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5-22 09:41:05
原標題:?“文旅管家”服務有溫度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文旅管家”服務有溫度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記者 孫叢叢
“桂花我坐在驢身上,上下打量俺的少當家……”日前,在山東臨沂舉辦的“沂河之夜”小戲小劇展演月活動中,由該市蘭山區展演的柳琴戲《走娘家》等多部小劇以生活化的故事、樸實諧趣的表演贏得觀眾喜愛。
蘭山區文化資源豐富,區域內活躍著柳琴戲、弦子戲等戲曲劇種,分布著沂州里、王羲之故居、燈火蘭山·新瑯琊等多個文化片區,但在公共文化服務中,也存在城鄉資源分配不均等現實問題。
如何破題發展,讓惠民服務精準觸達基層?蘭山區先從創新模式機制做起。以“送戲下鄉”演出為例,該區專業表演藝術團體較少,民間團體莊戶劇團發展參差不齊,基層群眾的觀演需求怎樣保障?該區在“一村一年一場戲”實踐中率先探索文旅管家服務新模式,由區文化和旅游局制定管理辦法與考核標準,公開招標確定文藝表演團體,負責組織惠民演出和人才、隊伍綜合培訓,再由第三方進行演出質量評估和群眾滿意度考核。此舉避免了公共服務難以有效監管的問題,倒逼文藝團體問眾所需、修煉內功,不斷提升節目水準、吸納優秀人才。
從5月9日起,蘭山區2023年“樂在基層”莊戶劇團展演在金雀山街道沂州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啟動,接連幾天里,上演了快板《創城宣傳員》、小戲曲《婆婆也是媽》、情景小劇《一生情緣》等多個門類藝術作品。而此前考核優秀的團隊也將正式簽約成為下一階段的“文旅管家”。
在帶活全區28支莊戶劇團的同時,蘭山區還以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要力量,以“紅色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小分隊的方式,進村入戶開展文藝巡演,以短小精悍的節目倡樹文明鄉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通過區、鎮、村多級聯動及各類主體共同參與,我們實現了陣地、隊伍、活動等資源有效統籌,也改變了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文化投送方式。”蘭山區文化館館長白振華介紹,該區已實現311個行政村小型文化隊伍全覆蓋,今年以來,線上線下舉辦各類文化活動達1074場次。
功能完善的陣地設施是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高效的必要保障。據介紹,蘭山區將在今年內推進156處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小廣場等的建設提升,與此同時,將聯合社區、商業街區等,合力培育更加便捷化、智慧化的新型文化空間,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文化客廳”。
20多平方米、1臺自助借還機、2000多冊圖書和憑借書卡隨時能刷開的門,構成了蘭山區趙岔河社區24小時自助“智慧圖書館”。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間圖書館與區圖書館總館“通借通還”,借還書服務可全程自助辦理,而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亦可為圖書上架、分類等提供參考。
在蘭山,類似的新型閱讀空間還有多處。走進位于后園社區的“網紅”顏書館,公共閱讀區、親子閱讀區、舞臺表演區、簡餐區等劃分明確,6000余冊圖書陳列有序,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據了解,顏書館最先由個人出資、在家庭沿街房基礎上籌建,后又在多部門支持下煥新升級。作為臨沂市首家“民營公助”的24小時城市書房,高標準、高顏值、高智慧化的顏書館既彰顯了城市建設中的溫度,也解決了廣大群眾日常藏書少、距大型圖書館遠等方面困擾,以模式創新帶動了公共服務效能提升。
蘭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光霞介紹,近年,該區還積極建設文化館公共文化云平臺,推出“云游蘭山”“云課堂”文化品牌,讓群眾無差別體驗在線文旅服務。“云游蘭山”直播范圍涵蓋景點、文物古跡、打卡地等,“云課堂”則以線上培訓方式引導群眾學習“手造”、歌舞等,其中,群眾文化相關內容實現了與省級公共文化云平臺互聯。目前,“蘭山文旅”官方抖音號擁有粉絲數以萬計,不僅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還成為集中展示蘭山好品、好物、好形象的綜合窗口。
跟隨《高鐵開進沂蒙山》的音樂,跳起歡快的舞步……近來,在蘭山區文化館專業舞蹈老師講解下,別開生面的廣場舞培訓活動持續“圈粉”。方城鎮學員李佩蓮告訴記者,廣場舞在鄉村受眾廣泛,許多鎮村經常組織廣場舞大賽等活動,群眾迫切需要指導、提高。“這次區里直接把廣場舞培訓送到家門口,請來老師手把手教,往后我們活動起來就更自信了。”她說。
正是為了精準對接基層群眾新需要,今年3月以來,蘭山區在11個鎮街循環開展廣場舞培訓,已累計完成培訓36場次、1500余人次,參與培訓的業務骨干將以“一帶多”方式助力廣場舞活動在基層更加蓬勃有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