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09-02 09:07:09
原標題:點亮心燈重燃新生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點亮心燈重燃新生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趙婕
“你們溫情執法、生命至上的態度,為我們這個小家帶來了希望。”
6月25日,浙渝兩地監獄系統相互配合跨省調度,將罪犯從浙江押解到重慶,順利為其女兒做親體移植。十里坪監獄歷經規范執法、高效審批、周密部署等多個環節,完成了這項任務,每一環節都體現出司法行政系統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實戰大練兵的工作成效,也為罪犯的積極改造之路注入了法治溫暖。
今年2月,監獄戒毒人民警察開展實戰大練兵,全面提升監獄民警教育改造本領,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出貢獻。全國監獄系統認真貫徹“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用心用情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為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出了監獄人民警察力量。
傾心盡力謀“教改”
為夯實監獄民警教育改造罪犯“基本功”,推動監獄民警實戰大練兵教育改造業務能力提升,全國各地監獄千方百計,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罪犯的教育改造力度。
攻心,是教育改造的治本之策。
攻心,要見成效,必須用心而謀。
各地監獄紛紛開展以課堂化教學為抓手的思想教育,通過邀請知名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每日組織收看時事政策節目等方式,統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教育和認罪悔罪教育。
四川省各監獄堅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法德兼治、以文化人,形成“懺悔、守法、感恩、自新”教育改造四川特色。
貴州建立省級教育中心網絡平臺,開設思想政治、傳統文化、德育教育等九大課題,實現“一個平臺、全域共享”的資源覆蓋,切實提升教育改造效能。
……
湖北“書香文化進監獄”、吉林“書香吉林講書堂”、云南“書香監獄”建設,以文怡人、以德育人根植罪犯內心。通過分享,罪犯交流了在閱讀中汲取到的關于勵志、傳統文化等知識,對自己的犯罪行為進行深刻反思,進一步端正了改造態度,增強了認罪悔罪意識,對新生活樹立更強信心。
福建一些監獄提煉了朱子文化中“明敬篤行,止于至善”理念,涵養罪犯思想和人格;山東突出齊魯文化地域特質,運用儒家、道家、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沂蒙紅色文化等特色作為罪犯改造的“教科書”和“營養劑”,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增強罪犯改造工作質效。
河南省監獄在青年民警中挖掘人才打造講師團,積累實戰經驗,開展黃河文化特色教育,構建黃河文化立體展示平臺,增強罪犯文化認同感,提高教育改造水平。
在安徽省監獄“徽文化”專題講評中,監獄民警深入挖掘“金扁擔、六尺巷”等徽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品質融入日常教育改造要求中。
據記者了解,全國各地監獄將中國傳統“修心”文化和現代矯治理論深度融合,不斷推出創新舉措,涌現出豐富多樣的系列監獄(區)文化品牌。悠久的文化魅力滌蕩著每一個罪犯的心靈,監獄教育改造工作質量也隨之不斷提升。
情感幫教提質效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監獄不僅是懲罰罪犯的地方,更是幫助他們回歸社會的重要場所。
情感幫教作為一種有效的矯正方式,是使罪犯重建價值觀的關鍵紐帶。情感幫教如何實現提升教育改造質量效果的目的,關鍵在于監獄民警投入的真實情感。
“老公,犯錯只是人生的一個插曲,每次的挫折都是一場人生的磨練,只要努力改造,相信你一定能改過自新,等你回來。”
“你是否安好,父母和孩子都好,我們所有人都盼著你早日歸來。”
……
這些都是“云信”里罪犯親屬的留言。“云信”是江蘇省監獄系統在微信公眾號開通的在線通道,親屬可以通過這里給罪犯留言寫信。“我們對罪犯說過千言萬語,有時可能比不上親屬的一句話。”江蘇省監獄管理局教育改造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實戰大練兵開展以來,全國監獄系統在總結提升過去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持續增強親情幫教力度,用真情創新教育改造手段、豐富教育改造內容、拓寬教育改造新途徑,全力引導罪犯走好改造之路,以全新的面貌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女兒要結婚,作為母親的罪犯情緒卻十分低落,浙江省女子監獄民警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次親情幫教的良機。于是,民警苦口婆心地勸導她,也讓其他罪犯一起幫助她為女兒做一件嫁衣。嫁衣做好后,民警又送到罪犯女兒的手上,女兒則把喜糖和結婚錄像交給民警送到監獄給母親。這名罪犯從此像換了個人,變得開朗愛笑,積極改造。“你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媽媽也會好好改造。”親情電話里,母親對女兒說。
以情化人、為迷途者點亮“心燈”。幫助罪犯解決現實困難,激發罪犯改造內生動力。這是全國各地監獄系統的共識。
一名即將刑滿釋放的罪犯,臉上沒有半點兒興奮,有的只是滿臉迷茫和愁容,他在服刑期間,沒有親屬會見,沒有一封信件和一個親情電話。種種情況引起山東省魯南監獄民警的注意。民警深入了解得知,這名罪犯沒有身份證,家屬也一直疏遠他。為了幫他建立親情關系和社會身份,監獄民警跨省3000多公里,來到云南一座邊陲小鎮,費盡周折找到他的母親和姐姐,并在當地公安和司法行政部門配合下幫這名即將刑釋的罪犯落了戶。同時,民警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彌合罪犯和家人之間隔閡。最終,母親和姐姐來到監獄接回刑滿釋放的親人。
據記者了解,在親情幫教的方法上,各地也不斷創新模式,力爭取得最佳效果。北京市女子監獄開設以傳統文化“孝悌”為內容的講堂,民警通過分享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將心比心、以情換情對罪犯開展親情教育。云南省五華監獄在心理輔導課中開設“鷹的重生”的環節,通過勵志故事,引導罪犯利用各種親情幫教機會,與親人溝通,積極改造,為日后回歸社會做好準備。
用心用情塑新生
一燈照亮千年暗,一智點醒千年愚。
一個小小的綢面布袋,上面繡著幾支生機盎然的木蘭,打開系著布袋的綢繩,里面是一張精美的卡片,卡片上的字要么娟秀悅目、要么遒勁有力,都像一束光,指引收到卡片的人走出監獄大門后能迅速找到自己的生命坐標。這是從四川省女子監獄刑滿釋放的每個罪犯都會收到一個蜀繡的錦囊,里面都有私人訂制的“妙計”。
對因涉毒犯罪的刑釋人員黃某來說,回歸的路有些艱難。出監后,她為了逃離以前生活圈子選擇到偏遠地方承包山地種桃。每天早出晚歸,桃子終于掛果豐收了,卻賣不出去,導致負債累累。
還要不要在這條艱辛的正道上繼續走下去?黃某在整理自己的衣服時,發現這個小繡袋——新生錦囊。她小心翼翼地打開后,看到這樣一段話:“生命的堅韌,在于心中始終有一種不被冷酷現實打垮的精神,總是穿過層層黑暗,執著追尋愛與光明。生活總有起伏,有時我們會因迷失方向而跌入深淵。但請記住,每一次的跌倒都是為了更好地站起。無論順境逆境,都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生活,也才能讓心靈回家。”
在歷經風雨之后,黃某逐步建起了自己穩固的銷售渠道,靠自己的雙手過著幸福而充實的生活。
去年刑釋后的謝某現在開辦了一家黏土國漫店謀生,月入萬元,他說:“我想感謝浙江省第一監獄民警對我用心用情的教育改造,以自己為例,向社會證明‘人是可以改造的’,把刑期當學期,刑釋人員也可以擁有‘飛馳人生’。”
“回歸社會的半年來,我慢慢走上了人生正軌,經營著一家手工制作小店,有很多小朋友來我這里做手工,我會溫柔地與他們交流,讓更多孩子感受到暖意與善意。”這是江蘇鎮江女子監獄刑釋人員寫給監獄民警的一封信。
今年6月,經過嚴格的考試和審核程序,四川省攀西監獄服刑罪犯張某順利通過線上論文答辯,即將收到某大學法律專業本科畢業證書。他感慨地說:“真的感謝監獄和民警的關愛讓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才會努力拼搏好好學習。”
用心用情開展教育改造工作,既改善了罪犯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有助于減少監獄內的違規違紀行為和預防罪犯刑滿釋放后重新犯罪,從而為構建“大安全”格局提供重要支撐。
據記者了解,在司法行政系統監獄戒毒人民警察三年實戰大練兵的開局之年,全國各地監獄系統進一步“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罪犯工作”,不斷推動教育改造工作“走深、走精、走活、走實”,不斷強化教育改造罪犯基本功和看家本領,有效地維護了監獄安全穩定,提升了罪犯改造質量,也為整個社會的安全穩定提供了堅實保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