產,形成聯農帶農效應。
“產業園一期西紅柿年產量約60噸,年收益約150萬元,帶動周邊20余戶農戶;今年10月,產業園二期全部建設完工以后,預計年產量將達到6000多噸,可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增收致富。”喬延村滿懷期待地說。
目前,鑫土實業和江蘇綠港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默契,掌握了智能管理系統應用方法、滴灌頻率、氮磷鉀等元素計量配比等技術,為產業園擴大產能、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產業園區施工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喬延村介紹,園區建設總投資2.2億元,其中自籌資金占20%,80%都要依靠銀行的專項貸款。在建設過程中,銀行按照施工進度進行分階段放款,但銀行貸款資金到位周期長,園區建設過程中經常遇到資金周轉不開的問題。后來,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信集團)了解到該情況后,主動上門提供貸款服務,前后數次為園區建設項目總共提供了4000萬元的貸款,解決了各階段的建設用資問題,保證了園區建設順利推進。
在園區建設、園區運營、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有濟陽本地農民的身影。現在有多位來自回河街道吳寨村的村民在園區內從事建設施工工作;園區建成以后這些農民還可以到園區來上班,就像工廠里面的產業工人一樣早九晚五,也可以承包園區的大棚,自己當老板種植西紅柿,園區將統一提供種苗和種植技術服務,為種植戶保駕護航;在西紅柿成熟以后園區還要統一進行銷售,保證銷售價格可以略高于市場價。
“作為國有企業,金融助力振興鄉村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給予濟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多筆貸款,不僅是因為他們擁有先進的技術實力,更重要的是看中他們聯農帶農的能力。”魯信集團鄉村振興部經理韓亞輝說。統購統銷模式是魯信集團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最樂于服務的項目,該模式為農戶生產和銷售環節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同時標準化、規模化的管理模式也有助于產業發展,產業興旺還可以帶動更多農戶致富,讓更多農戶在產業中發展中致富才能充分發揮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效能。
在園區施工現場記者見到了正在工作的季衛,他曾經也是外出務工大軍的一員,聽說家里要建大棚了,果斷回家把土地都流轉給產業園,并投身于園區建設之中。“我把家里的土地都按照每畝一千斤小麥的價格流轉給了產業園,照著今年1.17元的收購價格來看,收入還是不錯的。園區建成后,我還想承包至少三個大棚,現在先在這里務工,就當先熟悉一下情況。”季衛說。
大棚建設不用愁、種植技術不用愁,唯一有煩惱的就是租大棚的錢了。季衛利用在園區務工的便利,打聽到目前一個大棚預計租賃費用在十萬元左右,如果要租三個大棚就是三十萬元,對于農村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正在季衛擔憂的時候,魯信集團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魯信集團正在籌劃開發針對大棚租賃的設施農業貸款產品,該產品主要為濟陽現代農業產業園里面的種植戶提供大棚租賃貸款,從而解決農戶缺少啟動資金的難題。”韓亞輝說。
[ 責編:王蕾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