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3-05-19 09:18:05
原標題:“特種兵式旅游” 青年旅行新方式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特種兵式旅游” 青年旅行新方式
來源:人民政協報
“五一”假期,游客出游的熱情高漲,全國各地旅游景點“人從眾”景象再度回歸。其中,以快節奏打卡為特征的“特種兵式旅游”尤其受到追捧。
“五天登五岳”“33小時速游北京,一天8個景點”“青春沒有售價,硬座直達拉薩!”……日行數萬步,花最少的時間和費用,游覽最多的景點,“特種兵式旅游”正成為當下風靡年輕群體的一種“高性價比”旅行方式,火遍全網。
“拉練式旅游” 累卻很充實
“打卡了鐘鼓樓,參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看了華清宮的《長恨歌》演出,去了大唐芙蓉園,拍了大唐不夜城,逛了陜西歷史博物館,在城墻上騎行,在回民巷吃吃喝喝……”日前,鄭州商學院大四學生的余同學在社交媒體上記錄著在西安的3天行程……也成為當代青年“特種兵式旅游”的一個縮影。
西安是余同學“特種兵式旅游”的第六站,此前他已經在青島、威海、北京、天津、蘇州等多個城市當過“旅行特種兵”。
談及這種旅行方式,余同學告訴記者:“我感覺這種旅行很充實,也符合自身的身體承受能力。”余同學認為,這樣的“特種兵式旅游”可能也只在年輕時有精力參與,以后很難再做出這樣瘋狂的事情。
當然,也有體力“亮紅燈”的時候。“唯一吃不消的一次是去北京玩,通宵熬夜等著看升旗,第二天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余同學說,從天安門看完升旗,一路逛到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天壇……一天時間下來,步數早已突破3萬,輾轉于不同景點間馬不停蹄。“最主要的是北京景區太大了,人也很多,確實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雖有疲憊,但旅途中的收獲總能沖散奔波的勞碌,開闊眼界。“只有到外面走一走,增長自己的見識,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當下,“特種兵式旅游”已經變成一部分年輕人個性化的旅行方式,除了在校大學生,都市白領對這種出游方式也頗為青睞。
在廣州工作的黃女士近期也加入了“旅行特種兵”的隊伍,利用節假日,她已陸續去過香港、澳門、珠海、順德、上海、南寧、武漢等地。“雖然行程比較密集、身體比較疲勞,但能看到更多風景,精神上得到了放松。”
對她來說,這樣的旅行也帶來了獨特的社交價值。每一次旅游后她都會在小紅書分享詳細的旅游攻略,從交通路線到特色美食,事無巨細,最熱門的一條筆記有2000多個點贊和收藏。“把旅程體驗分享出來,希望能給有出行計劃的人一些幫助,也能和志同道合的網友共同交流旅游經驗。”
剛結束了上一場旅行,黃女士已經在計劃著下一次出游。“下一站,準備去大理。”
流行背后 游客與目的地雙向奔赴
把時間和精力壓縮到極致,年輕人為何要為一場旅行“風雨兼程”?
時間緊張是年輕人快節奏旅游的主要原因之一。區別于體驗更為休閑的“佛系出游”,“特種兵式旅游”需要嚴格的時間管理和規劃。“有時會精確到走哪一條路,地鐵路線都會規劃好。”在南京工作的魏女士每次出發前都做詳細的旅行攻略。魏女士已經習慣利用周末在周邊城市一日游,“雙休日,一天用來旅游,一天用來宅家休養生息,周一才有精力繼續上班。”她告訴記者,因為只有一天時間,所以只能將時間精打細算,每一分鐘都要用在刀刃上,她戲稱自己的旅行為“打工人的周末軍訓”。
“小長假出游的花費高,人也很多,排隊時間太長影響了游玩的效率,也體會不到旅游的樂趣。”相較于上班族,大學生出游時間相對靈活。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小爽表示,“疫情這幾年,很多出游計劃都擱置了,所以現在要抓緊時間到外面看看。”
同程研究院分析認為,“特種兵式旅游”是疫情之后旅游市場變化的具體體現。這種旅游方式最大的特征是耗時短、頻次高。疫情期間,人們習慣了在周末外出旅行,帶動本地游和周邊游市場的發展。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便利的交通又為游客拉長出行半徑提供了客觀條件,淄博的“燒烤專列”、西南各地的“熊貓專列”、陜西的“油菜花專列”等旅游專線提高了沿線城市的“可進入性”,滿足了旅行“特種兵”們說走就走的需求。
去哪兒網的數據也分析顯示,自今年3月以來,18歲—22歲的大學生群體周末出游的門票預訂量增長明顯。相較于飛機,大學生尤其青睞周五晚出發的過夜車次。
“特種兵式旅游”的風靡,除了游客的主觀因素,還有目的地城市的“推波助瀾”。不少地方抓住旅游“流量密碼”,為旅客提供優惠。山東推出“高鐵環游齊魯”套票,線路直連趵突泉、泰山、曲阜孔廟等景區。洛陽借助牡丹文化節的東風,打出“漢服+全城劇本殺+博物館”組合拳,精準切中青年游客喜好。游客想去更多的地方,景區為游客提供便利,二者達成了雙向奔赴,共同促成了“特種兵式旅游”的熱潮。
旅游新形態 發展新機遇
“特種兵式旅游”能否對旅游產業發揮帶動作用?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黃璜認為,日前興起的“特種兵式旅游”既是青年旅游者有效節約時間和費用支出的一種做法,也反映了更多元、更細分的旅游需求和旅游體驗。很多旅游者通過“特種兵式旅游”來達到鍛煉身體、挑戰自我的目的,例如現在廣泛流行的夜爬活動,在充分保障旅游安全的前提下也豐富了旅游體驗,為景區游覽增添新意。
但同時也應看到,并不是所有旅游活動都適用“特種兵”式游覽。黃璜表示,“特種兵式旅游”主要集中在傳統景區觀光,通過緊湊安排行程來快速游覽、快速打卡。而對于文化旅游、研學旅行、休閑度假、康養旅居等旅游活動而言,本質要求沉浸式體驗、慢生活休閑,則很難以“特種兵”的方式快速實現旅游目標。
“特種兵式旅游”,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場旅游“拉練”,對旅游企業來說,如何擁抱新型旅游業態的新機遇呢?
“‘特種兵式旅游’其實跟國外的社交軟件ins打卡旅游方式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在國外,有一種游行推廣方式叫作‘追隨潮流’,指的是旅行社或相關組織機構將ins上著名的打卡點打包組合成一個‘旅行產品’,隨后設置大巴等旅行交通工具帶領游客對這些景點進行快速游覽。”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系研究員馬世罕認為,這也許是旅行社或者OTA(在線旅行社)參與進來的最好切入點。
目前來看,中國旅游消費已經從觀光旅游走向了度假旅游。在產業推進的過程中,市場上的更多商家都把眼光瞄準了那些相對追求高端旅行體驗的顧客群體。然而,“特種兵式旅游”的火爆向市場證明了,不同類型的消費群體都有其相應的細分市場,并具備極大的消費潛力。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很多傳統的旅行路線和景點設置可以適當遵循重溫經典、回歸傳統的原則,或許可以為旅游市場帶來別樣的吸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