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3-13 10:56:03
原標題:合力提升學生成長幸福感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合力提升學生成長幸福感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今年1月,教育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真正聯動緊密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應該怎么開展?形成健全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還需要做哪些工作?多位代表、委員將目光聚焦到這一話題上。
學校主導,指導服務水平要提升
《意見》提出,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需要積極創新日常溝通途徑,保持學校與家庭的常態化密切聯系。那么,學校如何創新途徑,建造家校溝通“高速路”?
“學校對于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日常表現、常規性指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相對熟悉。但如何建立家校深度關聯互動,引導家長循序漸進提高科學教育孩子能力,是目前學校辦好家長學校的難點。”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北城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淑琴表示。
為此,北城小學組建了以班主任、心理教師、優秀家長和特聘專家為主體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隊伍?!霸陉犖榻M建中,我們尤其重視吸引優秀家長的加入,以家庭教育的切身體驗和生動案例來指導影響其他家長。畢竟家庭教育是一門‘實踐課’,真實的、鮮活的案例,更具參考性?!睆埵缜僬f。
《意見》提出,“學校要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重要職責,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充分發揮學校專業優勢”。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學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校長薛超對此深有感觸,她認為,在具體落實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確實存在教師精力、能力不足,學校資源、經驗有限,系統規劃缺乏等現實困難。
薛超提出采用“問題導向”課題研究模式,就家?;雍献鞯膬热菖c機制、家校協同的途徑和策略等,形成研究課題從實踐問題中來、研究成果推動指導實踐的模式。
“隨著網絡與新媒體的發展,孩子們的童年逐漸被手機游戲、短視頻占據。”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洪偉表示,家長意識不斷覺醒,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不能忽視,但也不能過分放大其作用?!痹诤閭タ磥恚苿訉W校家庭社會多方共育,學校教育仍然發揮主導作用。他建議,充分發揮學校育人專業優勢。學校要更科學、有針對性地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使其更符合學生發展規律,更好地配合學校發揮自己的作用。同時,學校還要發揮統籌協調校內外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長盡責,孩子成長不缺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202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為“國事”。
“家庭教育要以家庭建設為前提?!比珖f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成斌在調研中發現,當前青少年心理危機誘因中,父母矛盾、親子矛盾引發的問題急劇上升?!氨M管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系統和專業,但對孩子價值、情感、意志、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
家長如何在家庭建設中做好孩子的導師?王成斌認為,要提升對孩子的陪伴質量,特別是關鍵節點的陪伴,包括入學時的適應性陪伴、遇到挫敗時的支持性陪伴、獲得成功時的分享性陪伴、節日紀念日時的儀式性陪伴等。即使出于工作等原因不在身邊,也要通過網絡經常陪伴和溝通。
“我國欠發達地區,留守兒童情況仍然嚴重,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參與較少;而發達地區,又出現了父母對孩子的學科學習和考試成績過度關注?!比珖f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坦言,當前家校社協同育人普遍存在參與熱情不高、程度不夠、能力欠缺的情況。
“讓父母履行第一監護人的責任是必要的,但對于提升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發揮教育部門作用也是有必要的。”倪閩景認為,相比家長,教育行政部門在提供更科學、更高質量、更富有個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方面更有優勢。
“上海市奉賢區由區教育局牽頭,依托區教育學院、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專業機構,針對網癮、家庭親子關系緊張和特殊變故等引起問題學生的家長,開設新成長家長沙龍,通過心理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德研員等專業隊伍開展針對性指導,與家長共同分析原因、提供緩解和逐步解決問題的方案?!蹦唛}景結合上海協同育人資源供給配置的實踐,提出圍繞“協同什么、如何協同、如何更好協同”等現實問題,由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探索和總結區域、部門、學校和家庭等多層面的有效推進,健全相關制度規范保障,實現多元協作項目落實。
社會支持,資源配套須跟上
家校社協同育人,不能僅依靠學校和家長。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王麗娟介紹,近年來,鄭州市鄭東新區先后聘請奧運冠軍孫甜甜、國家一級演員虎美玲等40名“特聘輔導員”,參與全區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航空港區引入家長志愿者課程,學校通過家委會邀約自愿參與的家長參與課后服務工作。
在王麗娟看來,社會教育的形式更靈活多樣,有更多的活動方式和更廣的選擇余地,同實踐相結合,更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八?,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離不開‘請進來’‘走進去’?!堖M來’即邀請優秀黨員、道德模范、行業標兵等到校參與課后服務;‘走進去’即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有效利用好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場所,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局面?!?/p>
“社會資源引入教育剛起步,發展相對緩慢,逐漸成為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洼地’,亟待被關注、被支持?!蹦唛}景表示,社會組織(機構)參與協同育人還缺少卓有成效的體系和框架,社會力量參與協同育人過程中“多頭管理”“各自為營”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
對此,他建議從“揚長”和“避短”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的社會組織(機構)建設給予支持,以“新建”和“改擴建”的方式,重點幫扶地區具有發展潛力和發展優勢的社會組織(機構)力量,引導其參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另一方面,針對地區短板,采取“引進來”的方式,政府統籌購買服務,讓發達地區的社會力量支持欠發達地區協同育人實踐,尤其是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立足優質社會資源的跨區域傳輸,以建設教育共同體的方式,促進區域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