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2023-05-08 10:08:05
原標題:金融“添柴加薪” 助燃消費市場“煙火氣”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金融“添柴加薪” 助燃消費市場“煙火氣”
來源:金融時報
張冰潔
小餅烤爐加蘸料,靈魂燒烤三件套……憑借燒烤,淄博這座老工業城市的熱度一路“狂飆”,成為今年“五一”黃金周我國旅游市場的“新頂流”。淄博的“出圈”,也引來全國多地人士“進博趕烤”,調研淄博燒烤的“出圈密碼”。
實際上,為了滿足游客的多元化出行需求,今年“五一”假期前夕,鐵路部門就為游客開設了前往淄博的“燒烤專列”,此外,前往大理的“有風專列”、前往成都的“熊貓專列”以及前往云貴地區的“賞花專列”等一系列特色線路,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紛至沓來。
商務部將2023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作為疫情放開后的第一個“五一”黃金周,全國出行熱度攀升,多地人流涌動。在今年“五一”假日還未到來前,國內游預訂量就已呈現翻倍增長。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4月19日,全國鐵路共發售車票2209.7萬張,客票數據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水平。
“五一”假期期間的多個數據表現也超出預期。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截至5月3日,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這一系列數據不僅顯示出居民消費熱情的高漲,也折射出我國旅游市場擁有強大的發展韌性和蓬勃活力。
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今年以來,在穩經濟的大背景下,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也將擴內需、促消費作為“頭等大事”,有關促消費的專項行動方案悉數亮相。
在政策的支持下,近期,多項數據指標顯示出我國消費市場的濃濃“暖意”。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為9.9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682億元,同比多增3690億元;人民銀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度提高了0.5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逐步回暖的背后,不僅有政策的大力支持,還有金融力量的賦能。作為我國消費市場金融服務的最主要供給者,今年以來,各家銀行機構已經率先吹響了“擴內需、促消費”的號角,助力各個城市的“煙火氣”不斷升溫。未來,要想讓消費的熱潮繼續蔓延,還需要金融機構持續“添柴加薪”、精準發力。
信用卡業務是我國消費金融的“主力軍”,也是銀行促消費的重要手段。實現擴內需、促消費,各家銀行首先要充分運用好各項消費信貸工具。
近期,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擴內需促消費,中國家庭消費金融使用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家庭的負債結構仍以房貸為主,消費貸占比低于20%,消費金融在激發消費潛力上仍存在較大空間。各家銀行應繼續發揮在消費信貸、支付結算等領域的優勢,不斷挖掘線上消費場景,找準消費信貸投放的著力點,促進居民消費潛力充分釋放。
從消費市場來看,長期以來,相較于以住房、汽車為代表的大宗消費,以文化、旅游、體育為代表的服務消費社會關注度不足。接下來,銀行業在發力大宗消費市場的同時,還要創新金融服務,加力支持文旅等服務消費市場發展。
對此,一方面,各家銀行要加強與各級文旅主管部門、文旅產業鏈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攜手多方,共同激活文旅消費市場;另一方面,要堅持走線上化、科技化的發展道路,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和經營場景搭建,對文旅企業做到精準畫像,實現各類消費場景精準觸達。
同時,金融機構還要繼續挖掘更具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持續探索金融服務的新藍海。目前,我國約有3億農村人口通過就業、上學等方式轉入城鎮,成為新市民,這類群體將成為城鎮消費的重要新生力量。各家銀行可以圍繞新市民衍生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保險保障、信貸融資等需求,輔以針對性的金融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市民群體中,不同職業的人群金融需求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群體在不同城市的需求也存在差異。為滿足新市民群體的消費需求,金融機構還需進一步細分客戶和市場,持續提升新市民服務的精準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