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4-08-27 09:28:08
原標題:獎勵“吹哨人”制度,重在觀念的轉變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獎勵“吹哨人”制度,重在觀念的轉變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印發意見,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對報告的重點內容、核查處理的工作流程方式、獎勵資金的來源和保障措施等作出規定,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目標任務——2025年6月底前,推動煤礦、非煤礦山、石油天然氣開采、化工等重點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并實施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2025年底前,推動其他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并實施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見8月23日《法治日報》)
內部“吹哨人”報告事故隱患有獎,顯然,這項機制有助于調動員工的內部監督積極性,增強內部監督的效能,有助于提升事故隱患的及時發現率、消除率,筑牢安全生產工作的內部防線。
之前,不少人認為,指出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隱患是給單位“找事”,而有些單位也存有抵觸情緒,把“吹哨人”當成麻煩制造者,甚至對其進行打擊報復。在這樣的語境下,一些員工即便發現了事故隱患,也不愿或不敢“吹哨”。
國務院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釋放出清晰的信號——報告事故隱患是國家鼓勵的事,重視員工“吹哨”是生產經營單位的責任。這無疑給“吹哨人”正了名,讓員工可以正大光明地把“哨”吹在桌面上,而生產經營單位也應及時啟動核查處理程序快速回應。在這一機制下,員工的內部監督能產生更好的預警效果,推動安全生產進入良性循環。
知屋漏者在宇下。員工處在生產一線,能夠最先感知或發現環境、設備、人為失誤、管理缺陷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用獎勵機制讓員工放下思想包袱,把“吹哨人”的責任意識激發出來,就會生成內部監督的強大動能。“海恩法則”告訴我們: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反向推之,當獎勵機制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內部“吹哨人”,員工及時報告越來越多的隱患、征兆,生產經營單位以及監管部門對員工的報告做出了負責任的核查處理,事故就會在最大限度上被預防和化解。比如,2021年至今,得益于已經建立起的“事故隱患報告獎勵制度”,山東濟南某石油企業各單位共計發現并上報事故隱患642起,其中避免直接事故62起。
強化員工內部監督,補足安全生產監督短板,可以與職能部門執法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保險機構監督等形成合力,對安全生產工作起到更大的促進推動作用。為此,相關部門應算清獎勵員工報告事故隱患的大賬,為“吹哨人”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端正發展理念,和有關部門共同保障獎勵資金來源,確保獎金及時發放,并通過編制手冊清單、公告引導、經驗交流、專題培訓等方式提升員工發現隱患、辨識隱患、報告隱患的能力和積極性。各級政府部門也要加強對這項機制落實情況的巡查考核,讓“吹哨人”制度的初衷和善意落到實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