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稅務報
2024-09-10 17:53:09
原標題:彌漫在十道巷子里的點滴溫情
來源:中國稅務報
原標題:彌漫在十道巷子里的點滴溫情
來源:中國稅務報
今年上半年,稅務干部王玨麗創作的報告文學集《十道巷子》出版并入選“新疆民族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該書講述了她擔任工作隊第一書記時深入社區開展工作的故事。我用3天時間看完了全書,內心久久不能平復,仿佛追隨著書中的駐社區工作隊隊員,回顧了他們兩年多走過的歷程,感悟他們投身社區工作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瑣碎、困惑與辛酸,以及工作推進中體會到的歡欣、鼓舞和振奮。
駐社區工作是山城阿勒泰為促進民族團結推行的一項制度。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阿勒泰市稅務局副局長王玨麗帶領4名稅務干部組成工作隊,來到十道巷子社區,服務社區居民,為大家排憂解難。4名隊員分別是熱心腸的葉爾波拉提、暖心的古麗姐姐、“啥都會干”的努爾蘭別克和90后青春洋溢的阿遠。他們從報到那一天開始,便主動與社區群眾交友換心。
《十道巷子》猶如一首娓娓道來的協奏曲,奏出了隊員們全心全意幫扶的真情實感。駐社區后,王玨麗多了一重身份——工作隊第一書記。書中,既有她處理工作時的細心冷靜,也體現了她對隊員的理解和包容,同時還寫到她自己并不是萬能的,依然會“意氣用事”,有血有肉的形象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
在《李老倔頭》這篇文章中,李老頭把自家院子當成了廢品回收站不愿清理,因其有心臟病,沒人敢去做他的工作。為了勸說李老頭,王玨麗給他講起自己山東老家奶奶撿煤的故事。她的奶奶一輩子勤懇節儉,家里條件好轉用上暖氣和燃氣,根本用不著撿煤,可奶奶還在撿煤,新樓房里堆得滿滿當當,過道里也堆出了煤屋。在王玨麗真性情的講述中,她的同理心給李老頭帶來了很大的觸動,最終老人同意清理廢品。十道巷子還在老人的帶頭下徹底來了一輪衛生大整治。
葉爾波拉提是工作隊的副隊長。他剛駐社區時,妻子也在工作隊,后來妻子在隊期滿可以返回工作單位,卻因人員緊張繼續留在了工作隊。當時,家里的女兒面臨中考,葉爾波拉提夫妻倆卻無暇顧及。葉爾波拉提一句簡單的“舍小家、為大家”表達出他對工作的熱誠和對女兒的歉疚。社區工作千頭萬緒,困難重重,但在種種困難面前,他始終沒有退縮。
古麗姐姐年近五十,在單位做了二十幾年的檔案工作,眼看即將退休,卻被委以重任派往工作隊,迎接全新的挑戰。《光輝歲月》這篇里講述了她身體瘦弱,與人講話一開口便臉紅,“那個撒、那個撒……”但她努力克服內心的不安,入戶走訪,撲下身子與人交流,慢慢融入社區的大集體,為居民解決了不少問題。在隨后的工作中,她逐漸克服害羞心理,能夠勇敢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努爾蘭別克是工作隊里的能人,清掃衛生,種植花草,處理下水管道,規劃開春檢修項目,甚至是幫助協調鄰里糾紛,大家有啥事都愿意找他:“別克啊,你快來吧……”《天上不會掉餡餅》這篇,提到各式各樣的電信詐騙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困擾,別克就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給居民普及防詐騙常識。從社區居民送來的一面“心系百姓,雷鋒別克”的錦旗,可見居民們對他的信任和贊許。
阿遠是工作隊中最年輕的隊員,90后,一名入疆的南方大學生。起先,他對工作隊的工作有些抵觸,當時相戀多年的女友和他分手,阿遠不僅動了辭職的念頭,還患上了抑郁癥。關鍵時刻工作隊沒有放棄他,而是幫他走出泥潭,走進火熱的社區工作。在與同事、社區居民越來越多的交流中,他的民情日記開始有血有肉,他的文筆和攝影技術得到提升,新聞稿件被媒體陸續采用,居民們也喜歡上了這個帥氣的小伙子。最終,阿遠偷偷撤回辭職報告,遞上一份莊嚴的入黨申請書,他用成長的蛻變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禮。
掩卷思之,《十道巷子》講述的其實不僅僅是5個稅務干部深入社區的故事,而是所有駐村干部的縮影。王玨麗作為兩年多駐社區工作的見證者、參與者、耕耘者,用細膩柔軟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了駐社區稅務干部與社區居民之間的點滴溫情。她筆下的《十道巷子》,就像她身邊的克蘭河一樣緩緩流淌,沒有驚濤駭浪,但卻細致入微、直抵人心。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小說集《苗子》《對峙》,散文集《走進夜晚》,報告文學《時刻攻堅》獲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