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8-30 08:40:08
原標題:山東:城鄉融合譜“興”篇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城鄉融合譜“興”篇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山東省微山縣微山湖上的漁民在展示傳統打魚 韓 軍 攝
近年來,山東省堅定“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旅游業對于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的作用更加凸顯。特別是山東省注重發揮旅游業助力城鄉資源要素流動互換的優勢,發展觀光、休閑、研學等業態,吸引更多游客走進鄉村田園,也讓農特產品、鄉風民俗、鄉村居民進入城市,打開了市場、拓寬了眼界。
從濟南市主城區經青蘭高速向東驅車一小時,就來到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王老村。初秋時節,后山的樹林依然郁郁蔥蔥。暑假剛過去,村街游客不多。民宿保潔員劉貴蓮說:“今年夏天可是忙得不得了,民宿幾乎天天滿房。”
“進村無路,山上無樹,吃的無糧,住的無房。”曾經,這是貧困村王老村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個地道的山村,村中多數村民祖祖輩輩靠種生姜為業。
轉機發生在2020年,王老村與山東文旅集團簽訂村企合作框架協議,采用“黨支部+企業+農戶”模式,已經流轉到村集體的閑置房屋被重新設計,打造成高端民宿、游客服務中心、景觀公園等。村集體以房屋產權入股,山東文旅集團負責運營推廣,按照利潤和營業收入兩種結算方式進行分紅。
根據山東文旅集團測算,王老村周邊項目全部建成運營后,年接待游客可達30萬人次,綜合旅游收入3000余萬元,新增旅游直接就業崗位120個。
加大投資提高了山東鄉村旅游開發的融資和創新運營能力。同時,政策的引導與旅游業持續發展,也讓鄉村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
在濰坊市南部山區,規劃總長687公里的“齊魯天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自駕游愛好者。
“齊魯天路”沿途既有小米等濰坊市農特產品主產區,也有梯田等農業特色景觀。濰坊市在做好旅游產業融合大文章的基礎上,注重從鄉村振興角度切入,完善“齊魯天路”周邊的軟硬件公共服務設施。
比如,當地對十徐路、下小路、張橫路等通行體驗不佳的路段進行改造提升,全線安裝路燈;在重要路口、景區節點、主線和支線,都設計安裝旅游標識和導視系統。
去年以來,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八部門共同行動,旨在加強鄉村旅游智慧化建設,包括運用云計算等技術,在重點鄉村旅游區域開發全息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燈光秀等項目;推動鄉村旅游市場主體接入在線旅游平臺,完善鄉村旅游網上銷售、預訂、交流等功能。
除了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之外,山東省還發動更多村民參與旅游業開發和經營,全面提升村民的綜合素質。
今年5月,一場為期5天的民宿管家職業技能培訓班在曲阜市尼山鎮魯源新村舉辦,尼山鎮140余名民宿從業者參加。
近年來,隨著尼山鎮周邊的尼山圣境景區落成,夫子洞、尼山孔廟等景點修繕一新,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文化體驗游使得尼山鎮周邊民宿廣受歡迎,民宿也從起初的幾家發展到如今的180多家。培訓班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形式,對學員進行系統規范培訓。同時特別設置“民宿新媒體營銷推廣”專題,任課教師詳細指導民宿從業者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有效宣傳。
“旅游業屬于現代服務業,經營業主和普通服務人員都需要具有現代市場意識、產品意識和服務意識,進而為旅游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會長、山東大學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剛認為,發展旅游業,要促使農民的身份發生質的轉變,由傳統農民轉變為現代服務業的經營者、管理者和服務者。
山東城鄉融合的旅游篇章仍在續寫。山東省人民政府8月初公布《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 加快旅游強省建設的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將強化資金和土地保障,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資。同時,推動盤活存量土地支持旅游設施建設,鼓勵采用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等方式支持旅游相關業態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