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3-04-28 10:50:04
原標題:用信用評價機制壓實餐飲企業責任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用信用評價機制壓實餐飲企業責任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張守坤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關于防止和減少餐飲浪費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從八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推進反餐飲浪費工作落實落細,包括嚴格明碼標價、推行明白標量、減少宴會餐飲浪費、完善用餐評價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倡導節儉風尚、持續宣傳引導、加強督促指導等。
多位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就防止和減少餐飲浪費發布公告,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對于深入推動我國餐飲行業多元治理、有效防止和減少餐飲浪費行為、倡導文明健康節約的食品消費方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有利于積極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道德風尚,切實維護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行為規范更加明確
合規激勵效果更好
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到,目前我國餐飲企業近1400萬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超過200萬家。對于如此龐大的商家主體,又該如何落實主體責任?
“《征求意見稿》要求餐飲企業嚴格落實明碼標價規定,禁止設置最低消費,推行明白標量,減少餐飲浪費,這些要求均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法律依據,是對餐飲企業積極履行法定義務的一種提醒、警示與劃線。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餐飲企業,有關部門可以依據反食品浪費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即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罰款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經濟法室主任席月民說。
在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孫娟娟看來,餐飲企業是反餐飲浪費的重要主體,在防止食品浪費方面需要積極履行法定義務。根據反食品浪費法規定,餐飲服務經營者有義務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防止食品浪費,包括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提供團體用餐服務時將防止食品浪費理念納入菜單設計等。此次《征求意見稿》實則針對規模用餐及其餐飲服務經營者進一步重申并細化了相關舉措,這使得相關餐飲服務經營者在履行反食品浪費法時有了更為明確的行為規范。例如,法律規定的“合理確定數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選擇”在《征求意見稿》中體現為宴會菜品允許消費者選擇不同規格、分量。
“對于商家來說,反食品浪費已從社會責任上升至法定義務。這意味著商家需要將反食品浪費的舉措要求納入其合規管理。除了違規處罰,合規激勵更有助于提升商家積極性。這既包括政府在制度配套時考慮反食品浪費的執行情況,如信用監管;也包括發揮市場力量,如政府的公務接待和消費者的宴會選擇,優先考慮在反食品浪費方面卓有成效的餐飲企業。”孫娟娟說。
席月民提出,《征求意見稿》重點呼應了反食品浪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價格法的執法實踐需求,這些內容對餐飲企業、餐飲行業協會、消費者、媒體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等主體提出了一系列反食品浪費要求,做到重點突出、正面引導與反面劃線相結合。
“在反食品浪費執法中,如何認定是否構成餐飲浪費行為,商家如何舉證證明,如何解決有關爭議等,這些問題都是執法實踐中的常見問題,現行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已經作出細致規定,《征求意見稿》沒必要進行重復規定。”席月民說,如何從根本上轉變餐飲企業和消費者不良的思想觀念、消費方式、消費習慣,積極開展經營者和消費者教育,幫助經營者和消費者真正養成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美德與習慣,真正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是未來需要重點注意解決的問題。
在他看來,必須依法建立健全反餐飲浪費綜合治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其難點在于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餐飲企業的關系,把政府引導、部門監督與企業內控、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有機結合,做到單位主責、人人有責。
建立信用評價機制
完善社會監督體系
記者注意到,《征求意見稿》提出,浪費將被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那么該如何建立獎懲機制和信用等級評價機制,又該如何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呢?
對此,孫娟娟提出,從現有的消費情況來看,餐飲環節的食品浪費現象依舊存在,如違規設置最低消費屢禁不止。鑒于此,《征求意見稿》試圖通過更為明細的舉措來督促包括餐飲服務者在內的各類商家加大執行力度。宴會套餐、單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的場景細化也為商家的合規管理和政府的監督檢查提供了更為明細的標準。
“誠然,這增加了商家的合規管理成本,但與可能出現的1499元套餐的規避行為相比,提供多元菜品選擇、注重菜品質量提升,更迎合當前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孫娟娟說。
席月民則認為,建立和完善獎懲機制和信用等級評價機制,對依法預防和減少餐飲浪費行為具有重要激勵、約束和保障作用。其中,獎勵需要在獎項設定、評獎程序、評獎標準、評獎決定以及頒獎等方面出臺具體細則,懲罰則需要在責任認定、處罰程序、處罰標準、處罰決定、處罰救濟等方面給出明確依據,獎懲機制可以是一體的,也可以是分開的,其關鍵在于獎勵是否具有吸引力,懲罰是否具有威懾力。
“反食品浪費的監管體制是多頭型監管,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商務主管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等都具有一定監管權力,在北京、河北、山東等地出臺的地方性法規中,對教育部門、衛生健康部門以及文化和旅游、城市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機關事務管理等其他部門的監管職責也作出了相應規定,因此實踐中避免多頭重復的獎勵和處罰至關重要。在信用等級評價機制中,為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中立性和權威性,引入第三方主體評價機制更為重要。在社會監督體系方面,把反食品浪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舉報制度落到實處是關鍵,在這一方面,應積極鼓勵和保護實名舉報。”席月民說。
宣傳普及營養知識
樹立綠色消費理念
反對食品浪費,除了商家外,其他主體也應該積極作為。
孫娟娟說:“消費者的選擇對商家的行為影響具有市場指向性,即所謂的用腳投票。因此,反食品浪費法規定了個人應當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理念影響行為選擇,但理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法律提及的防止食品浪費知識、營養知識的宣傳普及、勤儉節約的習慣養成以及科學的飲食習慣,都可以通過食育的系統化來助力個體自小形成文明、健康、理性和綠色的消費理念。”
席月民也認同消費者在反食品浪費中的重要作用。“消費者要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日常飲食消費中愛惜糧食、按需取餐,避免舌尖上的浪費。在公務接待用餐中,接待單位要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標準,堅決擯棄愛面子、搞排場等接待陋習,自覺執行預算標準并接受社會監督,杜絕公款吃喝浪費現象。”席月民說。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成升魁補充道,反對餐飲浪費務必形成社會氛圍,學校要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各個行業也要制定與之相關的措施來抑制餐飲浪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