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3-04-03 09:47:04
原標題: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巾幗力量”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巾幗力量”
來源:科技日報
由于傳統觀念、教育背景、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著高層次女性科技領軍人才匱乏、女性科技人才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的問題,為此應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推動更多女性站上學術金字塔的塔尖。
◎王艷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我國女性科技人才隊伍規模逐步擴大
我國十分重視女性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從實際出發實施了一系列針對女性的鼓勵措施。比如,早在2011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把包括科學技術專業人員在內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女性比例提高到35%。同年,科技部和全國婦聯印發了《關于加強女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從增加女性科技人才儲備、擴大科技領域女性就業機會、促進女性高層次科技人才發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申請項目時,放寬對女性申請者年齡限制并適當延長項目執行時間等,為推進女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積極作用。2021年,科技部等13個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明確在“十四五”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要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進步、施展才華、發揮作用創造更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女性科技人才。全國各地也陸續出臺了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山東省農科院出臺了《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揮更大作用的十條意見》,在全國科研院所中尚屬首個。這些政策的出臺都給女性科技工作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女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可以說,改革的深化推動著科技領域性別結構不斷趨向合理,女性科技人才的潛能得到充分釋放和發揮。據中國科研生態研究報告《性別視角下的中國科研人員畫像》顯示,我國女研究員的占比已經從20年前的29%上升到2022年的40%左右,在我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女性項目課題負責人約有6000人,項目骨干力量中女性占比達27%。女性研究人員“職場天花板”問題不斷改善,在職稱晉升中與男性的差異正在逐步縮小。
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
女性在科學領域的貢獻越來越大,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應注意到,由于傳統觀念、教育背景、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著高層次女性科技領軍人才匱乏、女性科技人才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的問題。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占比分別為6%和5.3%。有關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專家學者中,女性占比僅為10%左右。另外,盡管進入學術機構等科研領域的女性人數不斷增加,男女數量比例趨同,但在一個學術場域中,女性仍處于較為邊緣的地位,參與度和貢獻難以與男性匹敵。為此,應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
一是社會層面應進一步營造平等、支持、激勵氛圍。各級組織要多關心女科技工作者,了解她們的心聲,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完善托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改善托幼和家政服務條件,讓女科技工作者從家務中解脫出來。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應為年輕女性在科技相關領域的職業發展建立支持性機制,并合力營造支持環境,深度發掘女性科技工作者潛力。全社會要營造性別平等、重視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社會氛圍和工作環境,提升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公眾形象,增強對她們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
二是應進一步制定高層次女科學家培育規劃。一方面,應制定專門支持計劃和項目,有關部委和機構可設立專項女性人才發展計劃或基金項目。另一方面,在科研崗位招聘、科研條件建設、科研合作交流、進修和培訓等方面,同等條件下應優先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并制定階段性目標。同時,加強對科研女性的心理健康服務,協助女性獲得更多的家庭支持。為促進女性成為科學家和創新者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激勵,充分挖掘女性科技人才的創新潛力。
此外,還要擴大女性在科技領域的就業機會,培養和支持科技相關領域的年輕女性,助力她們成為科學研究和科技行業的未來領導者,發揮優秀榜樣力量。
總之,在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當前,應著力解決影響女性科技人才發揮作用的實際問題,營造更好的社會環境,更好地開發女性人才資源,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巾幗力量”。
【作者單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